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梅词牌的平仄

如题所述

  应该就是江梅引,但这个调填的人少,一般的格律工具书里查不到,而且别体也有好几种。洪皓的四首《忆江梅》和其它的不太一样,下片三处换了仄韵,依照这四首词帮你脱出平仄来吧。

  忆江梅

  通平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通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韵)
  通仄平平平仄仄,
  通平仄,
  通平仄,
  通仄平。(韵)

  平仄平仄通仄仄。(换同部仄声韵)*
  仄平平,
  平仄仄。(仄声韵)
  仄平仄仄。(仄声韵)
  通平仄,
  通仄平平。(换平声韵)
  仄仄平平,
  通仄仄平平。(韵)
  通仄通平平仄仄,
  仄平仄,
  通平平,
  仄仄平。(韵)

  * 如“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现”字便是押“边”字的同部仄声韵。
  第四首此句作“仄平仄平平仄仄”,从多数者。

  忆江梅【洪皓】
  (岁在壬戌,甫临长至,张总侍御邀饮。众宾皆退,独留少款。侍婢歌江梅引,有"念此情、家万里"之句,仆曰:此词殆为我作也。又闻本朝使命将至,感慨久之。既归,不寝,追和四章,多用古人诗赋,各有一笑字,聊以自宽。如暗香、疏影、相思等语,虽甚奇,经前人用者众,嫌其一律,故辄略之。卒押吹字,非风即笛,不可易也。此方无梅花,士人罕有知梅事者,故皆注所出。旧注:阙一首。此录示乡人者,北人谓之四笑江梅引)

  天涯除馆忆江梅。几枝开。使南来。还带馀杭、春信到燕台。准拟寒英聊慰远,隔山水,应销落,赴诉谁。

  空恁遐想笑摘蕊。断回肠,思故里。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乱插繁花须异日,待孤讽,怕东风,一夜吹。

  访寒梅(江梅引·四之二)【洪皓】

  春还消息访寒梅。赏初开。梦吟来。映雪衔霜、清绝绕风台。可怕长洲桃李妒,度香远,惊愁眼,欲媚谁。

  曾动诗兴笑冷蕊。效少陵,惭下里。万株连绮。叹金谷、人坠莺飞。引领罗浮、翠羽幻青衣。月下花神言极丽,且同醉,休先愁,玉笛吹。

  怜落梅(江梅引·四之三)【洪皓】

  重闺佳丽最怜梅。牖春开。学妆来。争粉翻光、何遽落梳台。笑坐雕鞍歌古曲,催玉柱,金卮满,劝阿谁。

  贪为结子藏暗蕊。敛蛾眉,隔千里。旧时罗绮。已零散、沈谢双飞。不见娇姿、真悔著单衣。若作和羹休讶晚,堕烟雨,任春风,片片吹。

  □□□(江梅引·四之四)【洪皓】

  去年湖上雪欺梅。片云开。月飞来雪月光中、无处认楼台。今岁梅开依旧雪,人如月,对花笑,还有谁。

  一枝两枝三四蕊。想西湖,今帝里。彩笺烂绮。孤山外、目断云飞。坐久花寒、香露湿人衣。谁作叫云横短玉,三弄彻,对东风,和泪吹。

  ------------------------------------------------

  江梅引【姜夔】

  (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而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

  江梅引 题阙【白朴】

  一溪流水隔天台。小桃栽。为谁开。应念刘郎,早晚得重来。翠袖天寒憔悴损,倚修竹,□残红,堕绿苔。 怨极恨极愁更衰,甚连环,无计解。百劳分背燕飞去,云树苍崖。□□千里,何处托幽怀。温峤风流还自许,后期杳,□尘生,玉镜台。

  江梅引 赠李元法【刘志渊】

  不惊荣辱总无忧。度春秋。得优游。打破**,无物挂心头。天内一天为活计,调龙虎,恣盘旋,斗未休。 紫金霜结有来由。晃三周。玉童收。法界清天,风月独相酬。神妙器成堪中选,向仙院,夺仙标,第一筹。

  江梅引 宁海范明叔邀饭,览月桂花【王哲】

  凌晨静至乐倍,倚阑隈。睹奇材。正是蟾宫。馀影世间来。遂得晴空甘露力,润根荄,发修条,伟又瑰。能绽粉苞加红艳,按周天,四序开。蕊撒黄金腾馥郁,道眼堪猜。岂许□姿,陆地混尘埃。呼取好风同引去,上瑶台,复灵根,月里栽。

  江梅引【李治】

  陌头杨柳恨春迟。被寒欺。淡依依。瘦损王孙,青琐小腰围。墙外琼枝空照影,翠娥敛,游丝百丈飞。 燕归雁归书问寂。月细风尖供怨笛。玉骨成灰圣得回。梦里音容,良是觉来非。多少江州司马泪。断肠曲,河声送落晖。

  江梅引【元好问】

  泰和中,西州士人家女阿金,姿色绝妙。其家欲得佳婿,使女自择。同郡某郎独华腴,且以文采风流自名。女欲得之,尝见郎墙头数语而去。他日又约於城南,郎以事不果来,其后从兄官陕右,女家不能待,乃许他姓。女郁郁不自聊,竟用是得疾,去大归二三日而死。又数年,郎仕驰驿过家,先通殷勤者持冥钱告女墓云,郎今年归,女知之耶,闻者悲之。此州有元魏离宫,在河中潬,士人月夜踏歌和云,魏拔来,野花开。故予作金娘怨,用杨白花故事。词云,含情出户娇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春去秋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郎中朝贵游,不欲斥其名,借古语之道。读者当以意晓云。骨化形销,丹诚不泯,因风委露,犹托清尘,是崔娘书词,事见元相国传奇

  墙头红杏粉光匀。宋东邻。见郎频。肠断城南,消息未全真。拾得杨花双泪落,江水阔,年年燕语新。 见说金娘埋恨处。蒺藜沙,草不尽,离魂一只鸳鸯去,寂寞谁亲。惟有因风,委露托清尘。月下哀歌宫殿古,暮云合,遥山入翠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31
忆江南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金奁集》入南吕宫。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宋人多用双调。

忆江南 怀旧 李煜 (南唐后主)

〔题考〕 本调原名[望江南]。【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故亦名[谢秋娘]。白乐天作[忆江南]三首,第一【江南好】,第二、第三【江南忆】,自注云:「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见【碧鸡漫志】)于是又名[江南好],[江南忆];而[忆江南]本名,亦以此而起。此外刘禹锡词,首句作「春去也」;皇甫松词,有「闲梦江南梅熟日」之句:因又名为[春去也]、[梦江南]、[望江南]。而【全唐诗】于李后主[忆江南]注又名[归塞北];万氏【词律】,又有[梦江口]之名。至梁武帝与沈约之[江南弄]各曲,或以为亦[忆江南]之别名;此调异名,可谓伙矣。

〔作法〕 本调二十七字。首句为三字句。第二句为仄起平韵之五字句,句法上二下三。第三句为仄起仄收之七字句,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不拘。第四句为平起平韵之七字句。第五句句法与第二句同,故第一字可平可仄。此调三、四两句,其句法全与平起七言诗中之颔联无异;是以作者多用对偶,以求工整,历来词家,正多其例也。
多少恨,
○⊙● (句)
昨夜梦魂中。
⊙●●○△ (平韵)
还似旧时游上苑,
⊙●⊙○○●● (句)
车如流水马如龙,
⊙○⊙●●○△ (协平韵)
花月正春风。
⊙●●○△ (协平韵)
第2个回答  2007-10-30
受教!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