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的说明文要400字,拜托了,很急着用

如题所述

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2011年10月10日,天宫一号腾讯微博发出第一张自拍照,11月3日凌晨顺利实现与神州八号飞船首次对接。2011年11月13日,天宫一号与神八第二次交会对接。

组成结构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载人航天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高10.4米、重8.5吨,分为实验舱和资源舱,舱体的最大直径达3.35米。与之前的载人航天器相比,天宫一号为航天员提供的可活动空间大大拓展,达15立方米,能够同时满足3名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实验舱前端装有被动式对接结构,可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
资源舱
  资源舱的主要任务是为天宫一号的飞行提供能源保障,并控制飞行姿态。天宫一号的电源分系统的所有设备(太阳能电池翼)都在资源舱内,并包括了为飞行器提供能量的燃料。天宫一号的导航与制导系统中6个控制力矩陀螺也在资源舱内。导航与制导系统的用途是在天宫一号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之际负责寻找目标,而控制力矩陀螺则会对天宫一号进行精确的姿态控制[10]。
实验舱
  实验舱主要负责航天员工作、训练及生活,是全密封的环境,对接完成后航天员进舱进行工作、训练,一些必要的生活活动、睡眠等也都在这里进行。内设睡眠区(包括航天员睡眠所用的睡袋)以及使航天员保持骨骼强健的健身区[11]。
生命保障系统
  先前的神州飞船由于是为短期载人空间的活动服务,航天员所需氧气、水和食物等均为直接从地面携带。而由于今后的空间站因为要进行长时间的载人空间活动,因此采用的是再生式的生命保障系统,航天员所需氧气和水要在站内再生循环利用,减少地面补给。生命保障系统于2011年9月30日启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27
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能够成为一名令人自豪的宇航员,乘坐着神州飞船在那神秘的太空中遨游。每每看到我们中国的宇航员屡屡登上太空,

  我就好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似的,激动万分,欣喜若狂。所以,我一直观看着有关发射卫星的新闻报道。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今年年底,我国将发射被人们称为“天宫”一号的卫星,我非常期待着这一次的壮举,期待着我国在航空事业上的发展。

  据我了解,天宫一号又叫空间实验室,是第一个建立在太空中的实验室。此次乘坐“天宫一号”的航天员有: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在人们的欢呼雀跃下,“庞然大物”——天宫一号徐徐的发射了。它的发射过程是先发射无人空间实验室,而后再用运载火箭将载人空间实验室飞船送入太空,与停留在轨道上的实验室交会对接,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很大。人要进入到空间实验室,航天

  飞机或飞船就必须和空间实验室对接起来,航天员从飞船的附加段进入空间实验室,才能开展工作,所以,“天宫一号”的建筑、设计要十分地精确。

  天宫一号不仅设计完美,它的名字也含有特殊的含义。“天宫一号”的名字总是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此外,“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飞行器以“天宫一号”为命名,应该会很好地得到国人的共鸣。这个飞行器实际上就是空间实验站的雏型。从“神七”到“神十”,是为了检验航天员太空实验的能力和对接空间实验站的技术成熟度。此后就是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实现建立太空实验站并进行料理。与其后发射的几艘神舟飞船和它进行对接,完善航空器交汇对接技术。届时交替发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现在中国的科技发达了,使各方面的事业都有所发展,尤其是在这项航空事业上特别显着,我觉得今后的科技将会越来越发达,或许在2018年或2020年,甚至在更遥远的几十年后,一定会发射设备更先进的天宫二号、三号、四号、五号……这只是我的一个梦想,但现实足以证明,我的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让我们一起为这些宇航员们喝彩与自豪。我坚信,只要我现在努力学习,打下好的根基,终有一天,我会成为新的一批宇航员中的一个,谁说女子不如男,请大家期待我的表现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