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分类有哪些?分别是什么?作者是谁?

如题所述

中国现代诗歌的分类
现代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1.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
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这是按照作品语
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现代诗歌分类
1、叙事诗和抒情诗。
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这是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来分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歌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

参考资料:http://www.oh100.com/a/201201/44431.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15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1-28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赞同

⑴古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统称“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古体诗中,五言七言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古体诗每篇句数可多可少,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各体,后世使用五、七言的较多。用字没有一定的平仄要求,押韵比较自由,可以句句押韵,可以隔句押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几句一换韵,从用对仗说,可以全句用,可以半句用,也可以全不用。古体诗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人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这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后人沿袭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2)近体诗 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涛,是同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近体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格律外,每首诗句数固定),句有定字(每句诗的宇数固定),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各联必须对仗)。与古体诗相比,形式更为整齐,节奏更为和谐,但限制也更多。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

——平仄:指平声和仄声。古人把汉字声调分为四类,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后三种声调合称仄声。普通话中,已没有入声字,古入声字被分别读成阴平(如“屋”、“出”)、阳平(如“国”、“直”)、上声(如“铁”、“北”)、去声(如“客”、“绿”)。

(3)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因格律严明而得名。每首八句。按字数可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简称五律、七律。此外,还有排律。律诗的声韵规定,不论五律、七律,还是排律,都必须一韵到底,通常押平声韵,而且不许领韵通押。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即二、四、六、八句押韵。第一句是否押韵是自由的。五律第一句不押韵的居多,相反,七律第一句押韵的居多。同时,律诗平仄声的排列也有严格规定,还要求对仗。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要求必须对仗。对仗就是对偶,如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方位词对方位词等。

对仗的基本要求是律诗的颔联、颈联两句之间,对应的词语要求词性相同,平仄相反。如李商隐《晚晴》,诗中的颔联“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从词性看,分别为:天意(名词)怜(动词)幽草(名词),人间(名词)重(动词)晚晴(名词),前后句对应的词,词性相同。从平仄看,分别为:天意(仄仄)怜(平)幽草(仄仄),人间(平平)重(仄)晚晴(平平)。前后句对应的词,平仄相反。其中,句中的“天”“幽”“晚”处,可平可仄。懂得对仗的大致含义,可以据此区分由八句结构的诗歌是古体还是近体。

(4)绝句 绝句,近体诗的一种,唐以后盛行的一种诗体。每首四句,等于律诗的减半,所以也叫“截句”、“断句”。产生于南北朝,兴盛于唐代,常见的为五言、七言,简称五绝、七绝,分为古绝句和近体绝句两种。古绝句是古体诗的一种,不讲究平仄、粘对,押韵可平可仄。这种绝句出现较早,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里,就收有《古绝句四首》。后来也有人写作,如李白的《静夜思》、《山中问答》等。近体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称律绝,要求按格律规定运用平仄、粘对,并限押平声韵。至于对仗,律绝不像律诗那样严格,用与否,部分用还是全首用,都是自由的。这种绝句是律诗兴起后才有的?如王之涣的《登颧雀楼》、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绝句作为一种诗体,灵活轻便,适宜于表现生活中一瞬即逝的感受,因而为诗人普遍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了其他各种诗体。

(5)排律 律诗的一种。它是按照一般律诗的格式加以铺排延长而成,故称排律,又叫长律。排律和—般律诗一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但它不限于四韵,每首最短五韵十句,多的长达五十韵(一百句)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由于限制过多,容易显得堆砌死板,历来极少名篇。排律一般是五言,七言极少。五言排律由汉魏六朝五言古诗演化而来。南宋时谢灵运的《湖中瞻眺》、梁代瘐信的《奉和山池》巳具排律雏形,但体制较短,限于五韵十韵。杜甫以后,方告成熟,体制渐长,声律愈工,中唐白居易的《代书诗寄微之》竟长达一百韵。韩愈、孟郊等更用联句形式演为长篇(如《城南联句》),形式更加工巧,内容却日见贫乏。
第3个回答  2011-11-24
⑴古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统称“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古体诗中,五言七言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古体诗每篇句数可多可少,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各体,后世使用五、七言的较多。用字没有一定的平仄要求,押韵比较自由,可以句句押韵,可以隔句押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几句一换韵,从用对仗说,可以全句用,可以半句用,也可以全不用。古体诗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人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这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后人沿袭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2)近体诗 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涛,是同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近体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格律外,每首诗句数固定),句有定字(每句诗的宇数固定),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各联必须对仗)。与古体诗相比,形式更为整齐,节奏更为和谐,但限制也更多。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

——平仄:指平声和仄声。古人把汉字声调分为四类,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后三种声调合称仄声。普通话中,已没有入声字,古入声字被分别读成阴平(如“屋”、“出”)、阳平(如“国”、“直”)、上声(如“铁”、“北”)、去声(如“客”、“绿”)。

(3)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因格律严明而得名。每首八句。按字数可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简称五律、七律。此外,还有排律。律诗的声韵规定,不论五律、七律,还是排律,都必须一韵到底,通常押平声韵,而且不许领韵通押。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即二、四、六、八句押韵。第一句是否押韵是自由的。五律第一句不押韵的居多,相反,七律第一句押韵的居多。同时,律诗平仄声的排列也有严格规定,还要求对仗。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要求必须对仗。对仗就是对偶,如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方位词对方位词等。

对仗的基本要求是律诗的颔联、颈联两句之间,对应的词语要求词性相同,平仄相反。如李商隐《晚晴》,诗中的颔联“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从词性看,分别为:天意(名词)怜(动词)幽草(名词),人间(名词)重(动词)晚晴(名词),前后句对应的词,词性相同。从平仄看,分别为:天意(仄仄)怜(平)幽草(仄仄),人间(平平)重(仄)晚晴(平平)。前后句对应的词,平仄相反。其中,句中的“天”“幽”“晚”处,可平可仄。懂得对仗的大致含义,可以据此区分由八句结构的诗歌是古体还是近体。

(4)绝句 绝句,近体诗的一种,唐以后盛行的一种诗体。每首四句,等于律诗的减半,所以也叫“截句”、“断句”。产生于南北朝,兴盛于唐代,常见的为五言、七言,简称五绝、七绝,分为古绝句和近体绝句两种。古绝句是古体诗的一种,不讲究平仄、粘对,押韵可平可仄。这种绝句出现较早,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里,就收有《古绝句四首》。后来也有人写作,如李白的《静夜思》、《山中问答》等。近体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称律绝,要求按格律规定运用平仄、粘对,并限押平声韵。至于对仗,律绝不像律诗那样严格,用与否,部分用还是全首用,都是自由的。这种绝句是律诗兴起后才有的?如王之涣的《登颧雀楼》、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绝句作为一种诗体,灵活轻便,适宜于表现生活中一瞬即逝的感受,因而为诗人普遍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了其他各种诗体。

(5)排律 律诗的一种。它是按照一般律诗的格式加以铺排延长而成,故称排律,又叫长律。排律和—般律诗一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但它不限于四韵,每首最短五韵十句,多的长达五十韵(一百句)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由于限制过多,容易显得堆砌死板,历来极少名篇。排律一般是五言,七言极少。五言排律由汉魏六朝五言古诗演化而来。南宋时谢灵运的《湖中瞻眺》、梁代瘐信的《奉和山池》巳具排律雏形,但体制较短,限于五韵十韵。杜甫以后,方告成熟,体制渐长,声律愈工,中唐白居易的《代书诗寄微之》竟长达一百韵。韩愈、孟郊等更用联句形式演为长篇(如《城南联句》),形式更加工巧,内容却日见贫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