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赵丽华诗歌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赵丽华诗歌事件:

赵丽华诗歌事件发端于在2006年8月的一天,有人以女诗人赵丽华名字,建立了一个网站这个网站粘贴了赵丽华2002年之前的一些短诗作品。

还炮制了一些伪诗,如《黄瓜诗》《谁动了我的花内裤》等,配上鲁迅文学奖评委、国家一级女诗人的标签到处转贴。

并且,创立了以赵丽华名字的谐音而来的梨花教教派,把赵丽华封为教主。随后,又在最具娱乐性的天涯社区娱乐八卦论坛,进行了大量转贴。

扩展资料:

赵丽华事件发生以后,著名80后作家韩寒、球评家李承鹏等站在质疑赵丽华一方。而著名导演高群书、音乐人舒楠、出版人沈浩波。

导演尹丽川、作家张立勤、诗人橡子、杨黎、孙智正、芦哲峰等一些先锋诗人、电影人、音乐人、画家等站在赵丽华一边。

各类论战文章铺天盖地,各个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纷纷做专题报道论战过程。随着各类做诗软件的出台,几天时间,互联网就制造出万人齐写梨花体的壮观场面。

2006年9月30号,著名诗人杨黎等各流派代表诗人齐聚北京朝阳区第三局书屋,召开以支持赵丽华,保卫诗歌为标题的朗诵会。

虽然女主角赵丽华并未出席朗诵会,但会议仍吸引了大量媒体记者。接近尾声时,“物主义”代表诗人苏非舒以脱衣秀方式阐释了他的诗歌观念。

一时成为轰动性新闻,再次引发对诗人的批评狂潮。2006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第11版刊登女记者李舫的综述文章在近来的一连串恶搞事件中。

诗歌沦为大众娱乐的噱头,该文章遭到诗人们的巨大反弹。《天涯》杂志主编、诗人李少君在天涯网站贴出文章:《强烈要求《人民日报》记者道歉!》该文一石激浪,引发广泛热议,成为天涯多日置顶的最高点击的文章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丽华诗歌事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9
普通民众的欣赏力是有限的,而艺术家创造的风格确是无限的。世界上有很多艺术是不能被大众能理解和接受的。他们往往突破了一个时代的思想框架约束,跳脱到新的层次,或隐藏着不被大众所吸收的内涵。

一些现代诗都刨除了华丽的辞藻和严整的体裁。崇尚“一种自我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是乍现即失的灵感,可能是压抑痛彻的无力感,可能是灰暗缠延的悲凉感。人在成长中必定会有这种经历,恍惚中闪现一种灵感,但反复纠结却总是差一丁点触及不到,往往最终不了了之。诗人在思索和感悟中也常常碰到甚至就直接表现出来。比如自己为什么存在、自己死后是什么感觉、生命的意义等等。

赵丽华大多数的诗歌都是以孤独感为主题。如同在冰冷的地下室中的呼喊,没有人回应。眼前只有空荡荡的黑暗。但就是这么一个活在冰冷里的人,却又仰望着夜空,卑微的祈求着点点星芒。

鉴赏1《傻瓜灯》

《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
我坚决不能容忍
那些
在公共场所
的卫生间
大便后
不冲刷
便池
的人

网友评论:这娘们疯了吧? 不会写诗跑来写诗?
正确解读:
这本来就不是在写诗,而是自古以来诗人惯用的手法,以诗的题材做掩饰抨击现实。
赵丽华老师看到了某种阴暗扭曲的事件,简直是如同鲁迅先生当年看到某些卖国的汉奸、官僚的走狗,一副气炸了肺一样的情绪。惊骂、怒骂、狠狠的痛骂。
这首“诗”整体上有种咬牙切齿的感觉。
说到这让我联想到赵丽华曾经在网上爆料过《新版红楼梦》潜规则事件。说丁书苗介绍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和红楼梦演员潜规则的事件。事件本身真假我根本就没兴趣知道。但是即使不了解事件真相,我们也很容易发现有两点:
第一新闻报道上说丁书苗因刘志军违纪案被调查,刘志军已经有违纪案了,而丁书苗的事如果真是网络上捏造的,纯子虚乌有,怎么会立案调查呢?
第二杨幂当年正好是大红大紫的时候,以她的人气和身价,拍什么大片都有资格做主角,为什么只是做一个小配角呢?
制作人当时跳出来仿佛长了八张嘴,说我们身正不怕影子歪等等,然而我们却发现里边演袭人的丫鬟居然是出资人的女儿,而且这个丫鬟戏份超多。其中真的如同制作人辟谣一样的完全清清白白的吗?我们不得而知。但赵丽华的“诗”是否暗藏玄机?所以哈哈大笑的朋友们,在笑够了的同时,是否能静下心来品品,其中是不是有什
么耐人寻味的玄机。

