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 最初的症状是怎样的?拜托各位了 3Q

如题所述

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是对老年人危害很大的精神疾病。据流行病学统计,我国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大约有1%的人患有帕金森病,患病人数在200万以上。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迄今为止病因仍不清楚。目前的研究倾向于认为与年龄老化、遗传易感性和环境毒素损伤大脑神经元等综合因素有关。帕金森病的起病缓慢,最初的症状往往不被人注意。但出现以下病状老年人,要及时到神经科就诊,以确定是否得了帕金森病。 震颤大约60% 75%的患者首发症状就是震颤,而且这种颤抖是缓慢的、有节律性的和静止性的震颤,大约每分钟4到6次。当肢体处于安静或静止时震颤明显,运动时反而减弱或消失。震颤通常从手或脚开始,手抖起来就像在搓药丸;这种颤抖经常在手指或肢体处于某一特殊姿势时出现,变换姿势后就会消失。此外,这种震颤还会在病人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加剧,睡眠中会完全消失。 肌肉僵直浑身发紧,关节活动不灵活,甚至翻身都困难。例如在早期时,前臂和手指的肌肉僵直,写字歪歪扭扭,而且越写越小。此外,脸上的皮肤因肌肉僵直而缺乏正常的表情,很少眨眼睛,眼神发直,显得很呆滞(即“面具脸”);患者还不知不觉地流口水。另外,患者还会出现类似猿猴的姿势,就是两个胳膊紧靠身体,双腿的关节弯曲。 行动迟缓动作缓慢、笨拙、活动不协调,不能完成像系鞋带、扣扣子这样的精细动作;严重者站立、行走都很困难。 姿势异常站着时头向前伸,身体也向前倾,双膝弯曲;走路时还会感觉起步困难,想迈步却迈不开;而迈步后会越走越快,以很小的步伐向前冲,不能及时转弯或停下。也有的患者行走的步伐慢,而且步子很小,像拖着腿走路一样,胳膊不能协调地摆动。 此外,一些其他症状也应警惕,如顽固性便秘、尿急、尿失禁、出汗及出油多等。少数患者还会出现抑郁、焦虑、痴呆等精神症状。 帕金森病现在还没有发现真正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开朗的性情、适量的运动和平衡饮食 包括多补充维生素、蛋白质,多吃容易消化、通便的食物 ,可以推迟疾病出现和病情的发展。国外研究表明,每天喝咖啡也能减低患帕金森病的风险。 什么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的其它部分的震颤,身体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最早系统描述该病的是英国的内科医生詹母帕金森,当时还不知道该病应该归入哪一类疾病,称该病为“震颤麻痹”。这个名称在我国旧的教科书中也是这样的,至今仍有一些非专科医生在使用这个名称。后来,人们对该病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观察,发现除了震颤外,尚有肌肉僵直、写字越写越小等其它症状,但是四肢的肌肉的力量并没有受损,认为称麻痹并不合适,所以建议将该病命名为“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人体的什么部位发生了病变?帕金森病的病变部位在人脑的一个叫中脑的部位。该处有一群神经细胞,叫做黑质神经元,它们合成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其神经纤维投射到大脑的其它一些区域,如纹状体,对大脑的运动功能进行调控。当这些黑质神经元变性死亡至80%以上时,大脑内的神经递质多巴胺便减少到不能维持调节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便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从右侧图片可以看出,正常人中脑有一条狭长的黑色素沉着部位,那便是正常数量的黑质神经元聚集的部位。而在帕金森病人中脑的相应部位则颜色浅淡,这是黑质神经元减少的缘故。 帕金森病的病因是什么?迄今为止,PD的病因仍不清楚。目前的研究倾向于与年龄老化、遗传易感性和环境毒素的接触等综合因素有关。 1) 年龄老化: 2)环境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所以人们怀疑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质,损伤了大脑的神经元。 3)家族遗传性:医学家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帕金森病似乎有家族聚集的倾向,有帕金森病患者的家族其亲属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一些。 4)遗传易感性:尽管帕金森病的发生与老化和环境毒素有关,但是并非所有老年人或暴露与于同一环境的人,甚至同样吸食大量MPTP的人都会出现帕金森病。