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诗歌散文 特点

冰心诗歌散文有何特点

  冰心的散文作品张扬“爱的哲学”,大胆抒写个性,擅长营造柔美、空灵的意境,这部分作品都收于《往事》、《寄小读者》等集子。《往事》中的散文多为回忆性作品。《寄小读者》用书信体形式向少年读者报道自己身处国外的生活和心态。这两部集子的共同之处是,大多通过对过去和当前的景物描写,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思,表达对自然、母爱的赞美,所以这些作品实为抒情散文,笔调轻盈、文字隽丽、感情细腻,既发挥了白话文流畅的特点,又兼有文言文凝炼简洁之长。
  1949年后,她著有散文集《小桔灯》、《拾穗小札》、《三寄小读者》等。在这些作品中,《小桔灯》、《我们这里没有冬天》、《樱花和友谊》较有代表性。她的这些创作依然保持了一贯的清新隽丽的艺术风格,但没有了过去的迷茫和淡淡的惆怅,代之出现的是明朗、乐观的情调。
  冰心的小说,文笔清新,简洁却富有韵味,勇于实践,在促成我国的文学从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上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表现出了作者良好的古典文学修养与敏锐的对现代语言的掌握,有着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她的文章的作风,文学造诣之高超得到了很多著名作家、学者的赞许,其中胡适先生对冰心作品评价道:“冰心女士曾经受过中国历史上伟大诗人的熏陶,具有深厚的古文根底,因此她给这一新形式带来了一种柔美和优雅,既清新,又直截。”“不仅如此,她还继承了中国传统对自然的热爱,并在写作技巧上善于利用形象,因此使她的风格既切实无华又优美高雅。”巴金先生对冰心本人是这样评价的:“我们喜欢冰心,跟着她爱星星,爱大海,我这个孤寂的孩子在她的作品里找到温暖,找到失去的母爱。”
  冰心的创作,从“问题小说”到现代白话散文,从《繁星》、《春水》到《寄小读者》,以文体与语言的形式而论,都具有开创的性质,语言清丽、自然并夹杂着古汉语韵味,是一种具有鲜明艺术特点与个人叙述风格的文体。而以文本的内容而言,母爱、童心和大自然,是冰心写作的基本母题,体现为对爱与美的礼赞、追求与思考。“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正如本文的题目所言,冰心的文章透彻地反映了她本人对爱的信仰。
  她的凄美,由其禀赋而来。这在她诗文里表现甚多,“满蕴着温柔,微
  带着忧愁”、“我只是个弱者,光明的十字架,容我背上罢。我要抛弃了天性里,暗淡的星
  辰”、“诗人投笔了!微小的悲哀,永久遗留在心坎里了!”而烦闷的时候她写给她姊姊的
  信,把她易感的心灵描写得更为详细。大概天才乃人类中之优秀分子,其神经组织也比较纤
  细密致,一有外界的刺激便起反应。甚至常人以为不必悲者而天才引为悲,不必乐者而天才
  引以为乐,歌哭无端,状如癫痫,昔人有名句云“哀乐偏于吾辈多”便是指此而言。况以宇
  宙论之:那怕时空无尽,仍然不免成住坏空之劫。以人生论之:生老病死的根本悲剧,贵如
  秦皇、汉武;圣哲如孔子、苏格拉底;智慧如所罗门;英雄如亚力山大、拿破仑,也不能避
  免,而日常生活亦“不如意事常八九”,庸碌的人昏昏沉沉,醉生梦死,倒也不大觉得;聪
  明的人则事事都生其感慨。所以“悲秋”呀,“伤春”呀,都是诗人闹出的花样。而“愁”
  呀,“闷”呀,“悲哀”呀,“苦痛”呀,也几乎成为诗人字典里最多的名词了。像冰心那
  样温柔美满的环境,实无“痛苦”可言,但她是个诗人,她的神经便不免易于激动;她又是
  个女子,更具有女性多愁善感的特征,她的心琴弹的是庄严愉乐,缥缈神奇的音乐,却常常
  渗漏幽怨的悲音,便是这个缘故。

  她的悲哀是温柔的悲哀,有人批评它是绒样的、嫩黄色的。读她的诗,每如子夜闻歌,
  令人有无可奈何之叹;又如明月空江之上,远远风送来一缕笛声,不使你感触到泪下,只使
  你悄然动心,悠然意远;又如俞平伯论江南寒雨“使你感觉悲哀,但我们平常所谓悲哀,名
  说而已,大半夹杂着烦恼,只有经过江南兼旬寒雨洗濯过的心,方能体验得一种发浅碧色,
  纯净如水晶似的悲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9-02
在作者笔下,大自然具有人的灵性。景因情之融入而更美,而蕴含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这种融情入景,情景相生的艺术特点,使作品具有抒情诗的韵味和风景画的情致;而笔调的轻倩灵巧,语言的清隽流丽,既有白话通俗流畅的特点,又有古典文言精练雅致的长处,形成了冰心散文与众不同的特点。