鉴赏2《撒哈拉沙漠上的三张纸牌》

《撒哈拉沙漠上的三张纸牌》
一张是红桃K
另外两张
反扣在沙漠上
看不出是什么
三张纸牌都很新
它们的间隔并不算远
却永远保持着距离
猛然看见
像是很随便的
被丢在那里
但仔细观察
又像精心安排
一张近点
一张远点
另一张当然不近不远
(节选)

网友评论:...
正确解读:
开头一段"一张是红桃K /另外两张/反扣在沙漠上/看不出是什么"首先我读到这忽然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孤独。而诗句中说反扣在沙漠上,为什么要说沙漠上,而不是说在桌子上?如此清晰的提示,就是赵丽华老师想抒发的情感就是如沙漠般死一样寂静的孤独感。
下一句“它们的间隔并不算远/却永远保持着距离”这似乎写的是一种宿命感。
“猛然看见/像是很随便的/被丢在那里/但仔细观察”这句话我读不懂,但让读者进入了一种心灵的位移,瞬间拉近了感官的视角,仿佛我们真的蹲下将脸靠近了纸牌一般。
“一张近点/一张远点/另一张当然不近不远”又是不断重复催眠一样的语句,有感性欣赏能力的人会发现,诗人意在营造一种魔一样的意境,让人深陷其中。即使也许我们不懂她真正的含义。

曾经有人说,朴素主义乃归本之源,人民大众的艺术风格才是最伟大的。这点我绝对不会否认,而赵丽华的诗也未必就有多好,她的风格由心而发,全靠感觉,因此也脱离了朴素感。但艺术本就是博大而光怪陆离的。很多老百姓不懂,不问,不学,还傲慢的将这种艺术批判的一文不值,这种错误坚决需要纠正。

------------------------------------------------------------------------------
题外话(点两句对艺术的理解)

艺术发展眼光是鉴赏的基本功。比如两个画家,一个画的美轮美奂,却有种庸俗感。另一个画家的画功很烂,但是评论家发现其中却包含着一种安静祥和的禅意、创新中又不急于求成。虽然现在一文不值,但将来前途无量。因此最后可能会支持这个画家。而旁人即使懂画也不懂其中的含义,就会以为评审是搞暗箱操作、收受贿赂。所以因为舆论的压力,葬送过很多奇才。

回过头来再看看其他诗句,比如现在3岁小孩都会的,王勃的神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写的美极了,我也很喜欢。可是仔细品品其中的味道。如果诗读多了,跟饼干里放糖放多了似的,又甜又腻。一股卖弄文风、趋炎附势之感。一个是王勃才高八斗,却在聚会上显摆文采,图的是力压群雄。另一个是李白讨好皇上,求的是加官进爵。俱是文辞硕硕,境界却落了下成。李白当年成名已久,泛舟而下,受皇帝接见,攀谈两句要求赋诗一首,李白看到求官的机会到了,于是在天下至尊的皇帝面前,尤其是皇帝心爱的女人面前写下如此华美的诗句,弄的皇帝尴尬不已。夸他好吧,没面子。说他不好吧,没风度。于是对他不理不睬,最后李白求官不成反遭冷待。灰溜溜的又泛舟离开了。于是真正懂诗的人都明白,李白的潇洒其实是郁郁不得志的故作潇洒。在他诗句中体现了困顿潦倒、嗜酒烂醉的生活。但正因为如此李白诗的境界也终于有了升华,比如《将进酒》,这才是真正的绝笔。

再看诗圣杜甫的诗,全篇大白话抒发的是忧国忧民,对国难的痛心疾首,对权贵奢靡的厌恶,对百姓困苦不堪的哽塞感。他的诗中没有半点儿的华丽言辞。杜甫写诗,不屑于华美,抒发的只是自己真实的情感。他平时写完诗后请大街上杀猪的屠户看一下,看得懂吗?看得懂那就是好诗,看不懂撕了没意思。