虽然帕金森病患者也有家族集聚现象,但至今也没有在散发的帕金森病患者中找到明确的致病基因,说明帕金森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 综上所述,任何单一的因素均不能完满的解释PD的病因。多数研究者倾向于帕金森病的病因是上述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中年以后,对环境毒素易感的个体,在接触到毒素后,因其解毒功能障碍,出现亚临床的黑质损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多巴胺能神经元渐进性不断死亡变性,最终失代偿出现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 帕金森病有什么表现?帕金森病的起病是缓慢的,最初的症状往往不被人所注意。但出现以下症状时,临床上就基本可以诊断为帕金森病了。静止性震颤:震颤往往是发病最早期的表现,通常从某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为主,表现为手指象在搓丸子或数钞票一样的运动。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晚期可波及下颌、唇、舌和头部。在发病早期,患者并不太在意震颤,往往是手指或肢体处于某一特殊体位的时候出现,当变换一下姿势时消失。以后发展为仅于肢体静止时出现,例如在看电视时或者和别人谈话时,肢体突然出现不自主的颤抖,变换位置或运动时颤抖减轻或停止,所以称为静止性震颤,这是帕金森病震颤的最主要的特征。 震颤在病人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加剧,睡眠中可完全消失。震颤的另一个特点是其节律性,震动的频率是每秒钟4-7次。这个特征也可以帮助我们区别其它的疾病,如因舞蹈病、小脑疾患、还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引起的疾病。 肌肉僵直: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和躯体通常都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很僵硬。病变的早期多自一侧肢体开始。初期感到某一肢运动不灵活,有僵硬感,并逐渐加重,出现运动迟缓、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动作都有困难。如果拿起患者的胳膊或腿,帮助他活动关节,你会明显感到他的肢体僵硬,活动其关节很困难,象在来回折一根铅管一样。如果患肢同时有震颤,则有断续的停顿感,就象两个咬合的齿轮转动时的感觉。 运动迟缓:在早期,由于上臂肌肉和手指肌的强直,病人的上肢往往不能作精细的动作,如解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变得比以前缓慢许多,或者根本不能顺利完成。写字也逐渐变得困难,笔迹弯曲,越写越小,这在医学上称为“小写症”。面部肌肉运动减少,病人很少眨眼睛,双眼转动也减少,表情呆板,好象戴了一副面具似的,医学上称为“面具脸”。行走时起步困难,一旦开步,身体前倾,重心前移,步伐小而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步,即 “慌张步态”。行进中,患侧上肢的协同摆动减少以至消失;转身困难,要用连续数个小碎步才能转身。因口、舌、鄂及咽部肌肉的运动障碍,病人不能自然咽下唾液,导致大量流涎。言语减少,语音也低沉、单调。严重时可导致进食饮水呛咳。病情晚期,病人坐下后不能自行站立,卧床后不能自行翻身,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特殊姿势:尽管患者全身肌肉均可受累,肌张力增高,但静止时屈肌张力较伸肌高,故病人出现特殊姿势:头前倾、躯干略屈、上臂内收、肘关节弯曲、腕略伸、指掌关节弯曲而指间关节伸直,拇指对掌,髋及膝关节轻度弯曲。 其他:可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如唾液和皮脂腺分泌增多,汗分泌增多或减少,大、小便排泄困难和直立性低血压。少数病人可合并痴呆或抑郁等精神症状。 如何才能确诊帕金森病?对一个具有帕金森病典型症状的患者来讲,诊断是不困难的。如果一个人有了静止性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中的任何两个症状,同时排除了其他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症状,服用左旋多巴制剂后症状改善明显,在临床上可以诊断为帕金森病。但要真正诊断帕金森病需要脑组织的病理诊断,在脑组织的切片中能找到帕金森病的特异性病理指标 — 路易氏体(Louy body,见右图),遗憾的是这在患者术前无法做到。 现在还没有一种仪器或化验检查可以诊断帕金森病,在临床上医生让患者进行的一些检查,如脑的CT扫描或者核磁共振成像,主要是为了排除其他一些能导致帕金森病综合征的疾病。 