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的狂草书法家有谁

如题所述

张旭
高闲
怀素
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
薛稷
陆柬之
李邕
颜真卿
孙过庭

书学鼎盛的唐代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伴随汉字的产生而出现。后人论历代书法,有“唐人尚法”之说,但唐人的“法”,不是“死法”,法度与神韵、才情的完美融合,在唐代造就了中国书法史上又一个辉煌的时期。唐代的书法以楷书的成就最为突出,以楷书著名的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称为“初唐四家”。中唐时期的颜真卿和晚唐的柳公权是最有名的楷书大家,人称“颜柳”;唐代专功行书的书家有李邕,被誉为“书中仙手”;草书名家有孙过庭、张旭、怀素,张旭的草书奇幻多变,人称“狂草”。

唐代著名书法家

1、欧阳询(公元557-641)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世称欧阳率更。 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 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就是其隶书作品。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究其用笔,圆兼备而劲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贴》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墨迹传世,尤为宝贵。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传。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小欧阳《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然而锋颍过露,含蓄处不及其父。

欧阳询主要代表作品有:

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 撰文,欧阳询书。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此 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楷书24行,行49字。 此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明陈继儒 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 ,非他刻可方驾也。”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

--------------------------------------------------------------------------------

梦奠帖

欧阳洵以楷书名,其实他的行书也很出色,其中以《梦奠帖》为最佳。

《梦奠帖》全称《仲尼梦奠帖》,七十八字,无款,但流传有序。郭天锡在跋中曰:“此本劲险刻历,森森然如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折深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

2、虞世南(公元558-638) 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字,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色。

虞世南传世的书迹有:
孔子庙堂碑

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原碑立于唐贞观初年。楷书35行,每行64字。

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此碑书法用笔俊朗圆润,字形稍呈狭长而尤显秀丽。横平竖直,笔势舒展,一片平和润雅之象。宋黄庭坚有诗赞曰:“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
汝南公主墓志

此帖无款,传为虞世南书,亦有人认为是旧摹本。纸本,行书18行,共222字 。

此帖书法温润圆秀,用笔近似宋代米芾,故有米临之说。明王世贞 评此书:“潇散虚和,姿态风流,有笔外意。”明李东阳也说此帖:“笔势圆活,戈法独存。”所谓戈法,就是虞世南研究“二王”书法所悟到的一种独特笔法。相传唐太宗临右军书法,写到“戬”字时,虚其“戈”令世南补之,然后拿给魏征 看。魏征说,圣上之书惟“戈法”逼真。可见虞世南书法造诣之深了。

《汝南公主墓志》前几行确实与虞世南的楷书风格相一致,具备了含蓄深沉,外柔内刚,凛然不可犯的风度。可惜后半部则流于荒率,疑为伪作,不无道理。此帖现藏上海博物馆。 ”

3、褚遂良(公元596-658或659) 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右仆射河南公,世称褚河南。他的书法学王羲之、虞世南。《唐人书评》说他的字是:“字里金生,行间 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他所写的《雁塔圣教序》,最有自家之法 。在此碑中,他把虞、欧法融为一体,皆凹姹*,波势自然。从气韵上看直追王逸少,但用笔,结字,圆润瘦劲之处却是褚法。

4、薛稷(公元649-713) 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他是魏征的外甥,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少保,世称薛少保。他书法学虞世南和褚遂良,是褚的高足。唐人说:“买褚得薛,不失其节”,足见他“锐精临仿”。《广川书跋》说他“其师承血脉,则于褚为近。至于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成一家”。这就是宋徽宗瘦金书之所由出。有《信行禅师碑》传世。

5、陆柬之(公元1045-1105) 江苏吴县人。他是虞世南的外甥。书法早年学其舅,后学“二王”。后人称其“晚擅出蓝之誉”。他的书法遗迹传世者甚少。《绛帖》有陆字廿五字,又有行书陆机文赋一卷。其书法,赵孟俯以为“唐初善书者称欧虞褚薛,以书法论之,岂在四子下耶。然世罕有其迹,故知之者希耳。”我们看陆书《文赋》墨迹,亦如陆机《文赋》论文所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有逸气,逸笔,直追“二王”。

