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O电负性大小比较

以前听老师说N半充满所以比(什么)较大的我总是排成N>O>C,后来我知道是比较非金属性,∴电负性是O>N>C,
那么那个半充满是解释什么性的呢?
半充满是解释电离能的

电负性:O>N>C

递变规律:

1、随着原子序号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递增,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电负性递减。对副族而言,同族元素的电负性也大体呈现这种变化趋势。因此,电负性大的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电负性小的元素集中在左下角。

3、电负性越大的非金属元素越活跃,电负性越小的金属元素越活泼。氟的电负性最大(4.0),是最容易参与反应的非金属;电负性最小的元素(0.79)铯是最活泼的金属。

4、过渡元素的电负性值无明显规律。

洪特规则特例: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半充满和全空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如p能级的三个轨道,d能级的五个轨道,f能级的七个轨道。

半充满:p³,d⁵,f⁷。

扩展资料:

电负性主要应用:

(1)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一般认为,电负性大于1.8的是非金属元素,小于1.8的是金属元素,在1.8左右的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2)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吸引电子的能力弱,元素的化合价为正值;电负性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元素的化合价为负值。

(3)判断分子的极性和键型。电负性相同的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化合物时,形成非极性共价键,其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电负性差值小于1.7的两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相应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电负性差值大于1.7的两种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键,相应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4)元素周期表中的“对角线规则”。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电负性相近,性质相似。

(5)解释核磁共振谱分析中的化学位移  。电负性较大的原子的吸电子诱导效应会使化学位移移向低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洪特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负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29
C的电负性是2.6 N的电负性是3. 0 O的电负性是3.4 所以C、N、O电负性大小比较是O>N>C 半充满是解释电子的
第2个回答  2023-07-18
对于半充满的概念,我不太清楚你老师具体是指什么。但是,关于电负性的比较,你的理解是正确的。

电负性是描述原子或离子吸引共享电子对的能力的指标。在一般情况下,氧原子(O)的电负性最高,氮原子(N)的电负性次之,碳原子(C)的电负性最低。这意味着氧原子更容易吸引共享电子对,而碳原子则相对较少吸引共享电子对。

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或离子中去除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电离能高的元素意味着更难去除电子,而电离能低的元素更容易失去电子。在一般情况下,氧原子的电离能最高,氮原子的电离能次之,碳原子的电离能最低。

希望这能回答你的问题。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请随时提问!
第3个回答  2023-07-16

电负性是用来描述元素对键合电子吸引能力的物理量。在原子中,每个原子都有一定的电离能,为了使原子达到稳定的结构,键合电子必须具备一定的能量。
对于C、N、O这三种元素,它们的电负性大小比较如下:

    氮(N):3.04。

    碳(C):2.55。

    氧(O):3.44。

    因此,在C、N、O这三种元素中,电负性大小顺序为O>N>C。

    需要注意的是,电负性大小比较只适用于元素处于同一周期或同一主族的情况。对于不同周期或不同主族的元素,需要使用元素周期表来进行比较。同时,电负性大小的比较也受到实验测量的误差和不同学者测量方法的影响,因此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4
对于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填充规则,除遵循保里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外,通常对不符合轨道填充顺序的填充,如铬(cr)原子的结构不是3砂4夕而是3d54s‘;铜(cu)原子的结构不是3d94s,而是3dl04SI(还有许多其他实例,如相(Mo)、银(Ag)、金(Au)、全L(Gd)、铜(Cm)、把(Pd)等)常归纳为一条“半充满、全充满态比较稳定”的规则。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