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与狄仁杰是敌是友?因为据说武氏江山毁在他手里。

如题所述

有这个说法。
据说武则天登上皇位,狄仁杰虽然不赞同,但知道明着反对必死,而且大唐盛世会受到破坏,所以狄仁杰一直很帮武则天,为的不是武则天,而是整个天下,武则天作为大唐贞观和开元的承上启下者,大唐盛世并没有在她手中衰落,可以说狄仁杰的功劳不小。而狄仁杰从一开始就看出了武则天最后必将还政与李唐,所以帮武则天也就是帮李唐。因为武则天自己虽然成为了女皇,但她依然无法打破几千年来的封建男权惯性。
武则天登上皇位的时候已经六十多了,她曾经就自己继承人的问题问过狄仁杰。当时武则天的继承人有三个选择,1,传位给儿子,也就是李唐的人。2.传位给女儿。3.传位给武家的人。对于这三个选择武则天一直拿不定主意,所以问狄仁杰。

狄仁杰说,武则天如果传位给女儿,那么这个江山这个天下,几代之后就是武则天女婿家的天下,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武则天,不是代代都能传位于女儿,如此一来,江山很可能落在和武则天完全没有关系的家族手中。
那么传位给侄儿或者儿子哪个好,传位给侄儿天下是武家的天下,传位给儿子,天下是夫家也就是李家的天下。
狄仁杰分析道,一旦武则天死后,其侄儿继位,他必定大封武族,而且肯定追封自己的父母为太上皇,享受宗庙祭祀,但武则天能不能享受宗庙就不一定了。
毕竟祭祖的时候都是拜祖先,有谁拜姑姑的。所以传位给儿子,武则天还能得到供奉,毕竟不管他做了什么,如果儿子指责他那就是不孝,这个在我国古代是相当严重的。
但侄儿就不一样了,为了防止以后有类似武则天的人出现,他的侄儿未必会给武则天祭祀这些,毕竟按照惯例,武则天实际上算是李家的人(出嫁的人)而不是武家的人,所以他侄儿如何对她都不过分。
武则天正是听了狄仁杰的分析,才在最后决定传位的事情,而且最后推翻武则天的政变虽然狄仁杰已死,但那几个人都是狄仁杰向武则天推荐的。
所以说,武家江山毁在狄仁杰之手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28
狄仁杰勤政惠民,心系民生,政绩卓著,精忠谋国,举贤任能,社会声望很高。武则天曾告诫朝中官吏:“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所以后世称其为:狄梁公)。
在为臣为官方面很受武则天的恩宠信重,个人的思想境界很高,可以说是武则天朋友。只是政见不同,狄仁杰的李唐天下的思想,武则天的武周天下的思想不同,可以说想法不一样。
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各自心里都明白,武则天想让武周时代相传,而狄仁杰一心想恢复李唐,然而狄仁杰明白一味地要求女皇帝还位于李氏是不现实的,有多少反对她的人最终都死于非命,谁都没能阻止得了她建立武周当女皇帝的决心,阻止的人最后都只有死路一条,因此狄仁杰其实是一直在等待时机,加上武曌登基后算得上是一个好皇帝,于是狄仁杰在暂时无力回天的情况下,对其加以辅佐,让百姓先过上好日子,让社稷先稳定,毕竟民心思安。女皇其实自己知道武周定不会长久,然而她一直担心的是自己若真禅位,李氏宗嗣真的会放过自己吗,她问狄仁杰:“国老年岁?”“臣于陛下同岁”“好,你若不死,休得与朕再提此事!”狄仁杰其实是在等待这最后的时机,他知道在自己就要死的时候一定要把他的想法告诉皇帝,狄临终前女皇帝去探望他,他说:“陛下当年说臣若不死便不得提陛下还位之事,如今臣要死了,陛下当为之啊,否则,李氏子嗣逼宫退位,对陛下不利啊”。而后武则天的结果果然被狄仁杰所言中。
在狄仁杰死后,他的学生张柬之发动政变,恢复了“唐”国号。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数次使人游说太后,请立为太子。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还政于庐陵王李显。当时,大臣李昭德等曾劝武则天继续以四子李旦为嗣,但没有为武则天接受。对武则天了解透彻、洞烛机微的狄仁杰从母子亲情的角度从容地劝说她:“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武则天说:“此朕家事,卿勿预知。”狄仁杰沉着而郑重地回答:“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位备宰相,岂得不预知乎?”最终,武则天感悟,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唐祚得以维系。狄仁杰因此被历代政治家、史学家称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义士。
第2个回答  2011-11-29
传说武则天最信任的男人就是狄仁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