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的开发研制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就是说它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研发过程需要经过药物的设计与筛选、化学合成与改造、药剂学与药动学研究、工艺与制剂、质量检测与控制、安全性与临床评价、市场反馈等等许多步骤,面临问题复杂。

按照工作内容的不同可将新药研发分为四个阶段:发现和甄别、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新药申报及后续工作。
第一、发现和甄别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包括药品制备和初筛),发现和筛选药物来源。
第二、临床前研究包括为了确定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实验和动物试验及其准备工作,既药学、药效、药理和毒理并进行临床申报。
第三、临床研究包括I(初步临床药理学研究、人体安全性研究),II(治疗作用初步评价、安全性研究,III期临床试验及其准备工作(扩大临床试验、特殊临床试验、补充临床试验、不良反应观察)。
第四、新药申报及后续工作包括新药申报,以及由于S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新药申报进行复查所要求做的额外工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9-22
新药研制主要分新药临床前研
究和新药临床研究两个过程。
l   新药临床前研究内容
药学研究
药理学研究
毒理学研究
一、药学研究主要内容
⑴ 原料药生产工艺研究
⑵ 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
⑶ 确证化学结构或组分研究
⑷ 质量研究:包括理化性质、纯
度检查、溶出度、含量测定等

⑸ 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⑹ 稳定性研究
⑺ 临床研究用样品及其检验
报告
⑻ 产品包装材料及其选择依据
二、新药药理毒理学研究
1.药理学内容:
①药效学试验:
主要药效学试验
一般药理学试验;
②药动学试验。
2.主要药效学研究
1) 药效学试验:应以动物体内试验
为主,必要时配合体外试验,从
不同层次证实其药效。
2) 观测指标:应选用特异性强、敏
感性高、重现性好、客观、定量
或半定量的指标进行观测。

3)实验动物:根据各种试验的
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动物,对
其种属、性别、年龄、体重、
健康状态、饲养条件、动物来
源及合格证号等,应有详细记
录。

5) 给药剂量及途径
⑴ 试验分组:各种试验至少应设
三个剂量组,剂量选择应合理,尽
量反映量效和/或时效关系,大动
物(猴、狗等)试验或在特殊情况
下,可适当减少剂量组。
⑵ 给药途径:应与临床相同,如
确有困难,也可选用其他给药途径
进行试验,但应说明原因。

6)对照:主要药效学研究应设对照
组,包括:
⑴ 正常动物空白对照组;
⑵ 模型动物对照组;
⑶ 阳性药物对照组(必要时增设
溶媒或赋形剂对照组)。阳性对照药
应选用正式批准生产的药品,根据需
要设一个或多个剂量组。
3.一般药理学研究
主要观察给药后对动物以下三个系统的影响:
⒈)神经系统:活动情况、行为变化
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⒉)心血管系统:对心电图及血压等
的影响。
⒊)呼吸系统:对呼吸频率、节律及
幅度的影响。

须设2~3个剂量组,低剂量
应相当于药效学的有效剂量;给
药途径应与主要药效学试验相同,

4.药动学研究
对有效成分明确的第一类新药,
可参照化学药品的药动学方法,研
究其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
谢及排泄,并计算各项参数。
5.毒理学研究 Toxicology Study
1)急性毒性(Acute toxicology)
2)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ology)
3)特殊毒性(Special Test)

半数致死量
Lethal Dose 50 (LD50)
最大耐受量
Maximal Resistance Experiment

1)急性毒性试验
(1)LD50测定选用拟推荐临床试验
的给药途径,观察一次给药
后动物的毒性反应并测定其
LD50。

水溶性好的一、二类新药应测定
二种给药途径的LD50。给药后至少
观察7天,记录动物毒性反应情况、
体重变化及动物死亡时间分布。对
死亡动物应及时进行肉眼尸检,当
尸检发现病变时应对该组织进行镜
检。