帕金森综合症往往有明确的病因。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在北方煤气中毒较多见。患者多有中毒的急性病史,以后逐渐出现弥漫性脑损害的征象,包括全身强直和轻度的震颤。 (2)感染: 脑炎后可出现本综合症,如甲型脑炎,多在痊愈后有数年潜伏期, 逐渐出现严重而持久的PD综合症。其它脑炎,一般在急性期出现,但多数症状较轻、 短暂。 (3)药物:服用抗精神病的药物如酚噻嗪类和丁酰类药物能产生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停药后可完全消失。 (4)脑动脉硬化:因脑动脉硬化导致脑干和基底节发生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影响到黑质多巴胺纹状体通路时可出现本综合症。但该类患者多伴有假性球麻痹、腱反射亢进、病理症阳性,常合并明显痴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4
帕金森病原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多见于中老年人,是由于大脑深部某个特定部位的一小团脑细胞的功能退化引起的。 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现有:肢体震颤, 肌肉僵直和全身行动迟缓。其它表现还有面部表情减少, 皮肤油脂分泌增加, 说话声音低, 眨眼和吞咽动作减少,流口水, 写字越写越小, 走路时患侧上肢自然摆动减少, 迈步时腿突然“僵住”, 患侧脚步拖拉, 姿势不稳, 情绪低落等。但极少有病人会同时出现上述所有表现,尤其在疾病的早期症状通常不是很典型。 例如手臂酸胀无力,腿有时抬不起来,容易疲劳, 一些精细的动作变得缓慢吃力,如自己不能刷牙、系纽扣或者是系鞋带, 说话的声音低且沙哑等。帕金森病并不是一个威胁生命的急性病,这些症状的进展都不是很快, 所以即便由于某些迹象而怀疑自己有帕金森病, 也不必太心急, 确诊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 排除一下其他的病。 帕金森病的三种外科治疗方法 目前外科治疗帕金森病有三种方法,即毁损术、脑细胞移植术和脑起搏器治疗。 1.脑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 帕金森病脑细胞移植术和基因治疗已在动物实验上取得很大成功,但最近临床研究显示,胚胎脑移植只能轻微改善60岁以下病人的症状,并且50%的病人在手术后出现不随意运动的副作用,因此,目前此手术还不宜普遍采用。基因治疗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2.毁损术 毁损术(如采用微电极记录技术对靶点进行定位,也通常俗称为“细胞刀”)是用电烧灼法破坏脑内功能异常兴奋核团,主要是苍白球和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效果已被公认,但毁损术是一种破坏性手术,部分病人远期效果不尽人意,并且约4%病人出现脑出血、靶点偏差等并发症,严重者出现偏瘫、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毁损术一般只能进行一侧,也就是控制一侧肢体症状。但是临床上90%的帕金森病病人存在双侧肢体症状和头面部症状。对这些病人只有进行双侧手术才能达到理想治疗效果。毁损术不易双侧大脑同时手术,分期双侧手术并发症也较高,达30%,术后大多数病人出现讲话声音降低、吞咽缓慢、流口水、乏力等症状,目前国外已很少施行这种手术。因此毁损术存在明显不足之处,双侧毁损术更不易提倡。 3.脑起搏器治疗 脑起搏器治疗仅把刺激电极植入大脑特定部位,通过慢性电刺激来达到治疗效果,是一种可逆性的神经调节治疗,不破坏脑组织,不影响今后其它新的方法治疗,因而更体现当微创外科治疗原则。脑起搏器治疗效果比毁损术好,还可能有保护脑黑质组织,起到对因治疗作用,延缓帕金森病本身病情进展。刺激参数可通过体外电脑程控,随时调节刺激强度和频率,找到最佳刺激触点,具有疗效更好,更持久等优点,国外已有8年的长期随访结果。对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病人可同时双侧植入刺激电极,一次手术解决所有症状。治疗手术较为安全,并发症和副作用一般都是可逆的,手术死亡率在千分之一以下。我们在120多例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手术中无发生任何永久性并发症和副作用。脑起搏器治疗已逐步替代毁损术,是目前最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被认为是帕金森病治疗的第二个里程碑(第一个里程碑为 1968年发明的左旋多巴)。脑起搏器治疗的不足之处是费用较高,脉冲发生器电池一般只能用5~8年,到时需要更换胸部脉冲发生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