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小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如题所述

1.一群鸽子感动了我
亲爱的同学们,你可能看见过天空中飞翔的鸽子,但你可曾见到过:当你在马路上走近一群鸽子时,它却不飞走,而是旁若无人地踱步?或是环绕在你身边与你嬉戏,啄食着你手中的零食?如果没有,那就请听我为你们讲述一个我亲身经历,令我感动、令我难忘的一件事吧! 今年的“十一”国庆节,我有幸与爸爸妈妈随旅行团远赴俄罗斯,度过了美好的假期。我参观了克林姆林宫、红场等具有浓郁欧洲风情的胜景。令我流连忘返,至今记忆犹新。但一群再也平常不过的鸽子,却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令我深深地感动着----- 行程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俄罗斯最著名的红场,在旅行车上,当地导游对我们说:“在欧洲国家,你会发现街道上时常有成群的鸽子,它们见到人从来不会飞走,因为从很久以前开始,我们就开始保护它们,从来不会侵犯捕捉它们,而且有时会自觉地给它们喂食,所以,时间久了,它们就和我们成了朋友”。听了导游的这番话,我还有些半信半疑,心想:“鸽子天生就怕人,怎么会见到人却不飞走呢?” 当我们随着人群来到红场右侧的一个公园时,“哇”!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公园两旁绿树成荫,石板铺成的小道上,一个由数百只鸽子组成的鸽子群,几乎堵住了整条道路,来来往往的人们习以为常地从它们旁边走过,鸽子们也若无其事地踱着步,有的低着头寻找着食物,有的叽叽喳喳地来回蹦跳着,“看来导游还真是说对了,不行,我也要试试。”于是,我便以冲刺般地速度跑向鸽子群,不料鸽子们并没有惊慌失措,只是向两边小跳了几步,为我让开了道路,有的鸽子甚至在我身后追赶着,我陡然兴奋起来,一边模仿着鸽子哨的声音,一边跑着。我一口气跑出二三十米远,当我气喘吁吁地坐在木制的长凳上时,我竟被一只只鸽子们簇拥着。它们好像和我相识已久,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在我的脚下嬉戏着,有一只小鸽子竟站在我的大腿上,昂着头和我“咕、咕”地叫着,我顿时放松下来,用刚学会的俄罗斯语和它打起了招呼:“Ha—La—Shou”(你好)! 这时,妈妈来到我身边,递给了我一片面包,我故意将面包举过头顶,不料,一只憩息在椅背上顽皮的鸽子一跃而起啄了一口,把我和妈妈着实吓了一跳,但随后小鸽子们便很乖顺地围在我和妈妈四周,等待着食物从天而降,我将面包揉成屑,放在手心中,伸到鸽子们的嘴前,小鸽子们便三五成群地围在我手前,毫无顾忌地啄着这些可口的食物,啄得我的手心痒痒的------ 十月的俄罗斯已有北京初冬的感觉,但我望着这些在人群中穿梭着的小鸽子们,我的心暖暖的------心想:原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可惜,我们对小动物们做了太多的错事,我暗暗地对自己说:“小鸽子们、小动物们,我将一生做你们的朋友”!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大街上也会出现像这样的一群群鸽子。 一群鸽子感动了我,一群鸽子令我温暖,令我痴迷!更令我看到了自然的美丽!啊,小鸽子们啊,欢迎下次到中国来吧!

2.我和小鹦鹉
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送给我一颗鸟蛋,当时,我并不知道那是一颗什么鸟蛋,只是在心中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我要将它孵化出来直到养大!