2)最大给药量试验
如因受试药物的浓度或体积限制,
无法测出半数致死量(LD50)时,可
做最大给药量试验。试验应选用拟推
荐临床试验的给药途径,以动物能耐
受的最大浓度、最大体积的药量一次
或一日内2~3次给予动物。

(如用小白鼠,动物数不得少于
20只,雌雄各半),连续观察7天,
详细记录动物反应情况,计算出
总给药量(折合生药量g/kg)。

3)长期毒性试验
长期毒性试验是观察动物因连
续用药而产生的毒性反应及其严重
程度,以及停药后的发展和恢复情
况,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长期毒性实验条件 Conditions for Chronic Experiment
⑴ 动物 (Animals)
⑵ 剂量 (Dosage)
⑶方法与给药途径
(Methods and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⑷ 实验周期(Experimental cycle)

治疗局部应用的药物 Drugs for local application
治疗局部疾患且方中不含毒性药
材或有毒成分的第三、第四类外用药,
一般可不做长期毒性试验。
但需做局部刺激试验、过敏试验,
必要时需做光敏试验。

可能影响胎儿或子代发育的药物,
除按一般毒理学要求进行试验外,
还应增做相应的生殖毒性试验
(reproductive experiment) 。

特殊毒性实验(Special Test)
致癌实验(Carcinogenesis test)
genetic mutation
致突变实验(Mutagenesis test)
cancer induction
致畸癌实验(Teratogenesis test)
congenitally deformed baby or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Drug dependence Test: addiction
进行临床研究应具备的条件
申报临床研究并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SFDA)局批准
Application for Clinical Study
Approval by CDA
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Supervised by Ethic Council
新药临床实验 Clinical Study of New Drugs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s)
生物等效性试验
(Bio-equivalent Study)
临床试验分期 Clinical trials
I 期
II期
III期
IV期

I期临床试验
为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主要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受性(tolerance)和药动学规律,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Biological equipotent
experiment 生物等效性试验

II 期临床试验
为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主要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并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III期临床试验
为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应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评
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IV期临床试验
为新药上市后的监测,在广
泛使用条件下进一步考察新药的
疗效和不良反应(尤其注意罕见
的不良反应)。

临床研究要求Principle Require
⒈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SFDA)
局批准
⒉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临
床试验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
⒊临床研究的病例数应符合统计学要
求。

4.在SDA确定的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中
选择临床研究负责和承担单位
⒌ 临床研究单位应了解和熟悉试验用
药的作用和安全性,按GCP要求制
定临床研究方案。
⒍ 应指定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遵
循GCP的有关要求,监督临床研究
的进行。

⒎ 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 )
临床研究期间若发生严重不
良事件,须立即采取必要措施
保护受试者安全,并在24小时
内向当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
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⒏ 临床研究完成后,临床研究单
位须写出总结报告,负责单位
汇总,交研制单位。

有关试验和具体要求
⒈ 耐受性试验
受试对象、受试例数、分组、
确定初试剂量
⒈ 耐受性试验
⑴ 受试对象:应选择健康志愿者,
特殊病证可选轻型患者。健康状况
须经健康检查,除一般体格检查外,
尚要做血、尿、粪便常规化验和心、
肝、肾功能检查,并应均属正常。

要注意排除有药物、食物过敏史者。
对妊娠期、哺乳期、月经期及嗜烟、
嗜酒者亦应除外。还应排除可能影响
试验结果和试验对象健康的隐性传染
病等。

受试例数20~30例,以18~50岁为宜,
男女例数最好相等。
⑵ 分组:在最小初试剂量与最大初试
剂量之间分若干组。
⑶ 确定初试剂量:最小初试剂量一般
可从同类药物临床治疗量的1/10开
始。
⒉ 药动学研究
⑴ 可与耐受性试验结合进行
⑵ 质控要求:检测方法应灵敏度
精、专属性强、回收率高和重
现性好。

