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星人的书籍

如题所述

外星人是人类对假象中的地球以外类人生命的统称。
古今中外一直有关于外星人的遐想,但现今人类还无法实际探查是否有外星人存在,虽然一直以来,很多人声称自己见证外星人造访地球,甚至与自己发生接触,但是大多数学者专家相信,人类与外星人所谓不同程度的接触,其实都是心理作用,人类发现“外星人”的机会很小,即使发现有外星人的存在,也几乎很难与它们发生任何接触。
相关书籍:
1. 前世今生——16堂生死启蒙课(连续96周登上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台湾金石堂网络书店畅销书冠军,名列亚马逊网络书店畅销书排行榜前列,译成数十种文字)
内容简介:
1980年,27岁的凯瑟琳莫名焦虑、恐惧,生活一团糟。无奈之下,她求助于著名心理医生布莱恩•魏斯。
魏斯花了18个月做传统心理治疗,想减轻凯瑟琳的症状。一无所获时,他尝试用催眠疗法。在一连串的催眠治疗状态下,凯瑟琳记起引发她症状的“前世”记忆。
公元前1863年,她是一个18岁的金发女孩阿朗达。后来,洪水淹没了乡村,她溺死在洪流中。
公元1756年,她是西班牙妓女露伊莎。
19世纪,她是美国维吉尼亚州的奴隶艾比
二战时,他是德国飞行员艾力克,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最后在战争中丧生。
这些都是凯瑟琳的前世,而她的症状似乎也是这些前世“业障”的结果。
令人震惊的是,催眠状态下的凯瑟琳会向魏斯转达一些高度进化的“大师们”的讯息——有关生与死、爱与希望、信心与善意、德行与罪愆等。每一次催眠,都仿佛一堂堂生死启蒙课。
2. 黑暗任务:NASA不可告人的秘密(揭开月球与火星的惊天秘密)
内容简介:
年复一年,一震惊世人的证据被不断地发现,它们挑战着早已建立的地球生命起源论,并用这些证据向我们证明,一个更为先进的地外文明曾在我们的星球上居住过。
带有革命意义的《地球编年史》丛书的第一部,它提供的不可反驳的证据,强烈地证明了那颗“谜之行星”—一尼此鲁的存在。它告诉我们,其上的宇航员为什么要在数个时代之前来到地球,并通过他们的形象造人。
超越30年一丝不苟的探索,《第十二个天体》将《创世纪》中大洪水、巴别塔以及娶人类女儿为妻的纳菲力姆的故事,视作事实而非神话那样进行研究。通过将《圣经》故事与苏美尔、巴比伦泥板文献汇总,它挑战着现存的地球和人类的起源观,并向人类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历史和史前观。
3. 水晶头骨之谜(一部被译成30余种语言,全球发行总销量突破100,000,000册的最伟大的考古学全程鉴证实录)
内容简介:
在美洲的土著人中,一直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中讲述,他们的祖先在世上留下了十三块和真人头骨一般大小的会说话、能唱歌的水晶头骨。他们坚定地相信着,这些祖先留下的头骨中蕴含着有关人类起源、发展和死亡的重要信息,甚至还能帮助人类解决许许多多未解之谜。
根据传说中的记载,当人类终有一天把这十三块水晶头骨全部发现,并且聚集到一起的时候,这些神奇的头骨将会为人类破解那些被深藏的秘密……
最初的时候,作者也仅仅把这个传说当成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并没有在意。直到20世纪初,当真的有一颗水晶头骨在古玛雅废墟中被发现以后,他们才忽然开始相信,也许真的存在这样神奇的头骨。而当另外几块头骨陆续被发现,他们意识到了这个事件的价值,于是立刻开始着手调查此事。
在逐步深入的调查过程中,本书作者发现了有关水晶头骨越来越多的奇异现象,为了解开这些科学无法解释的事件的真相,他们不得不从水晶头骨被发现的地方开始从头调查。调查过程中,他们拜访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其中包括巫师、巫医、UFO专家、科学家、考古学家和神秘学家等等……
4.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你就是外星人!你身上就有外星基因,你的祖先,来自遥远的宇宙深处)