  我把它放到暖和的地方,用棉花做了一个简易的鸟窝。功夫不负有心人,过了一些日子,小生命终于诞生了。您不知道,破壳而出的那一瞬间,我有多么惊讶、多么高兴!我挑了一些极小的食物,喂给它吃,这小家伙还真能吃,一连吃了很多。我按照朋友教给的方法加以精心喂养和调教,几个月下来,小鹦鹉不但学会了“你好”、“晚安”、“欢迎”、“拜拜”,等等普通的日常用语,还从那些闲杂人员中学会了“顶嘴”和一些诸如:“去你”,“打死”等之类的话。久而久之,这个小鹦鹉还学起了摩托车发动机的声音,锤子敲打的声音,健康歌里的“脖子扭扭,屁股扭扭”。

  就这样,我和小鹦鹉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当我放学回家,它就会落到我的肩膀上,用嘴给我“梳头”表示欢迎我回来。早上的时候,总是它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它经常喊着:“懒猪,起床了。”

  有一次放学回家后,我发现钥匙放在了屋里,我非常着急,就在我沮丧的时候,小鹦鹉飞到了我肩上,用它那锋利的嘴角啄着我的脸,顽皮的说道:“有办法、有办法!”说完就不知去向了。我知道依赖鹦鹉是不行的,只有自己想办法才行,我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玻璃打碎,就在我举起石头时,忽然小鹦鹉飞到我肩头扇动着它的翅膀,我仔细一看,它嘴里衔着一串钥匙,我喜出望外,这一次是鹦鹉帮我渡过了难关。 赞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04
说起小动物,我养过很多:小狗、金鱼、小鸡等好几种动物。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数小狗“黑皮”了!
在2010年四月的一天晚上,我在外面玩。突然发现垃圾桶上面有一个纸箱。便把它搬下来看看,只见里面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抱到灯底下一看,才看清原来是一只小狗,一身黑乎乎的毛,怪不得刚才看不清。这小家伙比一个易拉罐大不了多少,估计出生一个星期都不到吧。看着这只可怜的小狗,我萌生了把它带回家养的念头。抱着纸箱回家一问,老爸老妈居然同意了!我们赶紧找来报纸垫在地上,把它从箱子里抱出来喂了点奶喝。不一会,小家伙就睡了。我连夜给它起了名字,叫“黑皮”
在我们一家人的精心呵护下,黑皮熬过了刚出生的几个星期。转眼间就已经两个月大了。放暑假了,我腾出了很多时间陪“黑皮”下楼玩。
有一次,我带它出去玩。碰上了一只叫“豆豆”的狗,两只狗一见面,先互相嗅了嗅。然后二话不说,就打了起来。你打它一爪子,它打你一爪子。互不相让。最后居然在地上开始边滚边打。这时候,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出现了。“豆豆”突然凶狠的叫了一声,这一下可把“黑皮”吓坏了,一下子跑出去三五米远。真是让我哭笑不得。
转眼间,一个暑假过去了。开学了,我妈妈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习,也为了“黑皮”好。把它送到了乡下。为此我还痛哭了几场。最后我明白了妈妈的用意。慢慢适应了“黑皮”不在的日子。
   我不知道黑皮现在怎么样了,但“黑皮“带给我的一切,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都被我深深的记载了心里。
第2个回答  2011-12-03
每个人都有朋友,有的是人、有的是动物。动物是人类共同的朋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给大家留下过美好的回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我们幸福地生活在这多姿多彩的世界!
  我最喜欢的动物是一只宠物狗,叫贝贝。它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黑色的鼻子像一颗纽扣,每天张着大嘴,吐着红色的舌头。一对耳朵十分灵敏,一有动静就大声叫唤,就像个小侦探。一条毛茸茸的尾巴在空中有规律分别地摇摆着,高兴起来就扑到你的怀里。贝贝,从远处看就是一个棕色的肉球,长而卷的毛铺满全身,活像个小狮子。
  在我的训练下,它已经学会了好几个动作。只要我把手往下一指,它就会坐下来;我把手放在地上,它就会不由自主地趴下。只要把食物放在手里慢慢往上抬,它的眼睛就会盯着食物不动,跟着一起站起来。有时给它吃食物前,我会说:“贝贝,抬爪儿。”它就会把它的一只爪子放在我的腿上。我又说:“贝贝,抬另一只。”它就会把另一只爪子放在我的腿上。哈哈,真有意思。不过,它不喜欢别人总逗它。只能玩一次,要不然它就会生气地掉头就走。有时没人陪它玩时,它就会叼着飞盘跑到你身边,冲着你叫两声,意思就是让你把飞盘扔出去,它去捡回来。
  有时我出去玩,把它一个人留在屋里。当我出门时,它都会咬着我的裤脚不让我走,我就摸摸它的头,把它抱到自己的窝边,并告诉它:“贝贝,我一会儿就回来陪你玩。”刚锁上门,我就听见它发出了沉闷的声音,仿佛它十分伤心,不停的低声叫着。我一下子改变了主意,它是我的朋友,我们应该一起出去玩。于是,我打开门,它高兴地扑到了我的身上,撒欢似地跟我一起出去玩。一下楼它就欢快地跑来跑去,围着我转个不停,有时连它自己也转晕了。
