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欲杀乙,埋伏在路旁开枪射击但未打中乙。甲枪内尚有子

如题所述

消灭零回答吧
A、B项的情形都是行为人能为而不为,典型的犯罪中止,不赘述。
C项有争议,司法部意见是不构成中止,可以理解,司法部的意思就是甲整体行为是既遂,不是中止。但该选项中说,对于盗窃现金,甲构成中止,这倒是成立的。当然,如果甲压根就找不到现金,那就是未遂,此选项不周延。
D也是争议项,司法部意见是不构成中止,不少学者认为构成。
乙已经吃了毒药,犯罪行为已终了,此时构成中止的条件是行为人的行为足以阻止危害结果的发生。
既然是足以,就不要求一定在现实中阻止了危害发生;但既然是足以,也就要求正常来说,行为人的行为是可以阻止危害的发生的。足以阻止发生,结果还是发生了,那就是因为有异常的介入因素存在。所以介入因素的异常性、作用力大小就对判断甲的行为是否“足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此项中乙的死亡,是因为送医晚了,而送医晚了,是因为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在日常生活中,算异常呢,还是不算异常呢?
多数学者认为交通事故还是异常的。毕竟不是每天出门都会碰上车祸。所以正常来说,甲的送医行为是足以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应构成中止。
比较:如果是因为堵车,导致乙的就医延误而死亡,这是否异常呢?应认为不异常。现代经济水平下,堵车已经成了一个非常日常的现象,只因为这个原因就导致乙不治身亡,只能说明甲的行为并不足以阻止乙的死亡,如此才不构成中止。
当然,这个判断的前提是建立在认为交通事故的异常性很大的基础上的。司考前后考过两道题涉及到关于交通事故异常性的判断,从这两道题来看,司法部对于交通事故是否是异常性很大的介入因素的态度应是:不一定,要具体分析。
那么本题的D项,也就可以理解了,是否构成中止要具体判断,不能断然认为其构成还是不构成。认为交通事故的异常性必然很大的学者,是站错了队。是考生的话,不要相信他们说的这种话。
以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3
甲枪内尚有子弹,但担心杀人后被判处死刑,遂停止射击。甲成立犯罪中止
B.甲入户抢劫时,看到客厅电视正在播放庭审纪实片,意识到犯罪要受刑罚处罚,于是向被害人赔礼道歉后离开。甲成立犯罪中止
C.甲潜入乙家原打算盗窃巨额现金,入室后发现大量珠宝,便放弃盗窃现金的意思,仅窃取了珠宝。对于盗窃现金,甲成立犯罪中止
D.甲向乙的饮食投放毒药后,乙呕吐不止,甲顿生悔意急忙开车送乙去医院,但由于交通事故耽误一小时,乙被送往医院时死亡。医生证明,早半小时送到医院乙就不会死亡。甲的行为仍然成立犯罪中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