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曹操的形象

如题所述

一、形象评价:
(一)、负面评价:
1、奸诈。提到曹操,首先让我们想到的就是曹操的奸诈形象。为什么一提到曹操,人们就觉得他是一个奸诈的人呢?当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最大的原因应该就是曹操本人的性格就比较奸诈吧。在三国演义的很多回合中都能看出曹操的奸诈。
①在第一回中就有写曹操小时候不务正业,又不满叔父管束,于是就用欺诈的手段挑拨父亲和叔叔的关系,只为了达到自己放荡的意图,这充分说明他天生狡猾,善于阴谋,从小就具有政治家的资质。曹操一出场,就给人一个狡诈的形象,尽显了他奸诈的本色。
②在第二十回中中描写到:“话说曹操举剑欲杀张辽,玄德攀住臂膊,云长跪于面前。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云长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保之。”操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辽感其意,遂降。”这回说的是当曹操擒住张辽之后,张辽不肯投降,曹操大怒要杀了张辽,经刘备、关羽等苦苦求情,他听了之后又马上掷剑换上一副笑脸说:“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并亲自给张辽松了绑,还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这就是曹操,用他的“巧诈”成就了自己的功名。
③在“借头压军心”中也尽显曹操狡猾与奸诈。曹操的十七万大军在外而粮草将绝,要如何平军心,曹操竟然想出了“借头压军心”的奸计,自私与毒辣使曹操嫁祸于人,以解脱自己,他对王垕说:“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汝妻小吾自养之,汝自无虑也。”这里每个字句都渗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冷酷。
(2)曹操篡汉。民间认为曹操是个奸诈小人,还有个原因就是因为他篡汉。在古代的时候,皇帝就是一国之本,国之根基,但是曹操却要自己当皇帝,肯定就要受到人民的唾骂,从这个方面来说也应该是人民认为他奸诈从而不喜欢他的一个原因吧。
(3)最后可能还因为曹操说了一句话“宁肯我负天下人,也不能天下人负我”的话,让人们更加痛恨他的奸诈。事情大概是这样的。董卓入京后,表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拒绝董卓的任命,逃出洛阳,抄小路回家乡。路过朋友吕伯奢家时,到老朋友家去休息,突然听到朋友家有磨刀子的声音,以为被出卖,于是把他们一家都杀了,可是到后面才发现是他误杀了朋友一家,于是说下了上面的话。也许就是因为以上的几个原因,所以才让人们一提到曹操就想到他的奸诈吧。

2、猜忌、狠毒、阴险。这也是曹操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猜忌、狠毒、阴险则明显体现在借故杀人与借刀杀人中。比如说,曹操在杀杨修时就采用了借故杀人。①由于杨修的侍才放旷让曹操有了杀杨修的想法,但是碍于曹操有一个“爱才”的名声摆在外面,所以他只能忍,但是偏偏这个有点自大的杨修在他军事行动不利,心烦意乱,有气没地方撒的时候窥透了他内心的秘密,揭穿他的“鸡肋”哑谜,所以才使曹操毫不犹豫地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给杨修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杀掉了,而且这个罪名很正当,使他因猜忌而杀人的恶劣行为成为合法的,曹操就这样顺利的除掉了一个眼中钉。②孔融给曹操推荐了一位年轻有为的祢衡,但是祢衡向来就看不起曹操。于是曹操怀恨在心,想找个机会来羞辱祢衡。可惜在宴会上,曹操反被祢衡击鼓辱骂,让他失尽了面子,他也是恨得牙痒痒,曹操就想借刘表的手来杀祢衡,最后是黄祖做了他的义务刽子手。牺牲他人的性命为自己解除困难这种毒辣与自私的高度结合更是曹操的拿手好戏。③再看“梦中杀人”。曹操为了防止别人暗中害己,他精心编造了一个“吾梦中好杀人”的谎言,但是他知道凭他只是在嘴上说说,肯定是没有人相信的,为了让别人相信自己的话,为了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曹操又自导自演了一场梦中杀人的好戏,再看看他醒后的表演,“佯惊问”、“痛哭,命厚葬之。”这次的结果当然是达到了曹操的要求:“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在这里也让人感觉到了曹操的猜忌、狠毒、阴险。