中国历代文坛的先驱往往都是遭受白眼,死后成名。杜甫当年也是被人不屑。纵观世界最强的文学艺术发源地之一古希腊也一样,在雕塑艺术到了顶峰的时候,也同样抛弃了繁复的雕工,崇尚裸体艺术。艺术家认为世界上最美的是人类的身体。以男性为例,肌肉的凹凸和比例的分配,有张有驰,凸显强大的力度和美感。并且道德范围内,毫不掩饰其中包含真实欲望。同样中国的陶瓷的形状就是以女性的腰臀的曲线描绘出来的,也是一种刨除束缚,追求自我感觉的典型,因此中国瓷器才能震慑全世界。
第2个回答  2007-11-09
梨花体是谐音赵丽华老师的名字的谐音
介绍下她:赵丽华,女,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先后在《南方周末》《中国民航》《晶报》《东方新报》《都市女报》《兰州晚报》等几十家报刊开辟随笔专栏。参与主编《中国诗选》《中国诗歌选》。曾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兼任《诗选刊》社编辑部主任。现居廊坊。
而她近来的代表诗的风格称为梨花体

附几首她的诗哈

《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
我坚决不能容忍
那些
在公共场所
的卫生间
大便后
不冲刷
便池
的人

《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
赵又霖和刘又源/一个是我侄子/七岁半/
一个是我外甥/五岁/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

《张无忌》
张无忌和赵敏接吻/赵敏把张无忌的嘴唇/
给咬破了/有关这一吻/电视上处理的比较
草率

《我发誓从现在开始不搭理你了》
我说到做到/再不反悔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撒哈拉沙漠上的三张纸牌》
一张是红桃K
另外两张
反扣在沙漠上
看不出是什么
三张纸牌都很新
它们的间隔并不算远
却永远保持着距离
猛然看见
像是很随便的
被丢在那里
但仔细观察
又像精心安排
一张近点
一张远点
另一张当然不近不远
另一张是红桃K
撒哈拉沙漠
空洞而又柔软
阳光是那样的刺人
那样发亮
三张纸牌在太阳下
静静地反射出
几圈小小的
光环

您看明白了吧,这娘们疯了,一句话,分成几个字,几个字,就叫梨花诗了,给现代诗人丢脸,现在成了诗界的“芙蓉姐姐”了!

我比较鄙视此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4-18
梨花体是谐音赵丽华老师的名字的谐音 介绍下她:赵丽华,女,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先后在《南方周末》《中国民航》《晶报》《东方新报》《都市女报》《兰州晚报》等几十家报刊开辟随笔专栏。参与主编《中国诗选》《中国诗歌选》。曾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兼任《诗选刊》社编辑部主任。现居廊坊。 而她近来的代表诗的风格称为梨花体 附几首她的诗哈 《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 我坚决不能容忍 那些 在公共场所 的卫生间 大便后 不冲刷 便池 的人 《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 赵又霖和刘又源/一个是我侄子/七岁半/ 一个是我外甥/五岁/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 《张无忌》 张无忌和赵敏接吻/赵敏把张无忌的嘴唇/ 给咬破了/有关这一吻/电视上处理的比较 草率 《我发誓从现在开始不搭理你了》 我说到做到/再不反悔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撒哈拉沙漠上的三张纸牌》 一张是红桃K 另外两张 反扣在沙漠上 看不出是什么 三张纸牌都很新 它们的间隔并不算远 却永远保持着距离 猛然看见 像是很随便的 被丢在那里 但仔细观察 又像精心安排 一张近点 一张远点 另一张当然不近不远 另一张是红桃K 撒哈拉沙漠 空洞而又柔软 阳光是那样的刺人 那样发亮 三张纸牌在太阳下 静静地反射出 几圈小小的 光环 您看明白了吧,这娘们疯了,一句话,分成几个字,几个字,就叫梨花诗了,给现代诗人丢脸,现在成了诗界的“芙蓉姐姐”了! 我比较鄙视此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2-13
所谓有些新“诗”体,如梨花教,什么浅浅诗,……这也算“诗”。是文字堆砌,空洞无物,浪费读者时间的垃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