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和春秋五霸分别是谁??

战国七雄和春秋五霸分别是谁??说法好像不一致~!!!!

战国七雄”指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 “春秋五霸” 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三人基本确定,其历史功绩也不容置疑,但史学界多倾向于前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5
英文:The seven states in the Epoch of Warring States. 定义:战国七雄指历史上东周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5个)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史家称作“战国七雄”。 别称:七个诸侯国之中,除秦国在崤山以西之外,其余六国均在其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都城: 国名||都城||现今所在地 楚国||鄢郢||湖北江陵西北 齐国||临淄||山东淄博 燕国||蓟||河北北京一带 韩国||新郑 ||今河南新郑 秦国||咸阳||陕西咸阳 魏国||大梁||前都城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 赵国||邯郸||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 秦始皇,是姓嬴的后裔,姓嬴名政,据史记记载,他当时叫嬴政,因出生在赵国,母亲是赵人,又称赵政。 秦昭襄王(公元前324——前251年),秦武王之异母弟,名则,一名稷,战国时秦国的国君,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初由其母宣太后当权,外戚魏冉为相,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魏冉举白起为将,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的河东和南阳、楚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公元前266年,昭王听信魏人范雎的话,夺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相,改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公元前256年又灭亡东周,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秦孝公(前382-前338)前361年即位,在位24年。 秦孝公嬴渠梁,秦献公子,即位时秦国比较落后,遭东方各国歧视,他任用卫鞅为相,实行变法,即“商鞅变法”,鼓励生产,论功行赏,实行连坐法等,大大加速了秦国废除奴隶制的过程,国力提高很快,秦孝公死于前338年,时年45岁。他死后商鞅被杀,但变法的成果被继承下来,秦国逐渐发展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齐威王(-前320)前356年即位,在位36年 齐威王田因齐,齐国国王本是姜姓,是姜子牙的后人,齐威王的祖父废掉齐王,自立为齐国主,齐威王即位时已三世。他很注意选拔人才,用孙膑为军事,两次大败魏军,并在马陵射杀魏将庞涓,从此魏国一蹶不振。齐威王还从谏如流,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就是齐威王。他在位36年,死于前320年。 魏惠王(-前319)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 魏惠王魏茔,魏武侯子。即位时魏国是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大败于齐国,开始衰弱,他死于前319年。 燕昭王(-前279)前311即位,在位32年 燕昭王姬职,周召公三十八代孙。燕国在战国七雄中最小,屡次败于齐国,燕昭王发誓报仇,他以重金求贤才,招到乐毅等人,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赵,楚,韩,魏诸国大举伐齐,大败齐军,陷齐城七十余。燕昭王死于前279年。 赵武灵王(-前295)前325即位,在位27年 赵武灵王赵雍。赵国是经“三家分晋”后建立的诸侯国,赵武灵王即位时屡受匈奴侵扰,他进行改革,“胡服骑射”,奖励耕战,国力日强,前298年,他让位与儿子何,后因内乱死于沙丘宫中,赵国大乱。
第2个回答  2014-04-24
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时期,诸侯国已经为数不多了,有七个诸侯国历史上称它们叫“战国七雄”。你们知道战国七雄是哪七个国家吗。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个。 西边是秦国,齐国在东边,燕国在东北面,赵国在北面,楚国在南面,魏国和韩国夹在中间。 ========================= 关于春秋五霸的问题,原创者孟子并未说明五霸具体是说哪五人,因此后人诸多猜测,单就战国及汉代至少已有四种不同的排列: 墨子、荀子称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为五霸; 《左传》、《史记》、应劭、赵岐以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为五霸; 《白虎通义》以齐桓、晋文、秦穆、楚庄、吴阖闾为五霸; 《汉书》颜师古注引江以齐桓、宋襄、晋文、秦穆、吴夫差为五霸。
第3个回答  2014-04-25
春秋五霸: 一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 二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ǚ),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第4个回答  2020-11-1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