  到了晚上他就是我家的小保安了,一有什么动静它就会抬起头,竖起耳朵仔细听。如果有人靠近我家大门,它就会隔着门大叫。当听到一串急促的脚步声越来越弱,然后是响亮的关门声,它就不叫了,安稳地睡大觉,还不时地传来一阵阵呼噜声。
  动物是人类最要好的朋友,它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那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参考资料:http://q.xxt.cn/singleq/recarticledetail.action?cid=10

第3个回答  2011-12-08
上个月,我的妈妈给我买了一只漂亮的小黄鸡,好可爱啊,刚买回来就朝着我叽叽地叫,仿佛在向我讨食。它长着毛茸茸的身体,摸起来热乎乎的,如同毛被一般。水灵灵的大眼睛,如同两个小亮球。尖尖的小嘴。要是它生气了,用它琢起人来可疼了,远处看,就像一个黄色的小茸球,好看极了。 我喂它吃食的时候可有趣了,有一次,它饿了,便向我讨食吃,我便拿用水泡过的小米,贴在手上,然后把手伸到小鸡身旁,可是小鸡好像有意跟我做对,它不先去吃,而是用眼睛不瞧瞧,西看看,然后跑了,仿佛我手中的米是什么危险的东西似的,我心想:哼!不吃,就不吃,我饿你一会,看你吃不吃,我刚想把手收回去,可是小鸡又回来了,用那尖尖的小嘴把米琢得一干二净,小鸡琢你的时候,如同在给你抓痒,可舒服了。
小鸡可淘气了,有一次我给它灌了一瓶盖清水,放到它的旁边,并精心地给它做了个小房子,把它放了进去,本想让它在那睡个好觉。结果过了一会儿它向我叽叽地叫了。我想咦,它怎么还没睡,结果往那一看,啊!它怎么把小房子给弄成这样,小房子被压成了薄片,上面全是屎,再看看小瓶盖,更惨了瓶盖扣在地上,里面的水把小鸡弄得浑身湿漉漉的,但是,你见了肯定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天真可爱啊!
我可真喜欢这只可爱的小黄鸡,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无比的快乐。
第4个回答  2011-12-09
脖子嗥叫着。那是一种清脆的、悲伤的声音。 正太郎目不转睛地看着小狐狸。他想,小狐狸也许在叫妈妈———妈妈———这小狐狸多可怜呀! 这天半夜,秋田狗汪汪地叫着,正太郎被惊醒了。爸爸、妈妈都睡得十分香甜。正太郎悄悄地爬起来,睁大眼睛看着仓房那边。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哆嗦嗦的鸡。 秋田狗猛地扑过去,老狐狸迅速转身逃跑了。秋田狗向追去。不大工夫,狗叫声就远了。 这时,另一只老狐狸悄悄地出现了。小狐狸一见老狐狸,就不停地哼叫着,用鼻子蹭着老狐狸的身子。它想跟老狐狸走,但是,刚迈出两三步就被铁链拽住了。这样反复了两三次,老狐狸才发现了铁链。它用牙齿拼命地咬,过了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这样做是徒劳的,就卧在地上给小狐狸喂奶。 不知什么时候,把狗引出去的狐狸爸爸又回来了。它脖子挺得直直的,为它们放哨。过了一会儿,狐狸爸爸发出了警惕的叫声。狐狸妈妈只好从孩子身旁走开。两只老狐狸又回头看了看,就消失在黑暗的树林里。 后来,老狐狸再没来过。 “大概是觉得救不出小狐狸,死了心了吧。不如早点给小狐狸解开铁链子,这个样子真可怜。”正太郎想。 奇怪的是,小狐狸虽然仍旧不是吃东西,却在一天天长大。 这天中午,正太郎漫不经心地走到小狐狸的窝旁忽然听见喀嚓一声。周围什么也没有,湿漉漉的地面上,却分明印着狐狸的脚印。 “ 哈哈!居然敢在白天来,可真够大胆啊!”正太郎忽然又明白了狐狸在白天出现的缘故,“对啦,狗在白天是拴着的呀!“ 可是,它们怎么逃得那么快呢?刚听见一点声响就无影无踪了! 正太郎探头往地板下面看时,不禁吓了一跳。四只闪着青光的眼睛正直勾勾地盯着他。那正是小狐狸的父母。它们瞪了正太郎一会儿,就悄悄地攀着从地板底下通向上面房间的砖块,爬到镶着地炉的地方,不见了。 老狐狸在地板下做了窝! 正太郎发现两只老狐狸跟以前相比,毛色黯淡,可能是由于惦记小狐狸,明显地消瘦了。 正太郎 真想替小狐狸解开铁链子。就在这时,老狐狸开始做一件不寻常的工作,让他打消这个念头:老狐狸觉察到无论如何也咬不断那铁链,就咬那根栓铁链的木桩。正太郎想,让老狐狸用自己的力量救出小狐狸,可能更好一些。 正太郎决定给饿着肚子的老狐狸投送食物。每逢家里做过油肉、炸豆腐什么的,他就留下一些,扔到地板下面;还每天把一杯牛奶倒在地板下面那只破碗里。过了一会月,老狐狸和正太郎熟悉了,有时家里没有别人,正太郎的屋门就会轻轻响一声,两只狐狸从门缝里挤进来,舔正太郎的手,轻松自在地在屋里慢腾腾地踱来踱去。小狐狸见到正太郎时,也会用它那粗糙的粉红色的舌头柔和地舔他的手。 老狐狸一直没有忘记救出小狐狸的事。渐渐地,木桩被啃得很细了。老狐狸用自己的力量,把小狐狸救出来的时候,该是多么欢喜呀!正太郎 一想到这些,泪水就不由得涌上眼眶。 一天,正太郎放学回家,经过仓房,往小狐狸的窝里探头一望,却连小狐狸的影子也没看到。他急忙去问妈妈,妈妈告诉他,小狐狸让安田先生带走了。正太郎急了,他说,必须把小狐狸还给它的父母。说完,就朝山那边安田先生的牧场跑去。 正太郎跑着跑着,一不小心踩到悬崖边的积雪上,和雪块一起头朝下栽了下去,失去了知觉。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正太郎觉得脸蛋热乎乎的。他费力地睁开眼睛,蒙胧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颊。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 第二天,正太郎把小狐狸要了回来,和爸爸一起到山谷把它放了。 小狐狸刚跑出十几米远,老狐狸不知从什么地方奔了过来,兴高采烈地在小狐狸周围跳来跳去,然后一齐嗖地朝树林深处跑去了。 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
