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如题所述

现今世界上存在两种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制度社会主义制度:1.人民大众在政治上是国家主人,而在国家行政事务上是被管理者;   2.国家政府官员在国家行政事务管理上是领导者,而在政治上却是为社会主人服务的社会公仆。   3.不遵守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分权原则,社会公仆的政府官员就会异化为社会主人而形成恣意妄为的权贵阶层,工农大众就会变成弱势的奴仆阶层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它继承了以往社会所创造的生产力,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第一,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规律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生产者为决定条件的,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市场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市场的交换,才能把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才能确定和实现商品的价值,从而确定是否为其生产者带来物质利益。如果商品卖不出去或只卖出去一部分,商品的价值就不能全部实现或只能实现一部分,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也就不能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或只能部分地转化为社会劳动,劳动耗费就得不到全部补偿,这样很容易导致生产者的赔本或破产。如果商品能够全部或及时地卖出去,体现在商品中的价值才能全部实现,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才能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劳动耗费才能得到全部补偿,商品生产者才能发财致富。所以,市场的需求状况同商品生产者的物质利益和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因为只有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品生产者才能获利,这样商品生产者之间必然会为争夺有利的生产销售条件展开剧烈的竞争。同时,由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就必然要使自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   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展开竞争。再者,由于商品交换的比例是以价值为基础,而供求关系的变化必然使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生产者又必然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商品展开竞争。可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社会经济到处都是剧烈的竞争,生气勃勃,蕴含着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动力。   第二,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为创造新的生产力和广泛应用自然力和科学技术开辟了道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在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小私有制的个体经济。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分散为条件的,它不仅排斥协作和分工,而且排斥对自然的统治和社会生产力的自由发展。只是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出资本主义经济,又经过资本原始积累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这样,社会生产力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一方面,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以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必然反过来推动社会分工的更大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扩大,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在自由竞争时期所经历的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是资本主义劳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阶段。简单协作的劳动者协同劳动本身就创造出了新的生产力——集体力。以分工为特点的工场手工业使工具专门化、劳动操作简单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和推动劳动工具的改进及革新,而且为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使生产过程中利用巨大的能源和动力、广泛运用科学成就有了可能,从而扩大了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   第三,适应并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科学劳动组织和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及完善。社会生产力只有在人与物即劳动力同劳动资料实现有机结合的时候,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因而社会生产力中必然包括劳动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简单协作是许多人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协同劳动的一种劳动组织形式,这种劳动组织形式扩大了劳动的空间范围和生产的规模,从而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工场手工业是一种由许多单个的局部工人组成的社会生产机构的劳动组织形式,这种劳动组织形式是根据产品的特点和手工劳动的操作程序组成的。机器大工业时期,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广泛应用,劳动者的技巧更加片面化、专业化,生产工具普遍专用化,生产过程更加复杂,各环节的联系也更加密切了,这在客观上就要求建立同这种生产特点相适应的科学的劳动组织。如果劳动组织不符合生产过程的要求,生产力的提高将会遇到阻碍。可见,机器大工业时期劳动组织已经成为生产力的直接的主要因素,在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时,不仅需要科学的劳动组织,而且需要对劳动过程进行有效的指挥和管理。马克思指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孤   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1]马克思还认为,生产过程需要指挥与管理, 就像战场上需要将军的命令和一个乐队需要指挥一样,它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劳动。在现代社会中,资本主义企业积极开展经济民主化活动,吸收职工参与企业的决策,建立工人参加企业管理的制度,这种劳动组织和管理的变化,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向前发展。   第四,资本主义剥削形式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必须在生产资料上是一无所有的人,同时又必须是摆脱了一切人身依附关系的自由人,他们作为劳动力商品的出卖者出现在市场上,同以劳动力购买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的资本家一样,在人格上和在交易活动中都是平等的、自由的买卖关系。尽管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资本对劳动的需求相对甚至绝对减少,但平等、自由的买卖关系却依然保持着。人们在这里不能不承认,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的人的因素,在资本主义剥削下,同奴隶制、封建制相比,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获得解放了。另外,在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中,除了劳动者及其家属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外,还包括为适应资本主义生产的需要,劳动者应受的教育和专业训练的费用。这种教育和训练的费用无论怎样受到削减,但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日益广泛地被使用,它总是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这种状况同以往剥削制度下劳动者只是被强迫地从事笨重的体力劳动相比,是前进了一大步。   第五,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所固有的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调节机制对社会生产的促进作用。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过程中,价值规律始终充当着调节经济的角色,资本家从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出发,都在争取较好的生产和销售条件。这样一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不仅使资本主义经济各部门的主要比例关系在大体保持平衡的状态下运动和向前发展,而且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同时,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提高。同时,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中,社会生产有计划地发展不仅有客观的要求,而且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为实行计划化提供了可能性条件。半个多世纪以前,列宁就曾经认为,庞大的垄断组织能够估量到国内乃至世界生产和销售的情况来组织生产活动,现在大多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都在制订并实行着经济计划。另外,经济危机除了确是资本主义矛盾尖锐的表现外,它还强制性地缓和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着比例关系失调和不平衡的问题,这就为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的更加繁荣创造了条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5
对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该坚持辩证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1)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由于资产阶级在长期的政治统治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其政治制度中会具有一些符合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一般规律的内容,对此我们可以加以借鉴。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服从于资产阶级进行统治和压迫需要的政治工具,因此它在关于政治制度建设和实施的各种理论、观点、立场、方法等方面,都带有深刻的资产阶级的阶级印记和阶级偏见,对此我们应该进行分析、批判,要深刻认识其作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工具的阶级本质。
(2)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定形式和环节之一。资本主义社会在长期发展中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丰富的精神成果。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这些思想文化成果有相当一部分是以意识形态的形式或包含在意识形态中被保存下来的。这些思想文化成果同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就和体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来以前,那些反映文艺复兴时期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和观念,由于它们在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以及促进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过程中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因而其主要社会作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是进步的。
但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来以后,由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主要起着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维护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为资产阶级的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作论证等作用,因而其社会作用就开始走向反面,逐渐地与历史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当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也必须注意用辩证批判的态度对待它。对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一般规律的思想理论和观念,例如政治学说中关于人类政治生活客观规律的探索、经济学说中关于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揭示、哲学思想中关于思维规律的研究、法律理论中关于司法实践历史经验的描述等这些属于客观真理性的内容都是我们应该加以学习、参考和借鉴的;而其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对社会生活进行了扭曲反映的、为了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需要而有意编造来欺骗民众的虚假理论,则必须加以分析鉴别和持鲜明的批判态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2-15
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加剧了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