6、李邕(公元678-747) 字泰和,扬州江都人,官至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他的字从“二王”入手,能入乎内而出乎其外。李后主说:“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 。”恰道出李邕善学之处。《宣和书谱》说:“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学又将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叶有道碑》、《岳麓寺碑》、《云麾将军碑》为其代表作。他的笔力遒劲舒放,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苏东坡,米芾都吸取了他的一些特点,元代的赵孟俯也极力追求他的笔意,从中学到了“风度闲雅”的书法境界。他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7、张旭 字伯高,吴郡人,世称张长史,生卒年月不详。他得书法得之于“二王”而又能独创新意。他的楷书端正谨严。规矩至极,黄山谷誉为“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若说他的楷书是继承多于创造,那么他的草书则是书法上了不起的创新与发展了。韩愈说:“旭善草书,不治他技故旭之书 ,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杜甫在《八仙歌》中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他能把书法艺术升华到,用抽象的点线去表现书法家思想情感高度的艺术境界。在书法艺术中,他的字貌似怪而不怪,关键在于点画用笔完全符合传统规矩。可以说,他是用传统技法表现自己的个性,而在书法上成了有创造力的无愧于自己时代的书法家。博大清新,纵逸豪放之处,远远超过了前代书法家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盛唐气象。

张旭代表作:

十五日贴

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原碑立于唐贞观初年。楷书35行,每行64字。

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此碑书法用笔俊朗圆润,字形稍呈狭长而尤显秀丽。横平竖直,笔势舒展,一片平和润雅之象。宋黄庭坚有诗赞曰:“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

--------------------------------------------------------------------------------

肚痛贴

无款,传为唐张旭书。草书6行,共30字。

明王世贞跋云:“张长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数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测。”此《肚痛帖》仅30 字,写来洋洋洒洒一气贯之。从刻帖中可以看出,写此幅字时是蘸饱一笔一次写 数字至墨竭为止,再蘸一笔。这样做可以保持字与字之间的气贯,还可以控制笔的粗细轻重变化,使整幅作品气韵生成,产生“神虬出霄汉,夏云出嵩华”的气势。
释文: 忽肚痛不可堪/ 不知是冷热所/ 致欲服大黄汤/ 冷热俱有益 。

--------------------------------------------------------------------------------

古诗四帖

《古诗四帖》传为张旭所书。纸本,草书,写在五色笺上,共40行。纵28.8厘米,横192.3厘米。前两首诗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为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原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盛唐时期,以张旭为代表的一派草书风靡一时,它打破了魏晋时期拘谨的草书风格。把草书在原有的基础结构上,将上下两字的笔画紧密相连,所谓“连绵还绕”,有时两个字看起来象一个字,有时一个字看起来却象两个字。在章法安排上,也是疏密悬殊很大。在书写上,也一反魏晋“匆匆不及草书”的四平八稳的传统书写速度,而采取了奔放、写意的抒情形式。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所云:“张旭善草书,不治它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从草书焉发之。”此幅草书,通篇气势奔放 ,运笔无往不收,如“锥划沙”,无纤巧浮华之笔。

--------------------------------------------------------------------------------

终年贴

唐张旭书。

唐蔡希综《法书论》云:“( 张旭 ) 乘兴之后,方肆其笔,或施于壁,或札于屏,则群象自由,有若飞动,议者以为张公亦小王之再出。”由此可见,他的草书迥异于“不激不厉”的大王书风,而取法于“纵逸不羁”的王献之。其骇目惊心的壁书和屏书,今已荡然无存,草书作品《终年帖》等尚可从摹刻本中看到。

此帖作为张旭的作品是公认的。如此难得的墨迹,留给后世的是那如骏马奔驰,倏忽千里,如云烟缭绕,变幻多姿的艺术形象。

8、颜真卿(公元709-785) 唐京兆万年人,字清臣。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被缢杀。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工于尺牍;从褚遂良,张旭得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详细点击:【书画雅致】王、颜独霸中国书坛

