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一篇好作文

如题所述

这 一整体过程还可以分成若干阶段过程。常见的阶段划分是: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四阶段。 这种阶段的区分法,虽然流行甚久却既不符合实际,又流于表面化。首先,教师命题之外, 还有学生选题,“命题”就是以偏概全了。其次,作为第二阶段的“指导”,本是教师全部作文 过程中的行为,并不单属于哪个阶段。再次,作文四个阶段标志的“命题、指导、批改、讲 评”,无一不是表面行动,丝毫也看不出作文教学的实质性进展,因而也无从给予判断。因 此, 这里把作文教学过程区分为构思和加工两大过程, 虽也未必能够反映作文和作文教学的 实质,至少可以接近其实际。 一、构思过程的教学 (一)构思过程的特点 一 构思过程的特点 构思过程,严格地说是贯穿于作文的始终的,但比较起来,主要是指从作文动机产生到文章 框架基本酝酿成熟的心理过程。 构思过程是作文中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一个环节。 作为指导 者的教师和写作者的学生,都要特别注意构思过程的特点。 1.构思过程具有个体独立性 构思过程具有个体独立性 构思的过程是作者独立思考的过程,教师可以和应该给予指点,但不能代替,因为它具有个 体的相对独立性。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构思的独立性, 指点并尊重学生独立思考。 唯有如此, 学生独立的个性才可能真实体现。 2.作文的整个过程都是构思过程,也就必然影响到作文全局 作文的整个过程都是构思过程, 作文的整个过程都是构思过程 构思是对作文整体的构思。构思过程从纵向看,要从定题开始到最后定稿,从横向看,则要 考虑到立意、选材、结构、表达等各个方面,对作文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3.构思过程易受外界影响 构思过程易受外界影响 学生构思过程,是个体积极思考、思维活跃的过程,外界的任何因素,特别是教师的一言一 行都可能对学生的作文造成影响。因而,教师要力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给予学生积极有 利的影响,而避免不利因素的干扰。 有人在同年级同等水平的甲、乙两班作过这样的实验,可以比较说明构思过程的这些特点。 教师在甲、 乙两班提出了相同的作文任务: 以“生活一瞬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 800 字以上。 甲班:教师提出作文任务后,对学生进行引导:“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对生活 的一个瞬间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也许,这一个瞬间给了你温暖;也许,这一个瞬间给了你力 量;也许,这一个瞬间让你明白了一个道理;也许,这一个瞬间让你感到羞愧,等等。大家 可以写任何一个生活的瞬间。” 乙班: 教师提出作文任务, 组织学生分组简单讨论。 此后, 就个别学生的求助进行单独指导。 结果: 甲班学生绝大部分都按照教师引导的思路, 写的是对生活中某一个瞬间的启示或感受。 乙班学生的思维则多元呈现,出现不少具有个性,富有创意的习作:有的学生认为我们的生 活是由每一个瞬间构成的, 应该珍惜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有的学生回忆自己的每一个生活瞬 间, 展示了自我生命喜怒哀乐的成长历程; 有的学生则看到生活的同一个瞬间, 中国、 美国、 日本等各个国家人们不同的生活状态; 有的学生则用小说写出了项羽生活中自刎的那一个瞬 间等等。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明显看到: 首先,教师的引导是既必要又应是适当的,而且应因学生而异。即有的学生需要,有的则不 需要, 有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多些, 有的则需要少些。 教师的引导, 学生的思维可能更为活跃, 呈现视角的多元化,有的可能会束缚学生思维,使之进入固定的框架。所以,教师对学生构 思过程是否给予引导,给予怎样的引导,是要因写作题目的难易度和学生的差异而不同的。 其次,构思会影响作文全局,特别是立意的构思。立意,是整个作文成品的灵魂。立意的不 同,不但影响到选材、结构、表达等方面的不同,更是一篇文章区别于其他文章的核心。乙 班学生的不同立意,比如,有的学生用小说写出了项羽生活中那自刎的一瞬间,就使其与他 人的作文具有根本区别。 最后,构思的个体独立性,是学生表现个性、产生创意的重要基础。学生对生活一瞬间的多 元认识、个性体验即使在立意上大体相同,在选择生活的哪个瞬间上,也能体现出构思过程 的独立性,也可能表现出个性。 (二)构思过程教学实施 二 构思过程教学实施 依据构思过程特点的认识, 教师介入学生的构思过程, 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作文思维的广度 和深度,也会影响到学生的作文是否可能表现个性,是否可能具有创意。而且,这种介入对 学生构思的影响,利弊并不能十分确定。因此,构思过程的教学,要力求解放学生思维而不 是束缚,这是基本前提。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在多数情况下是必须的。重要的是,教师要慎重采取 教学策略,努力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之能表现个性,产生创意。