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儒学有哪些发展变化,变化原因?

如题所述

晚清: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 程朱理学在明清时期进入极端,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于是一些进步思想家,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批判。一、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1)政治 :1、国际形势: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2、国内形势:明清之际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中国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明清更替时期出现权力真空,具备了思想自由的政治环境。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1)政治 :1、国际形势: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2、国内形势:明清之际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中国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明清更替时期出现权力真空,具备了思想自由的政治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02
以牟宗三为首的现代新儒家认为,真正算儒家的,除了孔、孟以外,就到宋明理学,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王阳明等人算是儒家;其他的人,甚至汉代的董仲舒都被排除在外了。”……〔我不赞成杜维明教授的三期说。杜教授的三期说是:孔、孟第一期,宋明理学第二期,现在第三期。这个三期说把汉代忽略掉了,这是一种偏见。汉代的儒学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第一期是孔、孟、荀;以董仲舒为代为的汉儒是第二期;第三期才是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学”的熊十力、冯友兰、牟宗三等人,只能算是第三期(即宋明理学)在现代的回光返照。

李先生一再为荀子和董仲舒叫冤抱屈,责难当代新儒家基于“偏见”而忽视了他们,故此特地主张为汉代儒学另立一期(即他所宣传的“儒学四期说”),以示彰显。

另立一期与否,是李先生个人的自由,旁人无从置喙;但他硬说当代新儒家只谈孔、孟,忽略荀子和汉儒;事实真是如此吗?

其实,只要认真地查考相关的文献,而不径自从主观的印象立言,即会发现李先生的指责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且看牟宗三先生如何说:

儒家学术的第一阶段,是由先秦儒家开始,发展到东汉末年。两汉的经学是继承先秦儒家的学术而往前进的表现,而且在两汉四百年中,经学尽了它的责任,尽了它那个时代的使命。从汉武帝复古更化说起,建造汉代大帝国的一般趋势,大体是“以学术指导政治,以政治指导经济”,经学处于其中,发挥了它的作用。因此,不能轻视汉代的经学,它在那个时代,尽了它的责任、使命;尽得好不好,是否能完全合乎理想,则是另外的问题,至少在汉朝那种局面下,儒家以经学的姿态出现,而尽了它的使命。

上述引文,一再申述汉代经学的重要性,李先生能看出牟先生有半点否定汉儒的意思么?谈到先秦儒家,牟先生从来没有剔除荀子的意思,先不说他本人曾在《荀学大略》和《历史哲学》二书所作的研究,即使在界定“儒学第一期”之时,也丝毫没有忘记了荀子:

儒者之学,除显于政治社会之组织外,于思想则孔、孟、荀为第一阶段,《中庸》《易》《乐记》《大学》为第二阶段,董仲舒为第三阶段。此儒学之由晚周进至秦汉大一统后表现为学术文化之力量而凝结汉代之政治社会者也。两汉四百年,为后世历史之定型时期。一经成型,则礼俗传统,于焉形成。

除了荀子和汉儒,牟先生还注视到《中庸》《易》《乐记》《大学》之地位。这可说明,“儒学第一期”的内涵,绝不如李先生所指责者那么狭窄,只有孔、孟二人而已。

至于杜维明先生,是否有意扼杀荀子和汉儒呢?还是用文献来说话来得比较可靠:

所谓第三期,是以先秦两汉儒学为一期,以宋元明清儒学为二期的提法。
对儒学的发展,我是这样来进行分期的。第一期发展是从先秦到汉,汉以后一直到唐代,主要是佛教思想的传播,儒学的发展相对处于低潮。从宋代开始,儒学对佛教思想的挑战,有了一个创造性的回应,因而形成了从宋到明清的第二期的发展,并从某一角度成为整个东亚社会的文化内核(“东亚文明的体现”)。
第2个回答  2012-03-02
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变化有: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反对重农抑商,强调“经世致用”,出现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变化原因是明中叶兴起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反映在思想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反对重农抑商,以及清军入关对明末萎靡不振的学风的冲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