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

如题所述

中秋节食月饼,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取合家团圆之意。至南宋尚无此习俗。周密《武林旧事.蒸作从食》所记各种饼中,虽有“月饼”之名,并非节日食品。民间传说,元代末年,人民为反抗残暴统治,以饼子互相赠送,饼内附有字条,相约于八月十五日一同起义。此后,中秋食月饼并以饼祭月,遂成全国性的风俗。其饼以面制外皮,内馅有荤、素、五仁、百果、椒盐各种。近以来,以苏州及广州所制最为有名。乡村农户,则以面纳馅自制圆饼,烘烙而成。或称“烧饼”,实即最初之“月饼”。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清顾初《清嘉录.八月.月饼》:“人家馈贻月饼为中秋节物。十五夜,则偕瓜果以供祭月筵前。”又《吴县志》:“中秋卖饼,谓之月饼。......冯慕冈《月令广义》亦云:燕都士庶中秋馈遗月饼、西瓜之属,名‘看月会’。”又引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杭俗,中秋食月饼,夜设祭月,取人月双圆意。”清李孚青《都门竹枝词》:“刻饼分瓜几案陈,团团同拜月光神。”参阅邓去乡《燕京风土记.饮食风尚录》。 月饼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 饼 ,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柚子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23
  我们都知道月饼是中秋的节令食品。但为什么要在中秋这天吃月饼呢?有人说,因为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天上的圆月;也有人说,圆圆的月饼应和天上的月亮,反映了人们期盼团聚的美好愿望。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函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核,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爷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反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仪器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英语拼写为:mooncake(月亮蛋糕)。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清朝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14
中秋节吃月饼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代的帝王都有秋天祭月的礼制,后来的贵族以及文人学士也开始效仿起来。逐渐地,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月亮进行祭拜,欣赏与寄托情怀,便成为许多人认为中秋节应该做的事情了。从明清开始,中秋节便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吃月饼的含义就是为了表达人们对于故乡以及亲人的思念。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尽量的赶回家,与自己的亲人团聚,一起欣赏着又大又圆的月亮,吃了月饼,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自己以及家人今后的生活都能够圆满,能够像天上的月亮一样,永远聚在一起。
第3个回答  2012-10-01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 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 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第4个回答  2018-09-14

中秋节是团圆佳节,月饼象征团圆,意味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