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额事业单位跨区调动怎么办?

我是山东某区一个全额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家在该市的另一个区,距离不远不近的,每天1个多小时要耗在路上,特想调回家所在的区。想问一下明白人1、能办不能办?(从相关规定角度)2、如能办,怎么办?具体手续是什么?关键是要哪一级的同意3、不同区县间同一性质部门如:都是计生委的是否会好办?4、是否全额向差额调会更实际一些,更简单一些?希望明白人最好是办理过类似事情的人给予解答,可继续追加分数。

确定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主导产业的紧缺专业高学历人才等相关条件的调动对象。

在征求调出地区组织人事部门和用人部门意见基础上,向区委提出调动申请,按照规定程序办理手续,同时,按照编制管理规定,调入部门必须有编制空缺。

具体程序:拟调动者本人向所在单位提出书面调动申请。接收单位同意接收,接收单位所在的县(市、区)编委办、组织或人事部门批准调入后,向调出单位发商调函,经调出单位所在的县(市、区)组织或人事部门批准,本人方可办理工作移交和调动相关手续。

扩展资料

为打造高质量干部进人队伍,各事业单位坚持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参公人员)、招聘事业单位人员等多渠道公开调配各类干部人才。

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公开招聘方案;

(二)公布招聘岗位、资格条件等招聘信息;

(三)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

(四)考试、考察;

(五)体检;

(六)公示拟聘人员名单;

(七)订立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二、事业单位内部产生岗位人选,需要竞聘上岗的,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竞聘上岗方案;

(二)在本单位公布竞聘岗位、资格条件、聘期等信息;

(三)审查竞聘人员资格条件;

(四)考评;

(五)在本单位公示拟聘人员名单;

(六)办理聘任手续。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关于事业单位调动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6

分成两种情况:

一,新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试用期满经考察合格正式录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与用人单位约定有服务期限的需服务期满),可通过遴选或商调的方式流动。

二,过了服务期的可以通过商调方式解决,服务期满后,可向所在地工作单位或其他单位提出申请,经现工作单位和接收单位同意,报接收地有人事管理权限的部门批准后办理调动手续。

事业单位一般要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要有其组织或机构的表现形式,要成为法人实体。从目前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绝大部分由国家出资建立,大多为行政单位的下属机构,也有一部分由民间建立,或由企业集团建立。

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有以下特征: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 

中国的事业单位在功能上对应国外的是非营利组织(NPO)、非政府组织(NGO),国外的这些组织是社会自治组织,在中国的事业单位和政府的关系比较密切。

扩展资料:

人员调动应符合以下条件:

1、人员调动应当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限额内进行。调入单位必须有空编,须先经机构编制部门许可。

2、人员调动应当具备拟调职位(岗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凡有行业资格准入要求的,必须具备资格准入条件。

3、区外调入区直机关、事业单位的,一般要求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特殊专业技术人才可放宽到全日制大学专科学历。其中调入机关的,要具备相应的资格条件且已办理公务员登记手续。

区外调入人员身份必须属当地财政供养、在编和占编的人员,同时要求人事手续齐全并符合规定,严禁编外人员、人事手续不规范人员调入区内。

4、区直机关单位之间调动的,在空编和已办理公务员登记手续的前提下,双方单位同意,并经区委、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同意,报区编委会审议通过,由组织人事部门办理调动手续。

5、区直事业单位之间调动的,在空编的前提下,双方单位同意,并经区主要领导同意,报区编委会审议通过,由组织人事部门办理调动手续。

6、按照公务员凡进必考有关规定,未进行公务员登记的企事业单位及参公单位人员不得调入机关,机关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机关(单位)人员可调入事业单位。

7、特殊引进人才调出和调入,须报经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方可办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移动跨区业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25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跨市调动程序 :

1、到人社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取“调动审批表”,可先到人社局网站上去看一下,若有,从网站上下载即可。

2、将个人的基本情况和爱人的基本情况填完。

3、到接收单位将审批表的“调入单位意见”栏签字盖章。再到调入单位主管部门将“调入主管部门意见”签字盖章。“调入组织人事部门意见”可先不盖章,因为那儿是最重要的,如果调动成功那儿就无所谓了。

