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相思令》全文的正确解释,详细一些,还有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所表达的感情,谢谢

吴山青。
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对迎。
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
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边潮已平

  这首脍炙人口的《相思令•吴山青》,是北宋隐士诗人林逋的杰作。很多人将这首小令理解为情诗,以为他年轻时有过一段刻骨铭心、至死难忘的爱情,很多人将如作者东风染碧树2008年年初发在网上题为《宋词里的爱情词之乱弹之二——赏析林逋的〈相思令•吴山青〉》的文章称:“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描写了江上送别的场景,全词以景写情,入情于景,情思缠绵,回环宛转,语短而情长。表现一往情深的爱情之美,表现被迫分离的爱情之痛,正是《相思令•吴山青》的主要内容。”

  明白了林逋是奉化人,将《相思令•吴山青》理解为他晚年强烈思念故乡之作,就顺理成章了。
  杭州有吴山、吴山路,以吴山代指杭州;而钱塘江以南的绍兴、宁波包括奉化等地,虽然三国时期也属于吴国,但唐代以后很长时间归属越地,越山代指家乡。上阕诗人以写实的手法,写出了晚年身处吴山而对越地故乡的思念之情。下阕则以比体写法,以恋人的口吻,表达出年老多病有家难回的无奈,只有将思乡之情寄托于青山碧水。全诗山水相应,既衬托出优美的景色,更把山水人性化了。高山常青,碧水长流,经历过多少送往迎来、生离死别!但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当事人的离愁别情呢?!字里行间,倾注了诗人的深情厚意。
  上阕不难理解,那么如何理解诗人以女子情诗的形式来表达思念故乡之情呢?这使人想起唐代诗人朱庆余与前辈张籍的一则诗坛佳话。
  公元826年,越州(今绍兴)考生朱庆余,带着自己上百篇诗文去京都长安应试。考试前,他挑了20首得意之作,请当时的著名诗人、官任水部员外郎的张籍赐教。几天过去了,一点消息都没有。考试日益临近,自己在京都又无熟人,心里没底,想打听一下,又不好意思去,于是他写了一首题为《闺意》(后改为《近试上张水部》)的诗送进张府: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壮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从表面来看,朱诗写的是一位新娘在婚后第一天早起梳洗打扮,按照习俗要向公公、婆婆请安,心里忐忑不安。化妆完毕后悄悄地问丈夫:眉画得浓淡是不是时髦?
  张籍先是纳闷朱庆余为什么将这此诗献他,仔细琢磨后不禁会心发笑:明白朱氏前来打听消息的良苦用心。他重视人才,很快回了一首《酬朱庆余》: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镜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他把来自越地的朱氏比作越州镜湖的采菱女,不仅艳丽动人,而且歌喉清新美妙,这是身着贵重丝绸的其它歌女无法比拟的,暗示他不必为考试担心。
  两诗均以比体写作,酬答俱妙,流誉千古。如果不作背景介绍,就诗论诗,完全是一对新婚夫妇的闺房唱和。
  可以说《相思令•吴山青》与上述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林逋高超的诗歌艺术。
  除了这首《相思令•吴山青》,林逋晚年还有多首提及或怀念故乡的诗作,如《将归四明夜坐话别任君》、《送丁秀才归四明》等篇,如他在《送善中师归四明》写道:
  四明山水别多时,老病心闲事事违。
  梦想湖西古兰若,又和秋色送僧归。
  这是秋日送一位名叫善中的法师回四明(宁波)的送别诗。
  这几首都是诗人晚年送别寄情、兼以怀乡的作品,不仅透露出他家在四明,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沉思念,荡漾着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07
..........()90*9(*7(*6&5^%6#43#@@@#@!#$4$#$354%65%&^5675768*%76*$3$%35@5
第2个回答  2011-11-30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