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的魅力 的主要内容

如题所述

文章主要内容有九件事:

1、他清晰记得一篇重要报道的时间。

2、他很瘦削。

3、他拒绝享受“首长”待遇和称呼。

4、他在一次文代会上令人感奋的讲话。

5、他说建国后三十年最大失误是没有搞计划生育。

6、他坚持自己写《当代名家新作大系》的序言。

7、他扶着拐杖赏花。

8、他卧床不起仍然关心中国文化事业。

9、他从容周到地安排后事。

扩展资料:

结论:

1、表现了他敏捷透彻的智慧,对待名誉和权利的淡薄,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生活热爱。

2、开篇直接叙事,从纠正日期的记忆错误一事开始对夏衍进行描述。

3、夹叙夹议更具体深刻的反映了夏衍的魅力和作者的感情。

夏衍:

夏衍(1900.10.30-1995.2.6),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汉族,祖籍河南开封,1900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省余杭县彭埠镇严家弄人。

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

改编创作《野草》、《烈火中永生》、《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理论问题》等理论专著。

所著话剧剧本有《赛金花》、《上海屋檐下》、《心防》、《法西斯细菌》、《复活》、《戏剧春秋》、《方草天涯》改编剧本《祝福》等。

著述甚丰,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衍剧作集》、《夏衍电影剧本集》、《夏衍杂文随笔集》、《夏衍论创作》等。

其话剧创作特色:日常生活的戏剧性:善写普通知识分子与小市民平凡的人生。市民家庭司空见惯的感情摩擦和人事纠纷中痛苦的发现。取材的平凡性、构思的朴素性和内在的深刻性结合。

简约含蓄的情节结构:《上海屋檐下》在同一舞台空间里,同时展开五家人家的悲喜剧,主线突出,结构单纯,又保持了生活本身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准确传神的勾勒,极端简洁与鲜明。“黄梅天气”的多层象征意义。微温而含蓄的态度,不动声色的控诉,含着眼泪的鞭挞。

人道主义观点:与民主主义立场结合,关注大时代中个人的命运,浓郁的人情味,含泪的笑类似契诃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衍的魅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11
文章通过夏衍精炼的话语展示了他明白透彻、清晰见底的高尚人格和特有的魅力
文章记叙的事件
1.他清晰记得一篇重要报道的时间。
2.他很瘦削。
3.他拒绝享受“首长”待遇和称呼。
4.他在一次文代会上令人感奋的讲话。
5.他说建国后三十年最大失误是没有搞计划生育。
6.他坚持自己写《当代名家新作大系》的序言。
7.他扶着拐杖赏花。
8.他卧床不起仍然关心中国文化事业。
9.他从容周到地安排后事。
这几件事情中分别表现了他敏捷透彻的智慧,对待名誉和权利的态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热爱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3-06
1.他清晰记得一篇重要报道的时间。
2.他很瘦削。
3.他拒绝享受“首长”待遇和称呼。
4.他在一次文代会上令人感奋的讲话。
5.他说建国后三十年最大失误是没有搞计划生育。
6.他坚持自己写《当代名家新作大系》的序言。
7.他扶着拐杖赏花。
8.他卧床不起仍然关心中国文化事业。
9.他从容周到地安排后事。
第3个回答  2012-03-20
文章通过夏衍精炼的话语展示了他明白透彻、清晰见底的高尚人格和特有的魅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