(她是宜散文而不宜诗)她的作品有的倒是对祖国、故乡、家人的怀念。也是集母爱,童真,自然为一体。清新,隽丽,富含哲理性。其中母爱、童真之类内容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但色调有了一些改变:增多了幻想破灭后的失望,探索人生意义得不到解答的苦恼,以及追忆童年生活时带有的怅惘和哀愁,间或还流露出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赞叹。这种情况预示了作者在较多地接触社会人生实际、破除空想、经历长期曲折道路之后可能会有的某种转变(后来写下的《姑姑》集里的《分》,《关于女人》集里的《张嫂》等小说,就多少露出了这种端倪)。从艺术上说,冰心的笔调轻倩灵活,文字清新隽丽,感情细腻澄澈;
第2个回答  2013-02-12
冰心的散文作品张扬“爱的哲学”,大胆抒写个性,擅长营造柔美、空灵的意境,这部分作品都收于《往事》、《寄小读者》等集子。《往事》中的散文多为回忆性作品。《寄小读者》用书信体形式向少年读者报道自己身处国外的生活和心态。这两部集子的共同之处是,大多通过对过去和当前的景物描写,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思,表达对自然、母爱的赞美,所以这些作品实为抒情散文,笔调轻盈、文字隽丽、感情细腻,既发挥了白话文流畅的特点,又兼有文言文凝炼简洁之长。
  1949年后,她著有散文集《小桔灯》、《拾穗小札》、《三寄小读者》等。在这些作品中,《小桔灯》、《我们这里没有冬天》、《樱花和友谊》较有代表性。她的这些创作依然保持了一贯的清新隽丽的艺术风格,但没有了过去的迷茫和淡淡的惆怅,代之出现的是明朗、乐观的情调。
  冰心的小说,文笔清新,简洁却富有韵味,勇于实践,在促成我国的文学从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上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表现出了作者良好的古典文学修养与敏锐的对现代语言的掌握,有着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她的文章的作风,文学造诣之高超得到了很多著名作家、学者的赞许,其中胡适先生对冰心作品评价道:“冰心女士曾经受过中国历史上伟大诗人的熏陶,具有深厚的古文根底,因此她给这一新形式带来了一种柔美和优雅,既清新,又直截。”“不仅如此,她还继承了中国传统对自然的热爱,并在写作技巧上善于利用形象,因此使她的风格既切实无华又优美高雅。”巴金先生对冰心本人是这样评价的:“我们喜欢冰心,跟着她爱星星,爱大海,我这个孤寂的孩子在她的作品里找到温暖,找到失去的母爱。”
  冰心的创作,从“问题小说”到现代白话散文,从《繁星》、《春水》到《寄小读者》,以文体与语言的形式而论,都具有开创的性质,语言清丽、自然并夹杂着古汉语韵味,是一种具有鲜明艺术特点与个人叙述风格的文体。而以文本的内容而言,母爱、童心和大自然,是冰心写作的基本母题,体现为对爱与美的礼赞、追求与思考。“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正如本文的题目所言,冰心的文章透彻地反映了她本人对爱的信仰。
  她的凄美,由其禀赋而来。这在她诗文里表现甚多,“满蕴着温柔,微
  带着忧愁”、“我只是个弱者,光明的十字架,容我背上罢。我要抛弃了天性里,暗淡的星
  辰”、“诗人投笔了!微小的悲哀,永久遗留在心坎里了!”而烦闷的时候她写给她姊姊的
  信,把她易感的心灵描写得更为详细。大概天才乃人类中之优秀分子,其神经组织也比较纤
  细密致,一有外界的刺激便起反应。甚至常人以为不必悲者而天才引为悲,不必乐者而天才
  引以为乐,歌哭无端,状如癫痫,昔人有名句云“哀乐偏于吾辈多”便是指此而言。况以宇
  宙论之:那怕时空无尽,仍然不免成住坏空之劫。以人生论之:生老病死的根本悲剧,贵如
  秦皇、汉武;圣哲如孔子、苏格拉底;智慧如所罗门;英雄如亚力山大、拿破仑,也不能避
  免,而日常生活亦“不如意事常八九”,庸碌的人昏昏沉沉,醉生梦死,倒也不大觉得;聪
  明的人则事事都生其感慨。所以“悲秋”呀,“伤春”呀,都是诗人闹出的花样。而“愁”
  呀,“闷”呀,“悲哀”呀,“苦痛”呀,也几乎成为诗人字典里最多的名词了。像冰心那
  样温柔美满的环境,实无“痛苦”可言,但她是个诗人,她的神经便不免易于激动;她又是
  个女子,更具有女性多愁善感的特征,她的心琴弹的是庄严愉乐,缥缈神奇的音乐,却常常
  渗漏幽怨的悲音,便是这个缘故。

