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的作品简介

早期的

  作品简介
  罗曼·罗兰的创作大致可以20世纪3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主要有取材于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戏剧集》,包括《群狼》(1898)《丹东》(1900)《七月十四日》(1902)等剧本8部;3部英雄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19),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对战争、反对一切暴力。害怕集体主义制度妨害个人“精神独立”等思想的论文。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四部:《阿耐蒂和西勒维》(1922)《夏天》(1924)。《母与子》(1927)《女预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论文等。特别是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从此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卫和平的活动,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艺战士。
  其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由《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
  这位近、现代传记文学大家的《名人传》(《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对当代传记文学仍然产生巨大影响。 他于1935年应斯大林的邀请访问苏联,并写下《莫斯科日记》一书,书中有对苏联未来的期望,罗曼·罗兰希望自己在苏联所看见的弊端能解决,因此,出于对苏联的考虑,罗曼·罗兰当时没有发表此书,并嘱托各出版社50年内不得发表。1984年,该书发表,可惜此时距苏联解体时日不远了,作者的愿望没有实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27
作品简介
  罗曼·罗兰的创作大致可以20世纪3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作品
革命戏剧集
  包括《群狼》(1898)《丹东》(1900)《七月十四日》(1902)等剧本8部。
英雄传记
  《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
其它作品
  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19),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对战争、反对一切暴力。害怕集体主义制度妨害个人“精神独立”等思想的论文。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四部:《阿耐蒂和西勒维》(1922)《夏天》(1924)。
编辑本段后期作品
  《母与子》(1927)《女预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论文等。特别是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从此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卫和平的活动,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艺战士。
编辑本段《约翰·克利斯朵夫》
  《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
大的小说。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由《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位近、现代传记文学大家的《名人传》(《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对当代传记文学仍然产生巨大影响。他于1935年应斯大林的邀请访问苏联,并写下《莫斯科日记》一书,书中有对苏联未来的期望,罗曼·罗兰希望自己在苏联所看见的弊端能解决,因此,出于对苏联的考虑,罗曼·罗兰当时没有发表此书,并嘱托各出版社50年内不得发表。1984年,该书发表,可惜此时距苏联解体时日不远了,作者的愿望没有实现。
编辑本段《名人传》的主旨
立意
  他想利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纠正时代的偏向。他选择了19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19世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为他们立传,是希望这些艺术巨匠的精神能引导人们脱离低级的生活。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一部“英雄交响曲”。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中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一流的传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译者,使这部作品很快即成为经典名著,时至今日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二十世纪的前半期是人类历史上风云激荡也苦难深重的时期,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傅雷先生翻译《名人传》,都是有感而为,是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给我们的启示
   名人传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印证的古训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第2个回答  2015-11-02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1944年12月30日,罗曼·罗兰去世。享年78岁。
剧作
从1898年至1903年,他参加了“人民戏剧”运动,前期作品主要有取材于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戏剧集》,包括《群狼》(1898)《丹东》(1900)《七月十四日》(1902)等剧本8部;

传记
《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3部英雄传记;

小说
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19),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对战争、反对一切暴力。害怕集体主义制度妨害个人“精神独立”等思想的论文。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四部:《阿耐蒂和西勒维》(1922)《夏天》(1924);

其它
《母与子》(1927)《女预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论文等。特别是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
第3个回答  2011-11-27
《约翰·克利斯朵夫》
  《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
大的小说。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由《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位近、现代传记文学大家的《名人传》(《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对当代传记文学仍然产生巨大影响。他于1935年应斯大林的邀请访问苏联,并写下《莫斯科日记》一书,书中有对苏联未来的期望,罗曼·罗兰希望自己在苏联所看见的弊端能解决,因此,出于对苏联的考虑,罗曼·罗兰当时没有发表此书,并嘱托各出版社50年内不得发表。1984年,该书发表,可惜此时距苏联解体时日不远了,作者的愿望没有实现。
他想利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纠正时代的偏向。他选择了19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19世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为他们立传,是希望这些艺术巨匠的精神能引导人们脱离低级的生活。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一部“英雄交响曲”。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中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一流的传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译者,使这部作品很快即成为经典名著,时至今日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二十世纪的前半期是人类历史上风云激荡也苦难深重的时期,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傅雷先生翻译《名人传》,都是有感而为,是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给我们的启示
   名人传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印证的古训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