具体而言,构思 过程的教学,一是要引起学生写作动机,二是激活学生思维。 1.激起学生写作动机 激起学生写作动机 一般而言,构思过程要经过三个阶段:动机产生、构思展开、构思定型。写作动机是整个作 文过程的开端。没有写作动机的驱使,作文就不会开始。所以,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起 学生的写作动机,然后学生才可能进入构思状态。 引起学生写作动机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提出写作任务。这既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需,也是使 学生快速产生写作动机的有效方法。完成写作任务,就成为学生最基本的写作动机。 学生写作的动机包括两类:一是自我要求,即自身需求。如,情感的需求产生写作动机、成 就感的渴望产生写作动机等等。二是他人要求,主要是教师或考试的要求。前者处于主动状 态,容易激发自身主观能动性;后者则是一种被动状态,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但是,由于写 作本身和社会的需要,在教学中,学生面临的往往是他人要求下产生写作动机。因此,教师 既要提出写作任务,引起学生写作动机,又要设法使之贴近学生自身需求,激发学生写作的 热情。 提出作文任务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命题作文,可以是选题作文,也可以是给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还可以是提出训练要求等。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要力求: 第一,贴近学生生活,体现生活意识,使学生有话要说。 贴近学生生活,就是在设计作文任务时,要选择学生有体验、有感受、有认识的内容,使作 文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有话可说。例如,有人设计了以下作文题目: 生活中人们总希望别人是倾听者,而自己却很难耐心地倾听别人。老师随意打断学生的话, 领导常常用“说简单点儿”、“还有吗”终止下属的谈话。即便普通人的交往,人们也不愿充当 被动的倾听者。其实,倾听是一种美德,倾听是一种修养,倾听是一种气度。仔细想想,难 道不是这个道理吗? 请以“学会倾听”为话题,写一篇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这个作文题目,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交流和表达,每个人既 是倾诉者, 又是倾听者。 中学生也必然有倾诉和倾听的经历, 比较容易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一般不会无话可说。 再比如,有人从物品、情感、情态等方面来设计题目:如,物品类的:“车”、“伞”“水果”、 “树”、“衣服”、“光”、“药”、“灯”等,这些东西,可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非常熟悉的;再如 情感类的:“痛”、“哭”、“笑”、“爽”、“泪”、“瘾”、“惊”、“碎”等;又比如情态类的:“等”、 “急”“怕”、“盼”、“忍”、“冤”、“圆”、“输羸”等。这些情感和情态也都是每一个人都必然经 历过的。这样的内容,学生必然有话可说。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上课铃声响了,师生互相问好后,语文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每天都从教学 楼前的水池边走过,你们知道这个水池的造型及它蕴涵的意义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叽喳一片。 须臾,一个声音从坐位上发出:“它像一个大大的 8 字,它包含了一路发的意思。”学生们直 点头。 老师不动声色, 这是一个极其普通而又大众化的联想, 为了将学生的思考引入深处, 他又问: “除了像 8 字,有没有别的造型和意义?” 课堂里又是一阵叽喳。 须臾,又有人发言:“我认为它像一只鞋的形状。” “我认为它更像一只脚印,一只很深的脚印。” 老师一阵窃喜,他意识到学生的思维已被激活,于是,进一步追问:“我们常说,要一步一 个脚印,这只脚印深深地嵌在了我们的教学楼前,这又有何意味呢?” 这时,一生“噌”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在教师的鼓励下,大胆地说:“它象征着我们学校能够 发展到今天, 完全靠我们全体师生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它更寄寓了我们学校将一步一个 脚印地奋然而前行。”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阵掌声。 同学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发言。“我认为,这个水池是两个圆形的集合。其中一个圆是老师们 的集合体,另一个是我们学生的集合体,而这两个集合体中间的通道,则是架在我们师生之 间的一座桥梁。” …… 这位语文老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 就地取材, 从学生身边的水 池谈起,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具有开放性,使学生易于表现个性、产生创意 开放性最重要的特点是多元化。 这需要教师具有较为敏锐的洞察力, 使写作任务具有多元认 识的可能性。 