编辑本段最后一头战象
西双版纳的召片领曾经拥有一队威风凛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军队。象兵比起骑兵来,不仅同样可以起到机动快速的作用,战象还可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直接参与战斗;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战尘滚滚,吼声震天,势不可挡。 1943年,日寇侵占缅甸,铁蹄跨进了和缅甸一江之隔的西双版纳边陲重镇打洛。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异常激烈,枪炮声、厮杀声和象吼声惊天动地;鬼子在打洛江里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血把江水都染红了。战斗结束后,召片领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长宽各二十多米的大坑,把阵亡的战象隆重埋葬了,还在坑上立了一块碑:百象冢。 曼广弄寨的民工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意外地发现有一头公象还在喘息,它的脖颈被刀砍伤,一颗机枪子弹从前腿穿过去,浑身上下都是血,但它还活着。他们用八匹马拉的大车,把它运回寨子。这是唯一幸存的战象,名叫嗄羧。好心肠的村民们治好了它的伤,把它养了起来。 我1969年3月到曼广弄寨插队落户时,嗄羧还健在。它已经50多岁了,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嗒嗒地淌着唾液;一条前腿也没能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起路来踬踬颠颠;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就像脱水的丝瓜;岁月风尘,两根象牙积了厚厚一层难看的黄渍。它是战象,它是功臣。村民们对它十分尊敬和照顾,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我和负责饲养嗄羧的老头波农丁混得很熟,因此和嘎羧也成了朋友。 我插队的第3年,嗄羧愈发衰老了,食量越来越小,整天卧在树荫下打瞌睡,皮肤松弛,身体萎缩,就像一只脱水柠檬。波农丁年轻时给土司当了多年象奴,对象的生活习性摸得很透,他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嗄羧要走黄泉路啦。”几天后,嗄羧拒绝进食,躺在地上,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我觉得它差不多已处在半昏迷的状态中了。 可一天早晨,我路过打谷场旁的象房,惊讶地发现,嗄羧的神志突然间清醒过来,虽然身体仍然衰弱不堪,但精神却处在亢奋状态中,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欧欧短促地轻吼着,鼻子一弓一弓,鼻尖指向象房堆放杂物的小阁楼,象蹄急促地踢踏着地面,好像是迫不及待想得到小阁楼上的什么东西。开始波农丁不想理它,它发起脾气来,鼻子抽打房柱,还用庞大的身体去撞木板墙。象房被折腾得摇摇欲坠。波农丁拗不过它,只好让我帮忙,爬上小阁楼,往下传杂物,看它到底要什么。 小阁楼上有半箩谷种、两串老玉米和几条破麻袋,其它好像没什么东西了。我以为它精神好转起来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老玉米扔下去,它用鼻尖勾住,像丢垃圾似地丢出象房去;我又将半箩稻谷传给波农丁,他还没接稳呢,就被嗄羧一鼻子打翻在地,还赌气地用象蹄踩踏;我又把破麻袋扔下去,它用象牙把麻袋挑得稀巴烂。 小阁楼角落里除了一床破篾席,已找不到可扔的东西了。嗄羧仍焦躁不安地仰头朝我吼叫。“再找找,看看还有啥东西?”波农丁在下面催促道。我掀开破篾席,里面有一具类似马鞍的东西,很大很沉,看质地像是用野牛皮做的,上面蒙着厚厚一层灰尘。除此之外,小阁楼里真的一样东西也没有了。我一脚把那破玩意儿踢下楼去。奇怪的事发生了:嗄羧见到那破玩意儿,一下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蒙在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破玩意儿上摩挲着,眼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哦,闹了半天,它是要它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地说,“这就是它当战象时披挂在背上打仗用的鞍子,我们当年把它从战场上运回寨子,它还佩戴着象鞍。在给它治伤时,是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的。