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勘探

如题所述

(一)寻找铬铁矿 西藏北部安多县东巧区是海拔4800m的山区,出露超基性岩体长17.4km,最宽3.9km,总面积约40km2。岩石以斜长辉橄岩为主,其次为纯橄岩。岩体蛇纹石化较强,铬铁矿化普遍,已发现十几处小矿体,矿石多为致密块状,品位较富。铬铁矿相对围岩

(超基性岩)存在1.5g/cm3的剩余密度,为应用重力找矿提供了物性前提。高精度重力测量比例尺为1:5000,基本测网40m×20m,重力异常精度为±0.34g.u.。在11km2的面积内共发现了40余个局部重力异常。经钻探验证,17号矿体为本区最大的已 知矿体,其西段已出露地表。矿体上有明显重磁异常(图2-29),重力异常最大强度为 6g.u.,并对应有低负磁异常,相对强度-200nT,但重力异常的走向范围远大于出露的矿 体范围,超出已知矿体往东南方向延伸达100m以上,异常形态变缓,强度减弱到2~ 4g.u.,并仍对应有100nT的低磁异常,推断此异常仍为矿体引起,后布置4个钻孔,均连 续见矿,见矿深度为20~60m,矿体厚度4~28m,后经勘探证实为与17号矿体不相连的另 一个隐伏铬铁矿体,称为Cr17-2矿体,储量达25万吨(吴钦,1997)。

图2-29 西藏东巧17号铬铁矿体上的重力异常(重力异常单位:10g.u.)

(二)寻找含铜硫铁矿

吉林省某含铜硫铁矿区原是一个由地方 开采的小型矽卡岩型磁铁矿,为了扩大矿区的远景,曾做过1:1000的地面磁测工作。结果除了在已知矿体上发现高达3000nT的 磁异常外,还发现了几处低缓的磁异常,根 据已掌握的岩石物性资料,可知有的异常是 由岩性变化引起的,但也有的原因不清,为 了进一步查明原因,开展了1:2500的重力 测量工作,结果如图2-30所示。从图中看 出,区域性重力异常比较明显,而局部异常 因受区域异常的影响,其形态和特征并不清 楚。为了突出局部异常,利用平滑曲线法进 行了区域场的分离,计算出剩余重力异常(图2-31)。

图2-30 吉林省某矿区布格重力异常图(重力异常单位:10g.u.)(据罗孝宽等,1991)

从经过异常划分后得到的剩余重力异 常图可以看出,整个局部异常具有两个异 常中心,其中西北部的封闭异常等值线所 圈定的范围与已知的铁矿位置一致,与磁 异常1000nT的等值线所圈闭的面积相 当。而东南部的封闭异常等值线位于磁异 常的零线及±100nT等值线之间。根据已 知铁矿的产状和它与围岩的密度差作了重 力异常正演计算,得知铁矿所引起的重力 异常与北部实测异常相当,因而证明它的 底部无另外的矿体。

图2-31 吉林省某矿区剩余异常及AB剖面异常图

由于东南部只有重力异常,而几乎没 有磁异常反映,为了查明地质原因,布设 了验证钻孔ZK23。布设钻孔的目的是验 证重力异常,但也考虑到同时验证弱磁异 常。结果在十几米深处只见到了2~3m 厚的磁铁矿及黄铁矿化的矽卡岩,这样磁 异常得到了基本解释。但是对利用钻孔所 控制的这个矿体进行的重力正演计算,其 结果却只有实测异常的1/3左右,显然深 部还应有高密度体存在,为了进一步查明 原因,在重力异常中心又设计了钻孔 ZK24,结果在167m深处见到了含铜硫铁矿(利用重力资料事先推测的高密度体最大深 度为170m),矿体厚度为40m。矿石的密度为4.5~4.95g/cm3,而它的磁化率却很低,基本无磁性。由后来几个钻孔所控制的矿体产状进行了正演计算,结果与实测重力异常基 本吻合,从而查明了引起重力异常的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