内容简介:
50万年前,一支名为“藏象生命体”的外星生物来到地球,它们发现这里是茫茫宇宙中罕有的生命天堂;这个星球的陆地、海洋、天空,充满着美丽、丰富、不可思议的生命。它们决定留下来。
时至今日,这些外星生命仍然寄生在我们的身体里,它们是我们的共生体,它们是经络与灵魂的混合体,它们让人类对宇宙深处的秘密有着神秘的感知——为什么星相学中的28星宿,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的命运?为什么当我们静静地仰望星空的时候,可以感到灵魂安静下来?为什么这个星球上,除了人类,没有任何动物,会仰望一无所有的星空?其实,仰望星空的,并不是我们人类自己,而是我们身体里的外星人,它们在仰望自己宇宙深处遥远的故乡。
这一切的秘密,一直埋藏在那些不知作者的远古经典里,《山海经》里暗示了这一点,《奥义经》中有所提及,最为翔实的,则是《黄帝内经》。
本书通过对《黄帝内经》抽丝剥茧般的分析,递给你一把打开生命神秘之门的钥匙:你就是外星人!你身上就有外星基因,你的祖先,来自遥远的宇宙深处。
5. 人其实有两条命:梦到底预言什么(六年梦学研究,本书将让每个人掌握解梦法则)
内容简介:
2007年出版的美国《科学周刊》上有一篇关于做梦研究的最新报告,报告的作者华盛顿神经科学研究院和马里兰州博才斯达国家卫生研究所的合作小组通过一台高性能神经断层摄像仪为十来个接受实验的人进行测试,发现他们在有梦睡眠阶段大脑皮层的这个特定区域的血液循环异常加快,研究人员们由此发现,大脑中负责看梦中景象和看外部视觉景象的视觉神经系统原来是各自独立存在的。
6. 飞蛇与龙:人类爬虫祖先的故事──为什么我们是龙的传人(在这里读懂蜴蜥人的真相!)
飞蛇与龙---那些来自远古的外星爬虫类高智能生物光临地球,建立了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和中国的文明。这些龙蛇异族究竟是何方神圣,本书对众多最重要的历史之谜做出了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09
有一本电子书叫《探索未解奥秘》
大概内容是:

探索未解奥秘
作者:伊斯
前言
后记
第一篇 天地玄妙:地球的秘密档案
第二篇 怪秘地带:令人困惑的自然异景
第三篇 北纬30度:打开地球的记忆之门
第四篇 南纬30度:蕴藏生命不朽的玄机
第五篇 地球“黑洞”:杀机隐伏的神秘水域
第六篇 山野之秘:人“神”莫辨的山海异形
第七篇 荒野魅影:游走在荒野中的神秘动物
第八篇 灵异世界:乍隐乍现的湖怪海妖
第九篇 深海幻象:深不可测的大洋之谜

你如果对此感兴趣,就在网上找找吧,能有N个。

或许可以上街买本<<飞碟探索>>才几块`很便宜。。几星期一册
第2个回答  2017-04-17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外星人已潜伏地球5000年,外星人未解之谜大全集 ,外星人与UFO之谜 。很多的,到当当,亚马逊直接搜外星人就可以的。
第3个回答  2011-11-0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d60a470100ub6w.html
这里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04-08
科普读物中的外星人
美国畅销作家霍格兰(Richard C.Hoagland)在科普读物《火星人完全档案》中展现了火星上的生命印记。1976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海盗号”探测器在火星上空拍摄到一张酷似人脸的图案。尽管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声称这张“人脸”只是光影构成的错觉,霍格兰利用排列规律的“城市建筑”废墟、与达·芬奇名画拥有共同比例的五边形金字塔、无处不在的圆周率规律、液态水的痕迹等大量详尽的太空照片与数据资料,构成了完整的火星人档案。
