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知县、知府、太守这些官位相当于现代的什么官?

如题所述

1、知县,官名。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兼县委书记。

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唐称佐官(县里的其他正式官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宋常派遣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如当地驻有戍兵,并兼兵马都监或监押,兼管军事。元代县的主官改称县尹,明、清以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县在政区建制开始于春秋时期。那时,秦、晋、楚等国在新兼并的边地设县,后来又推行到内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县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单位历时两千多年不变,直到今天。

2、知府,也称太守,两者是一个官职,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知府地位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任市长。

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东汉末年,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州最高长官称“州牧”,以掌一州军民。隋代,州最高长官称“刺史”或太守,唐宋时正式设立与知州平级的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

元朝废府设路,路一级的地方长官为达鲁花赤,只在散府设有“知府”的官职,是达鲁花赤的属官之一。

明朝大致恢复宋制,才最后有了以“知府”为名的地方官职。

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扩展资料:

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事,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府”。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官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8-28
知县、知府、太守的官职因时间不同有变化, 有的知县只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区(镇长)如清朝时的湖广黄洲府广水县.籍记地:不过百里,民不到五千. 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广水镇 一般大,而有的知县则相当于现在的省部长,如秦时整个闽越之地(粤.桂,闽.赣一部)才分为一府俩县,番禺县令赵佗的管辖之地可比现在的一个县大多了.
而汉时的太守所辖略等于现今一省之地.
但总的来说.旧时的知县.知府,太守管辖之地都大于现今的县.地.省(个别除外)

所以一般来说,古时的县令多数相当于现在的大县书记,且军,政.法一把抓. 权利大于当今的县委书记.知府.太守也是如此,都比今要略高出半级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30
不好对比,每个朝代对知县、知府、太守定义都不同

简单的说:知县-县长,知府-市长,太守-市长(兼市军区司令)

太守这个官职多见与汉唐时期,明清就不设太守了,官员树是巡抚-知府-知县(分别对应省-郡-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8-28
知县相当于县长兼基层法院院长。
知府和太守相当于市长兼中级法院院长。
第4个回答  2007-08-28
知县-县长,知府-市长,太守-市长,且军、政、法一把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