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秦始皇修建了一条路,连接三个省,为何至今寸草不生?

如题所述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加强统治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并且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完成了华夏大一统,奠定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他确立的政治制度两千余年来一直被统治者所沿用。

除了度同制、改币制,他还大幅修建道路,以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修建的驰道,像一条条铁链,将刚刚统一的大秦帝国箍成一个整体。

其中有一条道路至今还保存完好,并且成为了国家重点保护文物,那就是秦直道。

秦直道起自陕西(今淳化县凉武帝村),终点在内蒙古(今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这条路连接3个省,全长八百多公里,宽四十余米,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也是当时秦朝守卫边疆的重要交通设施。

我们都知道,一条路如果长时间不使用也不维护,很快就会变得荒草萋萋,几年之后可能就消失在草木之中。但是秦直道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至今没有荒废。

如今修路大多是以混凝土或者沥青为材料,然后用机器压实、平整,这样的路不会被草木侵蚀。但如果长时间不维护,路面开裂,草木还是会顽强的从裂缝中长出来。混凝土、沥青路尚且受到草木侵蚀的威胁,作为一条“土路”,秦直道是怎样完好的保存至今的呢?

有专家说,秦朝修建秦直道的时候,所用的土都是被大火炒过,土里草籽都被高温杀死了,没有了草籽,路面上就不会长出草木。而且,秦直道所用的土料不光炒过,工匠还在里面加了很多碱,哪怕多年以后又有草籽落在上面,也无法在路面上生存。

除了用料讲究,秦朝对工程要求也很严格。虽然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机器,只能人工修建,但整条秦直道都是民夫一寸一寸的夯压出来的。民夫建造完成之后,官府用铜马车在道路上压道验工,不允许出现车辙与凹陷,如果出现了,那么修建这个路段的农夫就会被杀死。这样最大程度的避免偷工减料,也是秦直道能保留至今的重要原因。

自秦朝修建了秦直道,为防卫北方敌人,历朝历代都在用它输送军队,直到清朝才不在使用。

元封元年,汉武帝巡幸北边九原,走的就是秦直道,这个时期的秦直道有极其重要的军事作用。西汉时期为抵御匈奴,曾加强对秦直道的维护。后来昭君出塞时也经过秦直道,至今直道沿线内蒙古境内还有昭君墓。

唐王朝历史上对突厥转守为攻,李世民征突厥时就是走的秦直道,后来唐朝版图一再扩张,秦直道就是联系北边军镇的重要交通通道。

明朝时期,秦直道仍在沿用,目的也是为了加强对北方的防御。

哪怕到了清朝,秦直道虽然不再作为军用设施,成为民用、商用道路,但也一直车马不绝,过往的商队也大都仰仗此路才能货通南北。

因此,哪怕过去了两千余年,但秦直道仍然草木不生,保存完整。这是秦朝民夫勤劳智慧的体现,也是后世人们精心维护的结果。

很过人都说德国的建造业发达,羡慕德国一百年前建造的排水设施到现在都十分通畅,不必自卑,也不必羡慕,我们老祖宗两千年前建造的道路,到现在也很畅通。我们继承了老祖宗的勤劳智慧,也一定会建造出更加伟大的奇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4
当年那条路上的土被秦始皇佣人用火翻炒,并加入大量的盐碱,导致不能寸草不生
第2个回答  2020-04-02
因为秦直道的修建用的都是熟土。熟土是不会长草的。那什么是熟土呢?经过炒熟的土壤,再加入大量的碱,破坏了植物的生存环境。而且经过高温条件之后生存条件改变了,自然就不利于杂草的生长了。
第3个回答  2020-04-02
因为秦直道所经过的地方都比较干旱,没有水,草就无法生长,再加上修建秦直道时所用的材料加入了粗盐,粗盐导致秦直道所经过地方的土壤不再适宜植物生长。
第4个回答  2020-04-02
按照人们的说法是因为秦始皇的威力太大震慑住小草不生长,另一方面是因为环境的不适合,人们走来走去,把土地压实导致小草不能长出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