药品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不良事件
(adverse event)
药品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 的判断与处理
⑴ 药品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指在规定剂量正常用药过程中所产
生的有害而非期望的、与药品应用有
因果关系的反应。

在一种新药或药品新用途的
临床试验中,如治疗剂量尚未确
定时,所有的有害而非期望的、
与药品应用有因果关系的反应,
也应视为药品不良反应。

⑵ 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
病人或临床试验受试者接受一种药
品后出现的不良医学事件,但并不
一定与治疗有因果关系。

⑶ 严重不良事件
(serious adverse event):
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需住院治疗、
延长住院时间、伤残、影响工作能
力、危及生命或死亡、导致先天畸
形等不良事件。

⑷ 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临床试验中药品不良反应分临
床反应和化验异常两部分。
临床反应常分为A、B、C三型。

①  A型反应:由药物药理作用过强或
与其他药物出现相互作用所引起。
临床试验中观察、检查和评价的主
要是A型反应,其评价方法与上市
后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相似,
都是通过所发现的反应与所用药物
之间的因果分析来评定反应与药物
是否有关。

② B型反应:又称特异反应,可危
及生命且不能预测,一旦发生,
需立即向主办单位与药政管理
部门报告。
③ C型反应:常以疾病形式出现,在
新药试验中不易被察觉,常通过流
行学研究发现。
药品不良反应的评价标准
①五级标准:
有关 / 很可能有关 / 可能有关 /
可能无关 / 无关
用前二种相加来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

②  七级标准:
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不大可能有关/可能无关/无关/无法评价。

如何确定不良事件与药物存在因果关系
①用药与出现不良事件的时间关系以
及是否具有量效关系
②停药后不良事件是否有所缓解
③在严密观察并确保安全的情况下,
观察重复给药时不良事件是否再次
出现等。
⒋临床试验设计原则Principle of clinical trials
随机性(randomization)
合理性(rationality)
重复性(replication)
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

⑴ 随机性:两组病人的分配均匀,不
随主观意志为转移。
⑵ 合理性:既要符合专业要求与统计
学要求,又要切实可行。
⑶ 代表性:受试对象的确定应符合样
本抽样符合总体的原则。
⑷ 重复性:经得起重复验证。排除系
统误差。
⒌ 对照试验
⑴ 平行对照试验:
随机分组对照试验,最常用的是试
验药A与对照药B(或安慰剂)进行
随机对照比较。
⑵ 交叉对照试验:
拉丁方设计(latin square design)。

⒍ 设盲(blinding/masking):
使一方或多方不知道受试者治疗分配的一种程序。
双盲法试验(double blind technique)
⒎ 安慰剂(placebo)
安慰剂是指没有药理活性的物质如乳
糖、淀粉等,常用作临床对照试验中
的阴性对照。
安慰剂可引起疗效(正效应)和不良
反应(负效应)。镇痛、镇静止咳等
的有效率平均可达35.2%土2.2%。

分类:
纯安慰剂:无药理活性
不纯安慰剂:指作用不强的药物,
有时起安慰剂的作用。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

⒏ 疗效判断
临床疗效评价(response assessment)
公认标准采用四级评定。
痊愈(cure)
显效(excellence)
好转(improvement)
无效(failure)
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⒈ 药品临床前试验管理规范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
GLP是对从事实验研究的规划设计、执行实施、管理监督和记录报告等实验室组织管理、工作方法和有关条件所提出的法规性文件。它主要是针对有关药品、食品添加剂、农药、化学试剂、化妆品及其他医用物品的动物

毒性评价而制定的法规,目的在
于严格控制药品安全性评价的各
个环节,包括严格控制可能影响
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各种主、客观
因素,如保证实验研究人员具备
一定素质、实验设计慎密合理、
各种实验条件合格、数据完整准
确以及总结资料科学真实等。

2.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good clinicaI practice,GCP)
GCP的核心是保障受试者与患者的权利,保证临床试验的科学性。这些规范规定了临床试验的有关各方,即申办者、研究者及管理当局在临床试验中的职责、相互关系和工作方式。