“唉,整整26年了,我早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没想到,它还记得那么牢。” 嗄羧用鼻子挑起那副象鞍,甩到自己背上,示意我们帮它捆扎。我和波农丁费了好大劲,才将象鞍置上象背。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鲜血的奇特的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26个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虽然已经有点破旧了,却仍显得沉凝而又华贵。嗄羧披挂着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它现在要披挂象鞍干什么?”我迷惑不解地问道。 “恐怕不是什么好兆头。”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地说,“我想,它也许要离开我们去象冢了。” 我听说过关于象冢的传说。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除了横遭不幸暴毙荒野的,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大象便离开象群,告别同伴,独自走到遥远而神秘的象冢里去。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或是一条深深的雨裂沟,或是一个巨大的溶洞,或是地震留下的一块凹坑。凡这个种群里所有的象,不管生前浪迹天涯海角漂泊到何方,最后的归宿必定在同一个象冢;让人惊奇的是,小象从出生到临终,即使从未到过也未见过象冢,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凭着一种神秘力量的指引,也能准确无误地寻找到属于自己种群的象冢。 果然被波农丁说中了。嗄羧准备告别曼广弄寨,找它最后的归宿了。它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对救活它、收留它并养活它26年的寨子表达一种恋恋不舍的心情。 嗄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地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涌到打谷场来为嗄羧送行。大家心里都清楚,与其说是送行,还不如说是送葬,为一头还活着的老战象出殡。许多人都泣不成声。村长帕珐在象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嗄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凉水。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嘘声中,嗄羧上了路。 送行的人群散了,波农丁还站在打谷场上痴痴地?望。我以为他在为嗄羧的出走而伤心呢,就过去劝慰道:“生老病死,聚散离合,本是常情,你也不要太难过了。”不料他却压低声音说:“小伙子,你有胆量跟我去发一笔财吗?”见我一副茫然无知的神态,他又接着说:“我们悄悄跟在嗄羧后面,找到那象冢……”我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是要我跟他合伙去捡象牙。在热带雨林里,大象的躯体的骨头会腐烂,象牙却永远闪耀着迷人的光泽;象冢由于世世代代埋葬老象,每一个象冢里都有几十根甚至上百根象牙,毫不夸张地说,找到一个象冢就等于找到一个聚宝盆;聪明的大象好像知道人类觊觎它们发达的门牙,生怕遭到贪婪的人类的洗劫,通常都把象冢选择在路途艰险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处,再有经验的猎人也休想找得到;但如果采取卑鄙的跟踪手段,悄悄尾随在死期将临的老象后面,就有可能找到那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我犹豫着,沉默着,没敢轻易答应。 波农丁显然看穿了我的心思,说:“我们只捡象冢里其它象的象牙,嗄羧的象牙我们不要,也算对得起它了嘛。” 这主意不错,既照顾了情感,又可圆发财梦,何乐而不为?我俩拔腿就追,很快就在通往崇山峻岭的小路上追上了踽踽独行的嗄羧。天黑下来了,它脖颈上那块标志着出殡用的白纱巾成了我们摸黑追踪的路标。它虽然跛了一条腿走不快,却一刻也没停顿,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 “我想起来了,这儿是水晶渡的上游,26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嗄羧给抬上岸的。”波农丁指着江湾一块龟形的礁石说,“幸亏有这块礁石挡住了它,不然的话,它早被激流冲到下游淹死了。” 这么说来,这儿就是26年前抗日健儿和日寇浴血搏杀的战场!