  她的悲哀是温柔的悲哀,有人批评它是绒样的、嫩黄色的。读她的诗,每如子夜闻歌,
  令人有无可奈何之叹;又如明月空江之上,远远风送来一缕笛声,不使你感触到泪下,只使
  你悄然动心,悠然意远;又如俞平伯论江南寒雨“使你感觉悲哀,但我们平常所谓悲哀,名
  说而已,大半夹杂着烦恼,只有经过江南兼旬寒雨洗濯过的心,方能体验得一种发浅碧色,
  纯净如水晶似的悲哀。”
第3个回答  2007-09-01
柔和细腻的笔调,微带忧愁的色彩,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新明丽的语言,构成了冰心艺术风格的基本特色。她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到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
她的作品,总是情感胜于事实,以情动人,用温柔的情思和淡淡的忧愁感染读者,把读者带进诗一般美妙的境界。
第4个回答  2007-09-04
冰心自幼聪慧好学,特别喜欢听故事。为了鼓励她用心学习,当时担任她家塾督师的舅舅杨子敬常对她说:"你好好做功课吧,等

你做完了功课,晚上我给你讲故事。"舅舅给她讲的第一部书是《三国演义》。那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深深吸引了小冰心。等讲完

一段,舅舅总是再讲一回。为了每天晚上都能听"三国"的故事,她学习更认真了,功课总是做得又快又好。可是,舅舅晚上常常有事,

不能给她讲"三国",有时竟停了好几天,这可把小冰心急坏了。不得已,她只好拿起舅舅的《三国演义》来看,这时她才7岁。最初,

她大半看不懂,就囫囵吞枣,硬着头皮看下去,不懂的地方,就连猜带蒙,有时,居然被她蒙对了。这样,她慢慢地理解一些书的内容

了,她越看越入迷,看完《三国演义》,又找来《水浒》、《聊斋志异》…… 母亲见她手不释卷,怕她年纪过小,这样用功会伤了

脑子,便竭力劝她出去玩,她不肯。母亲只好把书给藏起来,可不知怎么搞的,那些书总是神不知鬼不觉地又被找了出来。

有一次,母亲让她洗澡,她就在澡房里偷看书,直到洗澡水都凉了……,母亲生气地夺她手中的《聊斋》,撕成两半,扔到墙边,

小冰心望望母亲,又看看那本心爱的书,胆怯地挪到墙角,捡起那本书,又接着读了下去。这一来,倒把生气的母亲逗乐了。

冰心不但把读过的书都用心记住,还时常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假日时父亲带她到军舰上去玩,水兵们听说这个七岁的孩子会

讲"三国"的故事,就纷纷围住她,当小冰心神气而又一本正经地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时,众人被她那稚气的神情

逗得捧腹大笑。听完故事,水兵们拉着她的手,称赞她聪明伶俐,并把他们在航行中用来消磨时光的小说包了一包,送给冰心作为"讲

书"的奖品。回到家里,小冰心迫不及待地打开那包书,那都是些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早期翻译的欧美名家小说,这些书令小冰心爱不释

手。当时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大都在书后印有书目,她从书目中看到了林纾翻译的其它欧美名家小说,就按书目去寻找别的小说来

读,于是,她开始接触外国文学作品。

十岁时,冰心又学了《论语》、《左传》、《唐诗》。她对唐诗抱有兴趣,很快就能背诵许多有名的诗篇,并开始学做对联。有一

回,老师刚说:"鸡唱晓"。她就脱口而出:"鸟鸣春"。老师一愣又说:"榴花照眼红"。她略思片刻,便从容应道:"柳絮笼衣白"。这可

把老师乐坏了,连连称赞说:"对得好,对得好。'榴花照眼红'只是描写了石榴花开的景象,只是静物,而'柳絮笼衣白'除了柳絮飘扬

的景象外,还出现人物"。

祖父谢銮思见冰心很有出息,从心里感到欣慰,但从不当面夸她。一天晚上,祖父对她讲起了贫寒的家世。原来谢家先辈世居福建

长乐横岭,清朝末年,冰心的曾祖父为灾患所迫,来到福州学裁缝谋生。一年春节,曾祖父去收工钱,因不识字被人赖了帐,两手空空

地回家来。正等米下锅的曾祖母闻讯,一声不吭,含泪走了出去。等到曾祖父去找她时,她正要在墙角的树上自缢,曾祖父救下了她,

俩人抱头痛哭。他们在寒风中跪下对天立誓,将来如蒙天赐一个儿子,拼死拼活也要让他读书识字,好替父亲记帐、要帐。他们一连生

了五胎,才得了个儿子,夫妻俩克勤克俭,终于让谢銮思成为谢家第一个读书人,而四个女儿却因家里贫穷不能读书。 说到这里,祖

父抚摸着小冰心的头说:"你是我们谢家第一个正式上学读书的女孩,你一定要好好地读啊!" 小冰心张大眼睛,久久地望着祖父。那个

夜晚,祖父那期盼的眼神,那语重心长的话语深深地烙进了她的心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