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化学溶液问题,

为什么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请从微观解释一下。
为什么有些东西可以溶于水,有些却不可以?微观解释
在形成溶液时,这趟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扩散,这个作用是什么作用,请从微观解释一下这个过程?》

离子化合物溶解的过程,可以认为是晶格中离子首先克服离子间的引力从晶格中解离成气态离子,然后进入水中并与极性水分子结合成水合离子.
如果在水和过程中放出的能量足以抵偿和超过破坏晶格的能量,那么溶解
往往是容易进行的,即溶解焓变△Hs为负值,溶解往往容易进行.

当加热温度高时,存在于晶格中的离子受热,能量变大有脱离晶格的趋势,是晶格更不稳定.同时溶剂分子的能量变高,运动速度加快,进攻晶格时有效次数增加,使得晶格更易被破坏.

第二个问题
溶液中溶质微粒和溶剂微粒的相互作用导致溶解。若溶质、溶剂都是非极性分子,如I2和CCl4,白磷和CS2,相互作用以色散力为主;若一种为极性分子,另一种为非极性分子,如I2和C2H5OH,相互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在强极性分子间以取向力为主;若一种溶剂微粒是离子,在水中形成水合离子,在液氨中则形成氨合离子,其他溶剂中就是溶剂合离子。
  简单地讲,若溶质微粒和溶剂微粒间相互作用和原先溶质微粒间、溶剂微粒间作用相近,则溶解的就会较多。这应当是相似相溶规律的基础,但是上述规律并不方便判断。于是人们总结出一个简易判断的规律:
  相似相溶规律通常的说法是“极性相似的两者互溶度大”。例如,非极性、弱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弱极性溶剂,如I2(非极性)分别在H2O(强极性)、C2H5OH(弱极性)、CCl4(非极性)中的溶解度(g/100g溶剂)依次为0.030(25℃)、20.5(15℃)、2.91(25℃)。又如O2(非极性)在1mLH2O、乙醚(弱极性)、CCl4中溶解的体积(已换算至标准状况下体积)依次为:0.0308mL(20℃)、0.455mL(25℃)、0.302mL(25℃);白磷P4(非极性)能溶于CS2(非极性),但红磷(巨型结构)却不溶。

第三个问题拿蔗糖给你解释吧
因为溶质的分子质量、半径比较小,其内部之间的作用力比较小,且水、糖分子在不停运动具有能量(内能)足以克服其作用力而被水分子包围。
分子间的作用力称之为范德瓦耳斯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24
。。。这么麻烦的,还没积分。。。
溶解就是固体的一个个分子跑到液体的分子之间,这个是因为所有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叫布朗运动,温度越高,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所有物体都可以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同,在溶液里会有溶解平衡。根据溶解度不同,小于0.01克的就叫不溶或难溶。。。
第2个回答  2012-02-24
1、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取决于构成物质的微粒的颗粒大小
3、溶解包括扩散作用和水合作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