这时,嗄羧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那块龟形礁石旁,鼻子在被太阳晒成铁锈色的粗糙的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才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突然间像变了一头象,身体像吹了气似地膨胀起来,四条腿的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象眼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我想,此时此刻,它一定又看到了26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 我对嗄羧肃然起敬,它虽然只是一头象,被人类称之为兽类,却具有很多称之为人的人所没有的高尚情怀;在它行将辞世的时候,它忘不了这片它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特意跑到这儿来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我们跟在它后面,又走了约一个多小时,在一块平缓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又停了下来。 “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参加过挖坑和掩埋,我记得很清楚。喏,那儿还有一块碑。”波农丁悄悄说道。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丛中,果然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箔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 莫非嗄羧它……我不敢往下想,斜眼朝波农丁望去,他也困惑地紧皱着眉头。 嗄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土块翻松后,它又用鼻子把土坷垃清理出来,继续往下面挖。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站在边上喘息一阵,但它坚持不懈地挖着,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来;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深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来。我们在远处观看,只见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 半夜,嗄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咚咚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这才壮着胆子,走到坑边去看。土坑约有3米深,嗄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它死了。它没有到遥远的神秘的祖宗留下的象冢去,它在百象冢边挖了个坑,和曾经并肩战斗过的同伴们葬在了一起。作为一头老战象,它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土坑里弥散着一股腐烂的气息,看得见26年前埋进去的战象的残骸,红土里,好像还露出了白的象牙。嗄羧那对象牙,因挖掘土坑而被沙土磨得锃亮,在晨光中闪烁着华贵的光泽。波农丁牙疼似地咧着嘴苦着脸说:“要是我们在这里捡象牙,只怕是盖了新竹楼要起火,买了牯子牛也会被老虎咬死的啊!”“对,是要遭报应的。”我说。望着战象嗄羧高贵的遗体,我感到我这个人的灵魂的猥琐。 我和波农丁一起动手,将浮土推进坑去,把土坑填满夯实,然后,空着手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走回寨子去。
编辑本段老人与海鸥
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约来到翠湖时,海鸥正飞得热闹。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您给海鸥取了名?”我忍不住问。 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着海鸥:“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 “您认得出它们?”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阳光下飞快闪过,我怀疑老人能否看得清。 “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 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一只海鸥脚上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啄食。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看来它就是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11 过了一会儿, 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