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真实的沙僧吗?

如题所述

在《西游记》中,沙僧是一个紧次于唐僧的重要角色,他的形象有真实的依据。流沙河,他出没的地方,就是玄奘《大唐西域记》里的大流沙,这是一条真实的西域内流河。沙僧的原型来源于古代西域崇佛的唐僧的向导。
玄奘的弟子慧立、彦悰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提到了胡人石槃陀,他是唐僧西进的引路人。这些引路人甚至有王室成员,如玄奘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帮助,持有他的书信,以王弟的身份,在叶护可汗等人保护下,经过四年才到达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
明代以前的西游故事已经提到了西域“回回”与唐僧取经的联系。元人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中有崇佛回回的描写。明万历甲寅(1634)刊本杨东来先生所评《西游记》杂剧(应为元末人杨景贤所作)第三卷第十一出的一个对话:“[沙和尚]我姓沙银枯。[行者云]我认得你,你是回回人河里沙。”这多少可以证实,西游故事的传播者试图将长着卷曲落腮胡子的沙僧和西域回回牵扯在一起的努力。
《西游记》实际上是内地的传闻者对西域的地理和宗教信仰的辗转附会的想象引发出来的“故事运动”的伟大成果,它有趣地显示了内地人民对边疆生活和宗教的天真想象。
沙僧与大流沙从文献记载看,沙僧应该是玄奘取经之事第一个导致其走向故事传说的关键人物。追溯玄奘取经之事的由来,提供给后人进一步将本事神话化的地方,一概出现在有关玄奘流沙河遇险难的描绘之中。
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记》卷第十二中记述他在大流沙以东行程时写到:从此(指瞿萨旦那国[即与阗,今之和田]的尼壤城[即今新疆民丰县])东行,入大流沙。沙则流漫,聚散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四远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来者聚遗骸以记之。乏水草,多热风。风起则人畜昏迷,因以成病。时闻歌啸,或闻号哭,视听之间,恍然不知所至,由此屡有丧亡,盖鬼魅之所致也。
这一段话是玄奘取经回来路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的大流沙的真实写照。那种“是以往来者聚遗骸以记之”“由此屡由丧亡,盖鬼魅之所致也”,可以让人想见玄奘取经东行至沙河(又称流沙河)时言及的森森白骨和鬼魅之类。
被玄奘取经故事研究者所公认的初具取经故事形貌的地方也出在玄奘流沙河遇险难的本事之中。早在玄奘弟子慧立、彦悰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初次将取经之事和鬼魅故事联系起来的地方就是沙河(即《西域记》中的大流沙):从此已去,即莫贺延碛,长八百余立,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是时顾影唯一,心但念观音菩萨及《般若心经》。
初,法师在蜀,见一病人,身疮臭秽,衣服破污,愍将寺施与衣服与饮食之直。病者惭愧,乃授法师此经,因常诵习。至沙河间,逢诸恶鬼,奇状怪类,绕人前后,虽念观音不得全去,即诵此经。发声皆散,在危获济,实所凭焉。这是唐代最早具有玄奘取经故事性质的传说。
唐李冗所撰《独异志》和刘肃《大唐新语》的“记则余异”门均有与此大同小异的文字。现代神话学者袁珂先生在其《中国神话史》中认为这个故事“已经几乎便是一部《西游记》神话最早的雏形。”[1]这个故事在宋代仍然广为流传。宋僧志盘《佛祖统记》卷二十九“慈恩宗教”也引了这个故事。它为吴承恩的《西游记》所吸收并给予改造。
小说十九回写了唐僧在乌斯藏收了八戒之后,行至浮屠山遇乌巢禅师,他授予唐僧“《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基本情节与最早流行的取经故事大体一致。看来,玄奘取经之事最早演化为故事,沙河遇先险难应该看作是第一个源头。而沙河又是《西游记》中沙僧在此作怪的地方,因此我们不得不关注沙僧作为取经故事的第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形象。
如果进一步去追踪历代取经故事中有关沙僧的蛛丝马迹,那么我们约略可以判定他的原型应是古代崇佛的一个西域之人。从玄奘取经故事演变来看,沙僧的名字始终和流沙河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没有流沙河也就没有沙僧这个形象。从取经故事中关于流沙河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它是阻拦玄奘西进的一条西域大河。在取经本事中 却不是河流,它是一片大流沙,即一片大沙漠。在唐慧立、李冗、刘肃和宋志盘等人的相关著述中,大沙漠已演化成亦沙亦河的沙河。
宋无名氏《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称之位“深沙”,此后多以河视之。元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称“恒沙河”“沙河”,元无名氏《销释真空宝卷》始见流沙河一名,明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是年吴承恩54岁)北京刻的《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宝卷》均称锋盯洞“流沙河”,比吴承恩小二十岁的明人郑之珍所撰《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中称“烂沙河”。再以后的各种《西游记》续书、戏曲、宝卷基本上沿袭“流沙河”的称名。
那么现实当中有没有这条河呢?如果有,其实际方位在哪儿?从取经故事的演变中,流沙河的传说除称名外还有那些变异呢?
笔者认为,流沙河在取经本事河故事中首先反映了人们对西域大沙漠河沙漠中的河流的各种认识。在《大唐西域记》中,它是旅行者在艰难竭蹶并面临死亡之威胁的困厄中徒步穿越大沙漠时所见到的飞沙走石、踪迹无定的自然存在,已具有某种幻像的色彩:“风其则人畜昏迷,因以成病。时闻歌啸,或闻号哭。视听之间, 恍然不知所至,由此屡有丧亡,盖鬼魅之所致也。”这种幻象亦或可以看作是一种海市。它到底是河还是沙,在《法师传》中说得模棱两可。一会儿是沙,一会儿又是河;宋《取经诗话》所述近此,文中得“深沙”既指沙土,又指河流。从这几种早期的作品中,我们不妨归之于关于西域沙漠的海事说。其次,将历代取经本事和故事的记述联系西域沙漠的古地理情况看,流沙河是西域古道沙漠上的一条出没无定的内流河(即随季节和气候决定喝水有无与河道宽窄)。从取经故事的早期记载提供给我们的线索看,大流沙即塔克拉玛干沙漠,这已为季羡林等在《大唐西域记》的校注中所确认。沙河可视为大流沙中的内流河。根据《大唐西域记》所接受的方位,它应在今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中。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的内流河以塔里木河为主体,还存在着许多支流。在元以后的取经故事中,流沙河当为流传者出于对它的模糊认识以讹传讹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明吴承恩《西游记》还将流沙河称为弱水。古人往往认为弱水是水弱不能胜舟的河流,辗转传闻,遂有力不胜芥或不胜鸿毛之说。古代关于弱水的指称颇多,《山海经。大荒西经》云,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十洲记》云:“凤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这些记述道表明弱水在西域。吴承恩将弱水等同于流沙河,反映了明代汉人对西域河流尚不准确的认识,却揭示了它在西域的可能性,同时也为昆仑山下的塔里木盆地中于大沙漠有关的内流河的判定给人以一定的启示。
另外,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