有位教师看到报纸的一则 800 字左右的新闻 《刘胡兰、 雷锋竟成金发洋娃娃—— 少儿图书岂能“漫画”英雄》 ,迅速地意识到其中的价值,拟就了下面这个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据 2004 年 5 月 28 日《新闻晚报》报道,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上海一书店正卖着某出版社 出版的一套 10 本的“少儿注音名人故事”。几代人心中的楷模雷锋被绘成了一个眼睛溜圆的 金发男孩,15 岁就牺牲在敌人铡刀下的刘胡兰,活脱脱被画成了一头金发的漂亮洋娃娃。 这样一则材料,为学生提供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刘胡兰、雷锋变成了洋娃娃,这样一种社会 现象的出现,其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历史等多方面因素极为复杂。每个人对此 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极易形成认识的多元化,从而使学生表现个性,产生创意成为可能。 2.激活学生思维 激活学生思维 严格讲, 学生产生作文动机的瞬间, 便进入构思展开阶段。 这个阶段学生要调动以前的知识、 经验、 感受、 思考等全部积累, 为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寻找恰当的表达形式和手法。 具体而言, 就是积极调动已有材料,确立主题,谋划结构,为作文动机寻找一个合适的形式。 激活学生思维,一方面是要帮助学生产生或强化作文冲动、表达欲望,另一方面就是要使学 生的思维呈激发态,从多个角度来体验、感受和思考。 作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主要有: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 就是要根据作文要求,通过相同、相似或相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体验、情感、 思想等全面投入,从而使学生产生作文冲动,思维呈现激发态。情境的创设要力求以学生现 有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为基点。下面这个例子不着痕迹地创设情境,贴近了学生生活,很 好地激发了学生思维。 这是一节高一议论文写作启始课。 一上课, 教师就讲述了该班文娱委员不敢竞选校学生会文 娱部长的事。教师请全班同学进行有效的劝说。学生感到一时无从说起。教师请文娱委员说 说原委,她说了自己的种种顾虑,教师顺手将这些顾虑一一板书。学生觉得有了头绪,顿时 活跃了起来。教师请全班同学商讨劝说方案,自己则顺手在黑板上记下学生说的要点,待一 致认可,就请一位同学就此方案代表全班同学当众劝说。然后,请全班就其劝说效果分析得 失,提出修改意见。接着,教师问大家,因为客观条件限制,将表达改为书信,写作有无困 难?学生都说没有。教师再问,若代表班级就此事写一篇文章登在后面的班报上,写法有无 不同?请大家讨论有什么不同。讨论中,大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接着,教师请学生将此次 写作状态与以前写作文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学生说此次轻松,有话说,知道该怎么说,自 己能发现表达中的问题,自己能修改。教师说,同样都是你写作,为什么有这种不同呢?经 过讨论比较, 找出了三条原因: ①知道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 ②知道这篇文章是干什么用的, 要收到什么效果。③知道读者的具体情况。教师肯定了这三点,并指出:这三点是写一切文 章的先决条件,能不能做写作的主人,就决定于是不是具备了这三个条件。然后问,像本班 文娱委员这样不敢向大众推销自己的情形, 别的班有没有?请大家具体说说。 社会青年中有 没有?再具体说说表现。最后,请自认为有把握的同学就社会青年的情况给《中国青年报》 写一篇稿子,感到自己把握不大就针对本校学生的情况给校报写一篇文章;若再没有把握, 就给班报写。若都没有把握的,那就只好给本班文娱委员写一封信了。谁写得最好,谁的评 论是最权威的,这次就请谁来评。 这次作文,教师巧妙地利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创设了劝说他人的情境。学生的思维马上被 激活,对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另外,教师对不同读者对象的强调,又进一步为学生创 设了不同的情境。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自我的经验、情感、认识等全部投入,有话可 说就是必然的。 (2)学生相互激活思维 教师的引导往往以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认识等为基础。面对全体学生,教师的引导必 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宜积极开发学生本身资源,由学生相互激发思 维,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问题。 上文引证的那个关于“刘胡兰、雷锋竟成金发洋娃娃”的作文题目,要中学生深入分析,较为 困难。如果教师引导,又难免束缚学生思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22
怎么写一篇好作文

