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有深度的散文

如题所述

  乌镇剪影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这就是诗化的江南水乡——乌镇,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是抛却了万般奢华之后的一个古朴简约的梦境。

  水是乌镇的灵魂,一切景致皆应水而生。沿河人家的木楼多半都悬在水上,当地人把这样的木楼叫做“水阁”。水阁上三面有窗,凭窗可尽览市河的风光:对面的廊棚和廊檐下悬挂的灯笼;不远处的古桥和映在河面的桥影;悠悠摇过的乌篷船和船棹泛起的柔波……

  廊棚是江南水乡独有的风景,乌镇的廊棚尤其别致。在北方,廊棚只在园林中才见,它们的存在只是为了造景,呆呆板板地矗着,毫无生趣,更无情调。在江南,廊棚之下是春、夏、秋、冬似水的年华,是一日三餐、喜怒哀乐,是百味的生活。乌镇的廊棚顺河而走,蜿蜒曲折,绵延不断。在乌镇,河有多长,廊棚就有多长,无论你走到哪里,横竖都有廊棚为你遮挡,在廊棚下徜徉,赏略乌镇的晨昏,最有味道。倘若是阴雨的日子,单是廊檐滴水的声音就能让人心醉,让人心生眷恋,流连忘返。这个时候,哪里也不须去,就懒懒地倚坐在廊下的“美人靠”上凭栏望水。这一刻,仿佛时间都凝滞了,让这样的宁静荡涤浮生的尘埃,于是心情也如在水中洗过。

  一岸的廊棚对着的常常是隔岸人家的水阁,清早人家把窗户打开,你便成了人家窗格里的风景,人家温馨的微笑也会向你投来,这样的风景却又框在了你的心里。偶或对面也会有一段长廊,人和人隔水相望,你来我往声息想闻却不能触手相接,这样看起来似乎是彼此隔绝了,于是便有了桥。

  桥的出现让人倍感亲切,踏上桥,眼前的路又开阔起来,心境也开朗了许多,目光又可以伸展得更远一些了。桥的样式也丰富,有平桥,有拱桥,有廊桥,有单拱虹跨,有双拱连理,据史记载古时的乌镇百步一桥,最多时有124座,而今已多半毁去,单是剩下的仍还有49座,浮澜桥、通济桥、仁济桥、逢源桥……数亦不胜,每一座桥都记录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只是它们更惯于沉默罢了。桥是乌镇交通的纽带,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河渠,连接着高门幽巷,也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乌镇因为有了桥,而无一处不通,无一处不透,桥让乌镇有了玲珑之感。

  桥的年岁久了,像老人一样,用布满苍苔的面孔向世人述说着小镇的历史。乌镇的名人太多,千百年间他们的足迹遍布乌镇的每一条街,每一条巷,甚至每一座桥,每一登台阶。后人踩着前人的足迹,将小镇的历史推进,将文脉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在乌镇几乎每一面墙,每一条砖,每一块石头都浸透了文化。追溯乌镇的历史,这里的第一位名人该是南朝的昭明太子,在他短短三十年的青春里,他并没有将生命投注到政治,而是将三十卷《昭明文选》留给了后人。在以后宋、元、明、清的一千年里乌镇出了200百名举人、进士,乌镇是个爱慕人才的的地方,至若谢灵运、沈约、裴休、陈与义、范成大、茅坤这些人等,亦都倾慕这水乡秀色而寓居与此。他们或生于斯长于斯,或游学旅居,总之他们为乌镇所拥有。再至后来竟也将洪升那样的大文豪留了下来,倘若只是在修真观前的戏楼上排演一出荡气回肠的《长生殿》也就罢了,无料却在一场酒后,让他永远地与这里的碧水、古桥、廊棚相依相伴。留下他,也许是天意。乌镇,是一个可以产生诗一样幻想的地方,就连清晨河上缥缈的袅袅水汽里,也有能让人嗅出诗的味道。乌镇方圆百里内的后辈才子们就是喝了这样的水长大的,所以他们的笔头才那样丰润。无论是矛盾小说,还是丰子恺的画,乌镇的影子都在其中若隐若现。

  因为现代交用运输的发达,乌镇的市河不再繁忙热闹,没有了往来穿梭的运输船只,也没有了叫买叫卖的人世喧嚣,千年古镇人赖以生存的车溪沉睡了,那样宁静安详,偶尔也会有捣衣声或是一两只游船细腻的波水声传来,或者老酒坊浓浓的窖香,近邻水阁人家的杭白菊的清香都会随水而来,如是便越发得让人感觉安静了。黄昏的乌镇夕阳在河道的那头,你在河道的这头的任何一座桥上,一丛竹影,几株树影,高楼幽巷,乌镇的全景尽收眼底,暮色垂临,这里再次成为一幅水墨丹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2
我生在江南一隅,在江南的温婉情怀里沉醉了十多栽。江南周遭世事沧桑变迁,喧哗或耳语中流传的故事无法一一讲述得清,而我对江南的眷恋情怀却依旧!
也许,是在这里住了太久的的缘故,我反而无法用确切的语言来描绘有着2500年沧桑之地的种种动人之处。现在细细回想,觉得可以把江南水乡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只有乌镇了。
在一个多雨的季节里,我随着父母一起来到这个地方,迷迷蒙蒙的天空,如烟如雾似梦似幻的雨丝,湿漉漉的青石板……一个让人寻觅已久的本色乌镇就这样鲜灵灵地呈现在我的眼前。踏入这座小镇,恍若隔世。那一座座记载着岁月沧桑的古旧木屋临水而建,傍桥而立,仿佛诉说着千百年来曲折的经历,更折射出一种古老绚烂的文化。
在雨天,乌镇总有着说不尽的缠绵悱恻。走在狭长的小巷里,踩在平坦的青石小路上,轻抚两旁斑驳的老墙,似乎看见了这里昔日的繁华:挂着招牌的茶馆里,头戴毡帽身穿马褂的人们或是品茶或是饮酒,巷子里黄酒香飘四溢;小商贩们在一旁吆喝,出售水果、蔬菜和小吃;典当行门口人来人往,戴着眼镜的老板坐在窗口后面打点着当物;手工作坊里织布机吱噶作响,布料扎染成花布后被做成了扇子、头巾、小背包、婴儿穿的小肚兜;从私塾里下课的孩子们三三两两地走进一个小院,原来这里即将上演一场《三打白骨精》的皮影戏……
水,永远是江南古镇的主题。悠悠流淌着的是傍河居民的生活主线,水承载着他们的希望,承载着他们的淳朴流向更远的地方。这里的水,碧绿碧绿,这里的人,清清澈澈。我们坐上了乌蓬船,船慢慢地游荡开来,船夫站在船尾,熟练地摆动着桨,荡开一阵阵涟漪,船左右摇摆着向前荡着,左右房舍似乎也在摇摆着,倚在扶手上,随着船摇摆着,突然感觉,好像一下子摆脱了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融入了一片安宁祥和的小镇生活中了,这里的一切,随着水流慢慢飘荡着,远方,成片的杨柳随风摇摆,是惬意,是安逸。乌镇的水,就是这样,这样的水,孕育出了水一样的人。
暮色已临,细雨微湿,只见雨巷寂寞,一把江南的伞,一道屋后流水,一条微醉的船……  
第2个回答  2011-11-28
还不如去看哲学美文!像尼采的《悲剧的诞生》等,那些大哲学家的美文,真的不错。
第3个回答  2011-11-28
蝴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