青少年科普读物《地球并不孤独》中详细列出了地球上著名的外星人活动过的历史古迹。其中《恒星和行星》一章指出一些外星物种是寄生生物,能在各种环境下繁殖。不过,大部分外星生物只能在特定的环境里生存。如果这些特定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他们只得搬到其他地方去。一些高级物种已经掌握了创建能力,他们能改变一个星球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与外星人面谈》编辑了罗斯威尔坠毁事件经历者玛蒂达·奥当劳·马克艾莱的书信笔记。1947年7月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靠近罗斯威尔的农场,收获一架坠毁的“飞碟”。玛蒂达·奥当劳·马克艾莱参与了与外星人的沟通。
从这些记录中人们想要知道“人类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如果在其他地方有智慧生存,为什么不与我们接触?”显而易见,这本书的另一个目的是告诉读者,“若我们不采取有效行动对抗外星人的干预,外星人对于人类精神和肉体的延续会有毁灭性的后果,并且将长期对地球造成无孔不入的影响”。
相对于这些科普性书籍,文学作品中外星人的形象更为具体,外星人与人类的交流方式也更直接。
文学作品中的外星人
肖恩·T.佩奇(Sean T.Page)和伊恩·穆尔斯(Ian Moores)合著的《外星人入侵生存手册》构思了对人类有威胁的外星种族,如饥渴索取DNA的格雷人和能够伪装成人类的蜥蜴人。在外星人入侵地球时,这本书提供了地球人可采取的应对假说。比如如何在自己家中建造抵御外星人绑架的“安全屋”,应怎样学习如何与外星侵略者作战。
人类经过漫长进化,在地球上可以称为唯一智慧生物。不过好奇是人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人类一直在探寻宇宙,寻找同类。
卡罗尔·安·达菲
英国桂冠诗人卡洛尔·安·达菲(Carol Ann Duffy)的诗歌《太空太空》(Space,Space)体现了人类这一诉求。全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标题为《寻找穆恩斯》,名为穆恩斯的恒星在人类尚未懂得计数前已经毁灭,但在这个星球上生存过的生物见过恐龙。虽然人类的理智拒绝承认太空中还有智慧生命,但内心对此半信半疑,渴望与其相见,听到和善的问候。有些外星人被迫屈膝投降,用已消失的语言乞求,但人类无法理解。飞船在宇宙中漂动,身处一望无际的黑暗中,寻找穆恩斯。人类如此找寻这颗恒星,是为了敬拜上面的生灵,那些长着大大、凸起如鱼眼般的外星人。达菲表达了地球人对于外星人的友善情感。人类渴望寻求外星人,渴望交流,了解自己未知的历史,也愿意传递爱的信号。在诗中,对于人类来说,外星人是人类过往的痕迹,也是人类的朋友。
诗歌第二部分的题目为《宇航员》(Astronomer)。宇航员肩负着人类的使命,虽然孤独,但对于宇宙的爱恋犹如呼吸般自然。他抬头凝视着夜空中的宇宙。光年、穆恩斯山坳中的深色波纹、孤独是宇航员独特的体验。在太空中人类如此渺小,既对过往的世界无法了解,又对新认识的世界一无所知。人类在寻找外星人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也预见自己种族的未来,正如这消失的外星人般将会在纷繁复杂的宇宙中不留痕迹。相对于宇宙万物,人类虽有智慧,但更多的则是被孤独所环绕,不断探寻“我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
达菲的诗歌更多是对人类自身的哲学思考。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人们难以抵御神奇的外部世界的诱惑,渴望探索宇宙的奥秘。另一方面,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又促使人们关心其自身。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同时,更多反馈的是对于在现代社会中异化的人类命运的思索。达菲的诗歌虽然形象,但外星人的描述仍旧很模糊。
对人类命运的思索
阿瑟·克拉克的小说《最后一个地球人》(Childhood’s End)为读者建构了一个真实的外星人的世界。