很多中小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抱怨华文难学,华文作文难做难取得高分。

  两位资深华文教学者告诉记者,语文的学习是靠基础,就像英文一样,如果不是经常听、说、读、写,就无法驾轻就熟,运用自如。

  做到经常听、说、读、写,首先不能排斥它,更不能有“先入为主”认定它很难学的态度。

  曾在南洋小学任教27年的陈俊祥老师,目前是“华—语文中心”(Hua Language Centre)长堤坊分校校长,她受访时,以30年的教学经验,列举了小学生作文常出现的问题。

小学生写作文:最忌偏题离题

  她说,小学生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作文偏题或离题。作文一旦离题,一半分数就不见了,除非文笔还流畅,否则就连及格都成问题。

  另一个常见的毛病是文笔不好,词汇不够,如果再加上内容“天马行空”,胡乱写一篇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或捣蛋、有负面影响的,都不可能拿到高分。

  陈校长也分析其他作文分数不高的原因:

  (1)选材不恰当:尤其是看图作文,没有照图片发挥,而是任意“创作”。例如图片是孩子刚拿成绩册,他的成绩不是太好......,像这样的题材应当是从正面角度去发挥,完成像“得到父母鼓励,孩子发奋图强”之类的内容。但有的学生却理解成“爸爸大发脾气,骂了妈妈一顿,还把妈妈杀了,最后我也自杀了.....”,这样的想法不合理,也不应该鼓励,因此无法争取分数。

  (2)词汇不够:形容“开心”的事,通篇都是“开心”,没有别的形容词;

  (3)句子不通顺:尤其是英语式华语,例如“小丽掉了课本”(正确是“小丽的课本掉了”)、“我吃先”、“我走先”等(正确是“我先吃”、“我先走”)。

  (4)构思不完整、详略不当:开头写了一大半,来到主题中心思想时却两句话带过,结尾更是草草了事,犯上主题不突出的毛病。

  (5)观察力不够,描写不深入:例如描写弟弟顽皮,没有举例具体说明。

一篇好作文的评估
取分秘诀
小学作文:看图作文最容易拿分

  ★窍门:依照个别的图片造句,然后将个别图片的造句串连起来,加上一些连贯词汇、描写和形容词等,便能达到基本要求。

中学作文:叙述文最易掌握

  ★窍门:先不要考虑、担忧字数,一口气把一个人(例如我敬爱的人)、一件事(例如我难忘的事)描述和交待清楚,只要达到文字通顺就可及格;如在内容及技巧上下功夫,还可拿高分。

要求
小学作文(占试卷40分)
 32分及以上—A★
 25分及以上—中上
 20-25分—中下
 20分以下—不及格

中学作文(占试卷50分)
 40-45分—A★
 30分及以上—中上
 30分以下—中下
 25分以下—不及格

中学生要写好作文 每周抄写一篇佳作

  李满平来自中国武汉,曾当中学老师9年,目前是“华—语文中心”大华广场语文强化班导师。

  李老师说,中学生作文也会犯上小学生一样的毛病,或者说,小学时常犯的错误没及时纠正,到了中学时还是会继续出现。

  此外,老师对中学生作文要求也提高了,中学作文包括叙述文、报章报道、议论文和完成文章四大类。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包括抓不到重点、词汇不够、题材不够、联想力差等,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接触和学习华文的时间不够多。

  李老师说,要学好作文,除了多听、说、读、写外,家长还可协助孩子学习归类词组,例如将描写“快乐”的形容词和成语归在一起,让他们记熟和运用。

  此外,多收集模范文章和剪报,让孩子明白同样的题材可以有多种开头和写法,并鼓励孩子主动观察,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如果无法写日记周记,也可以每周抄写一篇他人的好文章。

  陈校长和李老师不约而同地指出,家长的鼓励很重要,并且要给孩子正确的信息:“只要肯学,我一定能学好华文”,那么学华文的过程,必能胜任愉快。
第2个回答  2012-02-22
哈哈,楼主真好学啊,其实很简单,想好题材,看好词好句,最后来一个总结。能做到,凤头 猪肚 豹尾 就行了 希望采纳 o(∩_∩)o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