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民剧情在那个年代是真实发生的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30
一部让人观看后感到格外沉重的农民题材电视剧。该剧的故事依据是编剧高满堂多年积累的农村素材。《老农民》以“麦香村”的人情故事为线索,讲述了从解放前土地革命到文革结束、改革开放以后,关注中国当代农村现实生活和农民精神世界60年的发展变化。这样贴近农村现实的电视剧并不多见,但这部剧能够出现,并且所反映的主题深刻,确实难能可贵。同时,本片的制作团队实力雄厚,“山影出品,品质保证”,由张新建、高满堂联合执导,演员阵容包括陈宝国、冯远征,以及牛莉、蒋欣等,无一不是优秀的演员。在2015年上海电视节上,《老农民》也获得了男主、男配的双重奖项,豆瓣评分至今保持在8分以上。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老农民》中这些贴近现实的故事。
深刻主题:老农民,或许是中国最艰苦的阶层。一提到中国农民,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父母。我家在农村,记忆中父母似乎总是在农田里劳作,脚踩在泥土中,鞋子和腿上沾满了泥巴,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在烈日下,任由热风吞噬身体中的水分,但父母并不在意这些。闲暇时,喝上一口自带的茶水,他们就感到非常满足。我那时还小,觉得自然世界美好而宁静,但其实那时候,即使父母每天辛勤劳作,每年仍有一段青黄不接的时候,没有大米饭吃,蔬菜也只有一些土豆和红薯。大家可能不会相信,但那时候的生活确实很贫困,宁愿饿着也不愿再吃一口烤红薯或烤土豆。因此,当我观看《老农民》时,看到他们在三年自然灾害中的饥饿状态,我感同身受地感到怜悯和悲哀。我不禁感叹:中国农民真是世界上最艰苦的阶层。在经济好的时候,他们首当其冲地提供廉价劳动力;在经济不好的时候,他们首当其冲地受到伤害。
真实情节:偏僻的农村,也许真的需要一抹美好的暖色。《老农民》的情节立足于历史,基于农民的实际生活,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农民形象,他们从泥土中成长起来。他们与天灾斗争,如牛大胆;一夜之间变成穷人的马仁礼;独自外出打拼的农夫灯儿;见风使舵的乔月……他们是社会的最底层,生活最为艰难。这次,我真的很佩服编剧高满堂,他的写作非常大胆。他并不是一味地赞美,也不是刻意贬低。他尽量用冷静和真实的笔触呈现历史,这对像我这样的观众产生了很好的影响。许多熟悉的情节,如乔月因为丈夫的出身问题,无法扮演《红灯记》中的李铁梅,也无法成为大队的通讯员,因此被迫去“告密”;如文革前的韩美丽,文革一夜之间变成了恶魔,变成了蛮不讲理的恶婆娘;如上过大学的马仁礼,出身成了他一生的软肋;如瞎老尹在土改分到好土地后,躺在其中抓起一把土就含在嘴里,说着“这味道对了”。农村都如此水深火热,其他地方也许更甚。《老农民》通过一个个小人物、一场场小事件,敢于揭开历史的伤疤,令人心惊胆战,人性、命运、社会、环境、信仰似乎成了那时人们想要触及,却又不敢触及的主题。
庆幸的是,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和谐美好的环境中,但多少年过去了,老实的农民依然在用最辛苦的劳动,为子女换取一点点改变他们人生机遇的机会。再看《老农民》,它依然是关于农民题材的文学作品中难能可贵的经典。当我想到讲述农村的影视作品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江村经济》《中国士绅》,它们深刻解读了中国农村、农民、农业,读来同样五味杂陈。对于农村的影视作品,其实并不多见,尽管有《白鹿原》等作品,但它们距今已有些远。因此,《老农民》能够出现在电视荧屏上,确实让我感到惊讶,总局应该开了不少绿灯。2019年再来看这部作品,它依然是绝对的经典,它深刻揭示了中国农民的生活现实,以及农民乃至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就像一针强心针,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重复历史的悲剧,需要我们更加阳光而努力地向前进。然而,多年过去了,农村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在广大的山区、丘陵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耕地抛荒的现象非常严重,比如农村孩子的教育、升学问题,其实大多数农村孩子进入清华北大等一流大学的计划越来越少,问题层出不穷。幸运的是,国家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重大的战略调整。国人期待着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同时,也期待有更多深刻、接地气的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出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