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走进一位文学大师

要快啊啊!!!!!!!!!!!!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流(留)笑柄于青史矣。
这是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吊屈原赋》的片断。
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
在众人皆浊的黑暗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
褪去了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的衣裳。
逐出了京城,你选择了汩罗江的波涛。
这是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屈原的选择》的片断。
你对楚国诚信,你对楚王诚信,你对楚国的每一位民众诚信,你披散长发放声狂吟毫无遮拦地宣泄你的诚信,一心一意构筑你以诚信为色彩的美丽的人生。但换来的却是人们诧异的眼光,于是你走进了汩罗江。可是江水茫茫,江月凄清,三闾大夫,您一路走好。
2001年的高考作文也可以写成这样,题目叫作《题汩罗江》。
大路条条通罗马,青山处处有芳草,人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屈公,您过于执拗了,凭您的学识、才华,文韬武略、济世经纬,又何必为了区区一个楚王而一条路走到黑呢?
2000年的高考作文可以写成这样,题目叫作《谏屈原书》。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感受屈原那博大的爱国情怀,领略他那飞扬的文笔才思;我要像他那样仰天拔剑呼唤真理,行吟河畔寻觅归宿;我要知道为什么在众人皆醉的昏昏世道中他能独自清醒;为什么在上天入地的步步追问之后他还要选择汩罗江。
1999年的高考作文更可以写成这样,题目就叫《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看了以上几个片段,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高考作文题不管怎么出,都可以写屈原。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不但都可以写屈原,也可以都写苏东坡、柳宗元、司马迁、曹雪芹等等。
何以能够如此呢?道理非常简单。一个人,尤其是一个作家,他的生活阅历是极其丰富多彩的,生命历程也是极其曲折多姿的。从一滴水中尚且能够观照到整个世界,从一个作家身上何愁不能参透整个社会?而高考作文,能够超出尘世,能够脱离社会吗?不能!因此,如果你能走进一位作家,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心灵,用他的经历来激发你的灵感,用他的灵气来拨动你的心弦,区区一篇高考作文又何在话下?
那么,怎样才能走进一位作家呢?
一、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一个作家,他的生命历程总是那样的多彩多姿,让人感叹唏嘘。比如苏轼,他一生坎坷曲折,被朝廷一贬再贬,最后贬到荒无人烟的海南岛。但他并不因此而悲观厌世、消极沉沦。而是砥砺意志,不断磨练自己,终于成为一代大师。他不仅文章千古名传,诗、书、画也独领风骚,而且还会中医、
烹调,还会瑜珈,通晓炼丹术。他几乎学会了他那个时代所应该学会的所有知识。对于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难道我们不应该探究一下位于四川西北部的那个被群山环绕的眉山小镇是如何蕴育出这样一位文学大师?
难道我们就不想知道这样一个四川青年是怎样的走出家乡来到京城,受到朝廷的重用,后来又为什么被贬到黄州?难道我们不想更进一步弄清苏东坡到黄州后是怎样写出前后赤壁赋,还有那首豪放派的代表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还有,他谪居惠州,谪居海南儋州时都做了些什么事呢?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去探究的。
当然,高三学生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大块大块的阅读时间,但正因为如此,我们就只能集中精力研究一位作家。比如苏东坡,我们可以抱着一本《苏东坡传》,每天看它一点,就当作数理化作业做累了调济调济。这样,既可以振作精神,又丰富了知识,而且还为写好高考作文作了充分的准备,何乐而不为呢?
二、阅读相关的诗文。要走进一位作家,只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是不够的,还要阅读相关的诗文。而这件事,一些有心的同学甚至可以不花课外时间就能把它做好。比如杜甫,课文中选了许多他的诗,通过那些诗句,我们基本可以了解杜甫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创作风格,再结合他的生平经历,我们就可以基本走进杜甫,对杜甫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样,不管高考作文出的是什么话题,我们都可以用杜甫的诗句或经历来充实我们的作文。
当然,如果我们肯花点课外时间阅读某个作家的其他文章,我们的积累就会更加丰富,写起高考作文就会更加得心应手。比如我们对柳宗元有兴趣,我们除了阅读课文所选的《捕蛇者说》、《愚溪诗序》之外,我们还可以看看他的《永州八记》、《三戒》等,甚至他的书信、墓志铭都可以涉猎,而阅读这些东西,不会花去我们太多的时间。我们假定一周阅读一篇文章,高三一年,就可以阅读50多篇文章。有这50多篇文章作功底,写一篇高考作文岂不小菜一碟?
三、参照相关的评价。一个中学生,即使了解了一位作家的生平,阅读了有关的诗文,但有时还是很难对其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价。这时,就得看看别人是怎样评价一个作家的。比如我们从司马迁的《屈原贾生列传》中就可以了解到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感慨赞叹之情溢于言表。再比如我们看看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看看李国文的《司马迁之死》,对苏东坡、司马迁就会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而且我们如果打定主意只了解一位作家的话,相关的文章也不是太多,不会花费我们太多的精力。
走进一位作家,与他神交,与他对话,你会觉得你成熟了许多。为他的坎坷人生而悲叹,你会变得更富有情感;为他的高尚品德所折服,你会变得更有情操;为他的飞扬文采所倾倒,你会变得更具文思。而情感、情操、文思,正是写好高考作文的前提,我们何不提前做好准备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