3.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 GMP)
GMP是为生产出全面符合质量标准的药品而制定的生产规范,它由硬件和软件组成,其实施包括药品生产的全过程,从对原料、制剂一直到销售、退货以及药品管理部门

全体人员应具备的条件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原料药的制作与制剂在实质上有一定差别,但GMP要求基本精神要一致。

⒋ 药品供应质量管理规范
(good supply practice,GSP):
GSP是为保证药品在运输、贮存
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和效力所
制定的管理规范。

⒌ 道地药材生产规范
(good organic practice,GOP)
GOP是关于大宗药材基地化和集约化的
生产管理规范,目前正进行GOP基础研究,
争取到2010年,使100种最常用道地药材
的质量稳定在高标准水平上,基本消灭
次、劣品;使出口值排在前10位的药材
达到国际无公害药材(Organic)水平。
国家基本药物 Essential Drugs in China
1985年,WHO在内罗毕会议上扩展
了基本药物的概念,使其包括了高度重
视合理用药的内容,同时,在推荐基本
药物目录遴选程序时,还把基本药物的
遴选过程与标准治疗指南以及国家处方
集结起来,也就是使基本药物与合理用
药相结合。

我国的国家基本药物是从我国临床应用
的各类药物中,经科学评价而遴选出的
具有代表性的药品,无论从疗效、不良
反应、价格和质量,还是从稳定性、使
用方便性和可获得性等方面,都是同类
药物中最佳的;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
况下,治疗某种病症的首选药品,它必
须能满足大部分人口卫生保健的需要。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⒈ 处方药(prescription drug)
⑴ 刚上市的新药:对其活性和副作用
还需进一步观察;
⑵ 可产生依赖性的药品:如吗啡类镇
痛药及某些催眠安定药;
⑶ 本身毒性较大的药品,如抗癌药等;

⑷ 用药时要经医生开处方并在其指
导下使用,或治疗需实验室确诊
的某些疾病的药品,如治疗心血
管疾病的药品。

国家非处方药遴选原则
应用安全、疗效确切、
质量稳定,使用方便。

⒉ 非处方药(Over the counter, OTC)
OTC多治疗诸如感冒、发烧、咳
嗽、消化系统疾病、头痛、关节疾
病、过敏症(如鼻炎)等疾病;它
还包括营养补剂如维生素、中药补
剂等药品,大多安全而有效。

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企业必须具有
《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经省级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药品
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其它商业企业
可以零售乙类非处方药。

零售乙类非处方药的商业企业必
须配备专职的具有高中以上文化
程度,经专业培训后,由省级药
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药品
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上
岗证的人员。

使用注意:因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
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即
可按药品说明书自行判断、购买和使
用,为此,对部分品种除规定了使用
时间、疗程外,还强调遇到某些情况
时应向医师咨询等。

The End
第2个回答  2007-09-22
回顾了中药新药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从加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从古方、验方研究开发新药,加强有效部位的研究,尤其是对复方有效部位中主要药效物质或者主要药效物质群的研究,应用生物技术开发中药新药,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中药新药制剂工艺的现代化,以及中药新药新释药系统的研究等诸方面论述了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中药新药 研究开发 现状 方法

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发展的综合化,技术发展的高新化以及高新科技的产业化是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这一趋势将在新药研究开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试论世纪之交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及思考,以期加快中药新药创新的步伐。

一、现状

美国辉瑞公司生产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伟哥”,一些乐观的预测甚至认为它年销售额能达到创纪录的110亿美元。伟哥自1998年3月获美国FDA批准以来,风靡世界,说明新药可获取几乎是无限的高额利润。即使深知一类创新药在发达国家耗时10~12年,耗资2亿美元以上,且高风险,世界各大跨国公司仍然投入其年营业额的15%~20%研究开发新药〔1,2〕。

