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原文如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白话文释义: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的大片土地相继被官军收复,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

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第2个回答  2018-08-04

意思是: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全文是: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17

在仕途上,他和前辈一样,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实现了治国安邦的梦想。用他自己的话说,“诗是我家的事”,一定要在诗歌领域取得成绩,做好继承和发展工作,在诗歌领域取得应有的地位。这两个愿望贯穿杜甫一生。他一直为当官而奋斗,愤然辞职。同时,他以自己的视角表达了他在唐代所看到的世界。


杜甫是战争的见证人。他饱受战争之苦,与农村人民作战。辞职后(他认为这个官员没意思),他先住在甘肃省苏天水市的一个草根村,然后在朋友阎武的帮助下搬到西南的成都,定居在“杜甫草堂”。之后,他流亡了两年。逃跑后,他生活在成都的包围中,然后去了奎州(今天的节日),并继续由奎州州长白茂林陪同。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过着悲惨的生活,他仍然珍视自己的家庭和世界。”他写道:“这座城市有数以千万计的建筑为世界上的穷人提供庇护所。”。“俗话说,他的悲哀不是一个人的悲哀,而是一个国家的悲哀,他的快乐,不是他自己的快乐。他的幸福也与他的家庭和国家有关。因此,杜甫的诗歌是一部阴郁、庄重、苍凉、辛辣、扎根、关注人民生活和国家命运的“诗史”。因此,杜甫在后世获得了“诗人圣人”的称号。


宝应元年(762)冬,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场大仗,占领了洛阳、郑州、开封等州。义军首领薛松、张忠志相继投降。石思明的儿子石超义被打败并绞死。田成思和他的部下李怀贤一个接一个投降了。至此,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已告一段落。广德元年(763年)春,唐朝皇帝(杜甫经历的第三位皇帝)在四川听到了这个消息。他兴奋得跳起舞来,唱了一首七律歌



据说建外在河北北部被查获。起初,我听说我的衣服上满是泪水。但是看着我妻子的烦恼,我对我的诗和书着迷。如果你想在白天唱歌,你就得喝酒,带着青春回家。

有几个地理概念需要澄清:剑指剑门关,剑指剑门关向南,这里是四川。冀北:一般指唐代的周、冀州地区。现在是河北北部,安石起义的根据地。在洛阳,杜甫在洛阳定居了一段时间,这在他的生活中被正式称为“自己的家”。让我们想象一下,一个饱受战争之苦、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孩子听到家乡恢复的消息是多么激动。杜甫有多兴奋?除了这首诗的第一个叙述点外,其余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听到胜利的消息后的惊讶。思想感情的浪潮汹涌而来。

“当我第一次听到它时,泪水充满了我的衣服”是一句话,“当我第一次听到它时,我坚定地接受了它。”当我第一次听到它时,它是如此的突然。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时,我的衣服上满是泪水。”它显示了这个突然的好消息引起的情绪波动。这是幸福、悲伤和幸福的真实表达。从此,战争将结束,山河的摧残和人民的苦难将得到医治,诗人的漂泊生活和离别的痛苦将最终结束。诗人可以回到家乡去思考痛苦。回首八年的苦难,诗人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了痛苦,也止不住。所以他脸上有泪,脸上有泪,到处都是人。“白天唱歌需要喝酒和青春回家”。还有一种版本的“白头”,叫杜甫的头发全白了。然而,目前的版本似乎是“日常”。杜甫出国很长时间了。他身体虚弱,身体不适(如上所述)。”“天”中的“唱”和“喝”足以解释杜甫的晚年,因为老年人很少活在晚年,“唱”不适合喝酒。现在,我们不仅要唱歌,还要喝酒。这不仅是“狂喜”的具体表现,也是杜甫晚年的表现。这句话“疯狂”,下一句话“疯狂”和“青春”是指春天的景色。春天来了。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季节,在鸟语花香中,诗人与妻儿“相伴”而归。

第4个回答  2016-03-21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第五六句,其全诗文如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白日:表现时光美好
  2、放歌:放声高歌
  3、纵酒:开怀痛饮
  4、青春:指明丽的春天
  【翻译】
  在剑南外忽然听到官军已经收复河南、河北一带,高兴得连泪水都沾湿了我衣裳,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不知道去哪了,我随意地用手卷起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我忍不住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纵情高歌,开怀畅饮,一路春光可以伴我回故乡了。我准备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又直下襄阳回到洛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