9、柳公权(778-865)唐代晚期著名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元和年中举为进士。官至太子少师,后封河东郡公。柳公权是继颜真卿之后,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一位书家。初学王羲之书,后博览虞世南、欧阳询书家笔法,最终得力于颜真卿。在结字上,吸取了“颜体”的纵势,用笔上集欧体之方与颜体之圆,形成了不同于诸书家流派的新型书体--“柳体”。

“柳体”字结体谨严端庄,笔力遒劲峻拔,独具风神,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极大。其书名与颜真卿并重,合称“颜柳”。“柳体”与“颜体”同以筋骨具备著称,世有“颜筋柳骨”之说,然字形风貌却有明显的差异。“颜体”肥硕丰润,圆紧浑厚,刚健雄强,竖笔相向,布局满密笃实,显出雍容大度的气派;“柳体”则瘦挺劲媚,骨力遒健,结构劲紧,棱角外捉,竖笔不相向,布局疏密得当,表现出清利高雅的气质。两种书体皆受到学书者的崇尚,成为练习楷书基本功的理想范本。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学习楷书最喜爱的范本。《金刚盘若经》、《神策军碑》,亦为最著名书碑。书迹《送梨帖题跋》,笔致清晰自然,神采生动天真,耐人寻味。

玄秘塔碑

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玄秘塔碑》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碑在陕西西安碑林。楷书 28行,行54字。

刘熙载《艺概》谓:“柳书《玄秘塔》出自颜真卿《郭家庙》” ,王世贞云:“柳法遒媚劲健,与颜司徒媲美”。《玄秘塔》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王澍《虚舟题跋》说此书是“诚悬极矜练之作”。《玄秘塔》结字的特点主要是内敛外拓,这种结字容易紧密,挺劲;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有自己独特的面目。

10、怀素。怀素生于公元737年(唐开元25年),湖南永州(旧名零陵)人。怀素很小的时候,在零陵书堂寺受戒出家为僧,法号是怀素。唐代僧人怀素, 是一位狂僧,又是一个酒徒,更是一名出色的书法家。怀素以"狂草"出名,其草书,笔法瘦劲圆转,飞动自然,而法度完备。千百年来,有多少人称慕他惊心动魄的狂草;又有多少人羡慕于他的孤云野鹤般的云游生活。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笔划变化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急就章》。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

论书帖

怀素草书,一般说是继承和发展了张旭的草书,所以有“以狂继颠”的说法。董追《广川书跋》云:“怀素于书法,自言得笔法三昧。观唐人评书,谓不减张旭,素虽驰骋绳墨外,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今其书自谓真出钟(钟繇),草出张(张芝)。”但无论如何,他的草书总是以奔放纵逸为基本面目的。而《论书帖》则与我们常见的怀素的草书大有不同。他的《书帖》写得“匀稳熟”,“出入规矩,绝狂怪之形”。是今草中有章草遗意的佳作。

11、孙过庭,(648-703),字虔礼。江苏吴郡人。官至率府录事参军。过庭“好古博雅,工文辞,得名翰墨间。” 精于书法,尤以正、行、草书擅长。唐张怀瑾《书断》称他:“博雅有文章,草书宪章二王,工于用笔,劲拔刚断”。唐《续书评》云:“过庭草书如悬崖绝壑,笔势劲健。”《宣和书谱》说他:“得名翰墨,间作草书咄咄逼羲献,尤妙于用笔。”传世作品有《书谱》和草书《千字文》等。另有论书著作《书谱》。

书谱

是孙过庭撰文并书写的一篇书法理论文章,也是历代传颂的书法名作精品,它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孙过庭提出了他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书谱》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也相当高,孙过庭的书法上追“二王”旁采意草融二者为一体并出之己意,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宋米芾评道:“凡唐草得' 二王 '法者,无出其右。”

《书谱》墨迹为一卷,历代均有摹刻本,真迹现在台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15
从书法史的角度,唐代著名的狂草书家有所谓的颠长狂素。颠张,是张旭,狂素,指怀素。
第2个回答  2011-11-15
怀素、张旭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1-15
张旭是唐代著名的狂草书法家
第4个回答  2011-11-19
张旭
颜真卿
欧阳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