作为英国当代最著名的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获得三次雨果奖,三次星云奖。1986年克拉克被美国科幻与奇幻协会(SFWA)授予终生成就奖——大师奖。《最后一个地球人》一经出版就造成轰动,被认为是“外星人科幻小说中的经典”。
《最后一个地球人》讲述了外星人统治地球的历史。在这部小说中,不同于很多科幻小说对于外星人入侵的恐怖描述,外星人的到来很平静。小说中外星人被称作超主,超主掌管地球。“那一个个闪闪发光的形体无声地悬停在每一块陆地上,它们是高科技的象征物。六天来它们漂浮在城市上空,一动不动,似乎不知道下面有城市的存在。”这个影子谦恭而温和。现有的武器无法对付穿越任何星球的文明。蒙着一层面纱的超主文明就是人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小说中莫汉·卡利尔说超主的到来使“人类已不再孤独”。人类很快习惯了停在空中的飞船,就像习惯天上悬挂着的太阳和月亮一样。最终在超主的统治下世界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繁荣。超主代表理性与科学,人类从此过上了乌托邦生活,安全但也似乎失去了自由。
超主对于人类的管理计划是从孩子开始。在无所不知的超主面前人类失去了探索历史的兴趣,更不会考虑未来的命运。开始超主通过和人类代表定期在飞船见面来传达对人类的管理号令,但在五十年后最初一代人类都已逝去,人类对于超主的好奇与猜测也随上一代人的故去完全消失后,超主才露出本来面目,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卡列伦古树般伟岸,身躯巨大,羽毛的翅膀,小小的犄角,双臂上坐着对它倍感信赖的人类之子。”这个时代被称作黄金时代,因为按过去时代的标准,这就是乌托邦。“无知、疾病、贫困和恐惧实际上已不复存在。战争的记忆很快就成了所有活着的人经历之外的事。工商业模式已经完全改变,很多城市就这样遭到废弃。生产大部分自动化——机器人工厂为消费者提供源源不断的产品,生活必需品完全免费。人们要么是为了奢求某种高档享乐而工作,要么就什么工作都不做。”
科学在衰退,虽然技术方面人才济济,拓展人类知识前沿的创新者却寥寥无几。好奇心依然存在,受安逸生活的滋养与纵容,人类无心顾及基础科学的研究。各种纷争和冲突的终结也意味着创造性艺术的终结。只有少数哲学家感到焦虑。
真正的危机在八十年后到来。人类的孩子十岁以下无一逃脱,变得冷漠而有魔力,最终被更高层次的外星人“超智”派来的飞船带走。超主只是“超智”的代理人。文明就此终结,人类丧失了未来,心如死灰,求生的愿望也已破灭,因为他们的孩子已被掠走。最终地球上的人类除了扬·罗德里克斯,全部死去。扬靠着一台电子琴和巴赫的曲谱打发时光,不弹琴的时候就播放那些交响乐和协奏曲。音乐成了他趋避孤独的护身符。最终扬和地球一起毁灭。
这是一部典型的“反乌托邦”题材的科幻小说。在外星人带来的快速繁荣的世界背后,人类反倒无所事事。人类再没有任何新的创造,因为没有任何需要奋斗的东西。人们变成被动的海绵——只吸收,不创造。紧追各种电视家庭系列剧变成一种全职工作。在这种空虚的精神世界中,人类走向灭亡,因为最宝贵的探索精神丧失了,人类的后代也就产生变异,无法延续人类历史。
克拉克90岁生日的时候,曾经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三个愿望,其中之一就是发现外星生命。虽然《最后一个地球人》书写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思索,但也融入了克拉克对于科学问题的热心钻研。有趣的一个巧合是小说中超主的恒星NGS 549672距离地球四十光年,而科学家们最新发现的七颗行星距离地球大约39光年。
对于外星人,我们充满了好奇。不过在外星人来临时,人类准备好迎接了吗?是如达菲诗歌中人类敞开怀抱接纳自己的过去,克拉克小说中人类顺从地接受奴役以致消亡,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诸神自己》(The Gods Themselves)的平行宇宙中地球人和月球人的基因结合,还是《三体》中的人类与外星人的战斗,希望能有答案,也希望永远不要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