4、将调动审批表和调动申请一起交往调入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提出审请。等待调入市领导开会研究,如通过则会进入下一个程序。

5、调入市的人社局向调出市的人社局发商调函。

6、到调出单位将审批表的“调出单位意见”签字并盖章,到调出单位主管部门将“调出主管部门意见”签字盖章,到调出市的人事主管部门(人社局)将“调出组织人事部门意见”栏签字盖章。

扩展资料:

跨区事业单位是可以调动的,只是程序较为复杂。

按照现有政策,事业单位编制分为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差额拨款事业编制、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三类,事业编制人员调动时,通常只能进与自己原编制性质相同的单位或岗位。

与同一县(市、区)内事业单位之间调动一样,前提是须经调出单位同意,并经调出单位所在的县(市、区)组织或人事部门批准调出。最基本条件是调入接收单位同意调入且本单位有相应的岗位空编,经接收单位所在的县(市、区)编委部门、组织或人事部门批准。

具体程序:拟调动者本人向所在单位提出书面调动申请(组织调动的除外)。接收单位同意接收,接收单位所在的县(市、区)编委办、组织或人事部门批准调入后,向调出单位发商调函,经调出单位所在的县(市、区)组织或人事部门批准,本人方可办理工作移交和调动相关手续。

参考资料:中国人事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全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25

分成两种情况:

一,新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试用期满经考察合格正式录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与用人单位约定有服务期限的需服务期满),可通过遴选或商调的方式流动。

二,过了服务期的可以通过商调方式解决,服务期满后,可向所在地工作单位或其他单位提出申请,经现工作单位和接收单位同意,报接收地有人事管理权限的部门批准后办理调动手续。

无论是从区调到区,还是从区调到上一级的市,关键是要有对方接收部门的同意。对方同意了,一般来说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大半。办这事是有手续,但都是程序上的。

在有些单位,比如效益很好的单位,全额的拿的钱反而没差额和自筹自支的拿的多。所以,是否这样更好些,要看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了。

扩展资料:

事业单位一般要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要有其组织或机构的表现形式,要成为法人实体。从目前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绝大部分由国家出资建立,大多为行政单位的下属机构,也有一部分由民间建立,或由企业集团建立。

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有以下特征: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

中国的事业单位在功能上对应国外的是非营利组织(NPO)、非政府组织(NGO),国外的这些组织是社会自治组织,在中国的事业单位和政府的关系比较密切。这种不同点,有些是社会制度不同造成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人事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全文)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关于事业单位调动的问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7-24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跨市调动程序 :

1、到人社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取“调动审批表”,可先到人社局网站上去看一下,若有,从网站上下载即可。

2、将个人的基本情况和爱人的基本情况填完。

3、到接收单位将审批表的“调入单位意见”栏签字盖章。再到调入单位主管部门将“调入主管部门意见”签字盖章。“调入组织人事部门意见”可先不盖章,因为那儿是最重要的,如果调动成功那儿就无所谓了。

4、将调动审批表和调动申请一起交往调入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提出审请。等待调入市领导开会研究,如通过则会进入下一个程序。

5、调入市的人社局向调出市的人社局发商调函。

6、到调出单位将审批表的“调出单位意见”签字并盖章,到调出单位主管部门将“调出主管部门意见”签字盖章,到调出市的人事主管部门(人社局)将“调出组织人事部门意见”栏签字盖章。

扩展资料:

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文件对事业单位人员调动做出了如下要求:

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交流,坚持工作需要、人岗相适、公开透明、程序规范。调入单位应有空缺编制和岗位,拟交流人员须符合相应岗位基本任职条件,具备相应履职能力;

二、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可通过交流方式进入事业单位工作,并规定了6种一般不得交流的情形:

1、试用期未满,或试用期满考核合格但在原单位工作不满1年的;

2、县(市、区)以上所属事业单位从乡镇(街道)机关事业单位选聘人员,在乡镇(街道)工作不满5年的;

3、通过招生招聘并轨方式为基层事业单位定向培养的人员,未满规定最低服务年限的;

4、人事档案涉嫌涂改造假,或者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学历学位、工作经历、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身份(以下简称“三龄两历一身份”)等重要信息记载存疑的;

5、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组织审查且尚未作出结论的;

6、不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其他情形。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评论员: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的基本遵循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