(二)、正面评价:
1、才艺好、武艺好、好读书。在三国演义中虽然曹操的形象多是以奸诈、狠毒、多疑等为主,但是对于一个人物,他的形象也是具有双面的,我们也可以从多方面看出曹操本人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在某些方面还是值得我们给予肯定的。首先,虽然曹操自幼很顽皮,还曾经用计挑拨父亲于叔叔的关系,还与玩伴们去偷新娘子等,但是他也不是一般的纨绔子弟,他在幼年时就能显示出他政治家的苗头。曹操还是很有才华的,曹操写过许多流传至今的好词如《短歌行》、《观沧海》等等,真是雄心壮志、气势磅礴啊!也显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并且曹操还有一身好武艺,这为他后来的战斗中做好了准备。他一生非常喜欢读书,也许就是因为他的喜好,才让他精通战略战术与兵法,使他善于用兵,因此他常常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例如官渡一战,面对十倍与己的强敌袁绍,他多谋善断,以出奇制胜的胆略和才干尽显名将风采。即使在失败的时候,曹操也并不气馁,而是沉着应战,转危为安,反败为胜。曹操的自身优势让他在后来的战争中得以成长。
2、胆略与才智过人。在《三国演义》首回中就写道, 曹操“有权谋,多机变”,并用“诈倒在地,作中风之状”来权证。虽然是儿时调皮要整叔叔,但是曹操的智慧就可见一斑了。在“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一回中,曹操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无畏气概和超人的胆略。专权残暴的董卓成为保皇一派的心头大患,然而就在满朝文武面对这一现实束手无策之时,曹操却一人独笑,并嘲讽道:“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于是曹操便借刀独自冒险刺杀董卓,这表现出了他非凡的胆略,也同时为他换来“忠义”的名声。在刺杀的过程中,由于被董卓察觉,他便立刻下跪诈称献刀,更是表现出他临危不惧的“胆智”。在《三国演义》镇压黄巾起义,他雄才大略的形象也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将相之才。与此同时对成为军事统帅之后的曹操来说,这还不止,他在其战略思想上也极具“胆智才略”,他胸怀丰富的实战经验,在众多战役中都显示了他非凡的军事天才。在勤王保驾中,他先派精兵五万,随后加步兵协助,其时又有大军压后,曹操威仪不凡且调度有方,曹操超越其他豪强的政治家的雄才伟略被凸显。
3、唯才是举,有宽大的胸怀与长远的眼光。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之所以能雄视中原,除了曹操自身“胆智才略”外,更重要的是有一批忠实而又智勇的团队。曹操知人善任,把一大批有才智之人并入他的集团,使他们各施其能,各尽其才,为以后成就曹操的政治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他逐鹿北方的大业提供最大的可能。老谋深算的荀彧叔侄,料事如神的郭嘉,才华出众的程昱,满宠、刘晔等也都纷纷投其名下;武艺超群的于禁,勇猛无双的典韦等也归附其麾下。不久之后,曹操手下已经是文臣如雨,猛将如云。曹操不仅慧眼识英才,而且总是想方设法笼络人才。曹操对关羽可谓是爱怜有加,他也曾想千方百计留用关羽,即使他知道这是不可能、心中不爽之时,仍做出牺牲,并赞叹道:“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特别是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之后,他仍执意不改,下令放关羽。从中表现出曹操用人的气度和肚量。
4、处变不惊、果断处分的心理素质。这是一个军事家必有的素质。而曹操就在多回中显现了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第一回反对十常侍的斗争中,曹操对斗争策略的周密思考和对斗争结局的判断,表现出一个治世能臣的卓越才华:曹操“倘机不密,必有灭族之祸”的高见,被何进视为“无知”;对何进召外兵入京诛杀宦官的蠢举,曹操“料其必败”的判断,又遭到何进的怒斥;然而后来何进被杀和董卓入京的暴行,已经从结局上揭示了曹操处变不惊的预见性及深谋远虑的个性。

二、曹操评价: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16
曹操是历史上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一个胸襟广阔,求贤若渴的英雄人物。曹操以反面人物形象走完他戎马征战的一生,什么乱世奸雄,乱臣贼子,阴险狡诈,残暴无情,曹操被套上诸多罪名,被天下人广为传播。难道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如此不堪?带着这个疑惑,我们重新走进曹操,了解曹操,审视曹操。

英雄与奸雄,少年孟德,放荡不羁;执法严明,治军有方;爱惜人才,心胸开阔;用人唯贤,唯才是举。
在那个军阀割据的动乱年代,作为一个封建统治军阀,能胸怀大志,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文武兼备、体恤民生、策马驰骋华夏、挥鞭平定北方,堪称一世之英雄。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英雄本色不容诋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3-01
曹操这个人,戎马一生,早年时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梁国的桥玄说过他‘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不管是谁都给予了曹操很高的评价。其中最典型的一句就是: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这句话说,曹操这个人,在盛世之中是人才,在乱世之中是危险人物。可想这个人的能力有多么让人可怕。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资料来源:http://www.xueshiboke.com/post/72.html
第3个回答  2011-11-17
曹操:一个为人所依赖,为人所敬佩,为人所鄙薄的人。许邵所谓的“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毛宗岗的“古往今来奸雄第一奇人”;即使罗贯中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曹操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绝顶,又活力充沛;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骂名最多。
第4个回答  2011-11-16
其实我们都没法评价,我们了解曹操的媒介,比如史书,小说,电视剧,电影其实都不太靠谱。我选一个我比较喜欢的形象说吧,就是去年的新三国里的。
那个曹操,真性情,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坚定的去追求,该做敢为又敢当;他对两种人毫不吝惜自己的喜爱和敬佩,一个是真正的能人,比如关羽,比如许褚,一个是忠诚的人,不管是不是自己人,比如张辽,审配等,这就说明他的价值观是值得肯定的,至少不阴暗;有底线,他不篡逆,但是也要保住自己的稳定地位。当然也是有缺点的,比如杀人不眨眼,为了自己的理想践踏别人的生命,别人的尊严,完全以自己为中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