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做事情总爱拖延?

爱拖延是一种什么心理?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有的人总是比约会的时间晚到一点,作业总是要拖到deadline,年初信誓旦旦制定好的计划,到了年末却一项还没有完成。人为什么做事情总爱拖延?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性格因素

有的人性子急,做起事来风风火火。而有的人则遇事不惊,喜欢一切慢慢来。性子急的人总想把事情一下子全部搞定,而慢性子的人则更喜欢拖延,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完工。很难讲两种性格的好坏,我认为,只要不误事,就都没问题。

没有时间规划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般人做事,都会有个大致的规划,把任务划分到每个小的时间点,这样比较不会误事。而没有时间规划的人,在前期会过度放纵自己,而后期又会熬夜加班,把自己弄得很赶,这种就不是很提倡了。

自身能力不足

我们常常发现,当面对自己不喜欢或者说不会做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更爱拖延,这归根究底是一种逃避心理。我们习惯性地把这种压力后置,企图享受暴风雨前的宁静,这种其实更不好。因为有事情压在心头,玩也玩不好,心里总是惦记着这件事,那还不如即刻着手,先把最难的部分搞定,后面的就更坦然,也更不会有畏难心理了。

总的来说,小事还可拖延,大事千万不要拖延,免得因小失大,自己心中要拿捏好尺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04

拖延症最恐怖的不仅是工作和学习上效率变低

更重要的是它会给你带来深深的挫败感

这种挫败感会让自己变得不自信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逐渐地害怕失败遇事能逃避就逃避

从而会导致拖延症越来越严重的结果              

拖延和等待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压垮一个人斗志的东西要知道回避不能解决问题你若越是不自信便越是会焦虑

那怎么解决拖延症呢?

下面为你提供几条建议

如果你立即行动起来

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件难事哦

一·认识起因

当你开始按计划处理任务时,要注意什么时候拖延的念头会慢慢爬进你的头脑中。如果你发现自己有“我现在不想做这个"或是“我还有别的时间做这件事”这样的念头,你就要认识到你要开始拖延了。不要顺从自己的心意,最后用几分钟时间草草完成任务。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一旦开始动手,其实完成任务比想象得要简单。

二·目标分解

面对强大的工程,应该把它分成几个步骤来完成,一旦制定了计划细化完成这个任务所需的几个步骤,以自己的方式慢慢做起来。其次把你想要做的事情减少,把目标变为离自己更近、更容易的短期目标,这也会提升你的成就感,让你更容易完成任务。

三·转变思维

许多拖延之所以改不掉,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没有正确清晰的认识,一开始就给自己设定过高的要求,最终致使自己无力完成,因此换一种思维也是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如:

 ① 把"这个任务太大了",变为"这个任务我可以每天做一小步"。

 ②把"我今天必须完成",变为"我今天要开始做"。

 ③ 把"我必须完美",变为"我也可以是平凡人"。

四·自我原谅

拖延的痛苦,是一种无力感,是一种被掩藏着却抹不去的焦虑与绝望。如果你不原谅自己,一直都陷入深深的自责中,实际上是在不断的强化拖延,如果自我原谅,起床迟就迟了,起码还有剩下的时间可以工作、学习,心理坦然,工作也容易展开。

五,借助工具

这个对我来说是最有用的,通过工具提醒唤起自己的负罪感,然后就能去做自己的事情了,我用过好多还是一个微信的提醒助手好用,你们直接去微信搜『小提醒助手』就可以,它是一个微信提醒的公众号,可以直接在微信里提醒你,你可以设定需要提醒的事情,到时候就可以推送提醒了。

它还可以参加打卡,和别人养成好习惯

拖延症本身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拖延症患者不愿意打破拖延的状态一直在拖延的怪圈里徘徊不前

青春的时光是短暂的 每分每秒都值得我们去珍惜摆脱拖延立刻行动开始自律生活按时完成工作尝试着自己去创造打败疲惫生活的英雄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8-22

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美国心理学会旗下杂志《心理学》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借助磁共振成像技术,对264名研究对象的脑部进行扫描,又以问卷形式调查了他们对自身行动的控制能力。

结果发现,对于做事爱拖延这种行动控制能力较差的人,他们的大脑杏仁体体积较大,且杏仁体和另一个叫背侧前扣带皮层的大脑区域的功能连接较弱。研究人员介绍,杏仁体主要功能是对形势以及可能产生的结果作出判断,提醒人们某一行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而背侧前扣带皮层会根据行动可能产生的结果,选择采取何种行动。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大脑杏仁体体积较大的人,可能会更担心行动的负面影响,因此表现出犹豫和拖延;而杏仁体和背侧前扣带皮层间功能连接较弱会加剧这种影响,因为大脑可能无法很好地协调负面情绪与行动。

第3个回答  2019-09-09
1、 拖延是因为缺乏意志的品质。
人会拖延去做的肯定是比较困难/或者有可能会带来失败或焦虑的事情,而要“迎难而上”,需要的是意志的品质。
这种意志的品质最早可以从两三岁起就开始培养,如果父母允许或者鼓励孩子进行一定程度的独立探索,哪怕做错了、有了不好的结果也不会过分苛责,那么孩子渐渐就会形成一种意志的品质,愿意承受焦虑和不确定性去迎接挑战。
而父母要是过分包办,或因为怕犯错就处处限制孩子的行动,就有可能让孩子丧失培养意志品质的可能,因为害怕犯错而裹足不前。
2、 拖延是因为缺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很多人其实内心并不想拖延,但他面对问题时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去分析、解决,这使他产生了极大的焦虑。
面对这种焦虑又无计可施,可能本能地采取逃避的方式来应对。
这往往是因为父母从小过度包办,因此孩子缺乏锻炼的机会,或者父母从不曾示范过面对重大问题该如何分析解决,因此孩子没有学习、模仿的对象。
3、 拖延是因为不切实际地抱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幻想。
有些人将这句话作为防御机制,保护自己免受焦虑的折磨。
他们拖延时并不一定感到痛苦,拖延甚至可能是他们应对生活的方式。
4、 拖延是因为潜意识里害怕自己成功。
潜意识阻止自己成功可能有很多动因:害怕自己太过优秀而被他人伤害、要用自己的不成功来报复父母、要保持弱小的姿态以获得他人的照顾……这往往来源于个人在成长经历中形成的非理性观念。
第4个回答  2019-09-10

    内心潜在的抗拒心理;比如这个东西是上级 命令你做的,注意,是命令,你会在内心抗拒它。

    畏惧成功的心理-不为成功找理由,只为失败找借口;简单来说,我没复习-所以没考好;

    基因遗传的影响:以前朝不保夕,就决定了选择短期利益的人活下来的比较多。事情难且复杂、不能短期实现且快速见效-没有人选;再说:速成谁不喜欢啊

解决办法:

结论:思想观念不转变,基本无解(因为拖延是正人类,不拖延是反人类;这也正是成功的人都是少数;)

一个人先要认清自己,是什么,要什么,做什么。为什么要,怎么要。

最后,都是个人之见,不喜轻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