中药研究开发是国际热门课题:国际市场每年药用植物及制品(包括保健品等)的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日本是较重视中药研究开发的国家,年销售额达1500亿日元。美国国会1994年批准了把草药列为《饮食补充剂》的法案之后,1997年又制定了“植物药在美批准法”(草案),不再要求草药产品是已知结构的单体纯品,而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复方混合制剂。德国在欧洲是传统药年销售额最大国家,达22亿美元〔2〕。德国Dr Schwabe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制剂Tebonine(促进脑血管循环)年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银杏叶及其制剂仅在欧洲市场年销售额就达几亿美元;德国宝灵家大药厂则是新型植化产品的主要开发者,开发喜树碱系列、莨菪胺类和育享宾等产品;其它德国公司还在开发山梗菜碱(可帮助戒烟)以及一种可用于合成抗抑郁药和抗老年痴呆症新药的中间体“槟榔碱”。在东亚国家中印度植物中开发出若干种有药用价值的新成分,胡黄连中提取的“胡黄连素”,用于治疗漫性乙肝,以及来自巴戟天根的一种新型成分“bacoside”,作为增智药品,用于提高人的记忆力〔3〕。

我国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至今已有1141种中药新药通过注册,其中一类新药占11.5%,二类占6.5%,三、四类各占40%,五类占2%。反映新药研制水平的一二类新药的数量明显偏少;对于三类新药的研制也多相重复,忽视了发展创新、基础研究及科研水平的提高;研制的整体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4〕。尽管如此,新药仍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占整个药品销售额10%以上,利润大约在20%以上,1997年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中药新药50个品种以上。从野生植物黄花蒿分离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对急性脑疟疗效较好,是新型结构的抗疟药;为提高抗疟效价,进行了大量结构改造工作,成功地研制出蒿甲醚、双氢青蒿素、青蒿烷酯等新型衍生物,此药被国际认可,引起了广泛注意。抗早孕药天花粉和男用避孕药棉酚也受到国内外重视。

中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已受到世界的瞩目。中国已向美国FDA进行了首次的复方中药注册申请,并分别于1997年12月和1998年3月通过了“复方丹参滴丸”和“银杏灵”新药临床研究(IND)预审,实现了中药的历史性突破〔5〕,随之而来将会有更多成熟的中药品种进入世界。

二、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考

1. 加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从中寻找一类新药

1805年从阿片中分离出吗啡标志着单体化合物作为新药来源时期开始。近年来,从天然产物中研究开发新药,最引人瞩目的成果当算紫杉醇,1992年批准上市,作为治疗卵巢癌的首选药物。近70年来,我国先后研制出70余种高特新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两个举世公认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麻黄素和青蒿素,都是从我国常用中药发掘出来的。对天然药物进行深入的化学与生理活性的研究,从而发现临床上有用的原型药物,存在着极大的机遇,发现具有开发前景的新类型结构化合物作为先导化合物,经结构修饰和改造,寻找疗效更高、结构更为简单,并且便于大生产的、安全有效的候选化合物,再经临床验证判断这个化合物是否能成为新药而上市。据报道,现在临床用药一半来自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如吗啡研究发展了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研究,导致了镇痛药杜冷丁的发现。我国学者从实践中总结了宝贵经验,归纳上升到理论(1)生物同型基取代说,(2)活性成分相结合,(3)受体假说,(4)药物潜伏化,(5)中草药有效化学成分配位化学学说,并获得一些成果。总之,从以上多种途径拓展了由中草药有效成分创新的广阔领域,成功率高。它是当今摆脱我国西药研究以仿制为主的被动局面的出路所在。此外,有关近代生物转化和生物合成理论和技术,也应认真汲取,以开阔新药研制思路〔6〕。

2. 进行新药的二次开发

对过去研究方面得出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成果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总结,选择有潜力的苗头进行二次开发。从分离出混合组分作为药物的可以进一步把各个单体分开,分别检验其疗效,然后或者单用,或者用化学单体组方。如抗感染的双黄连和抗风湿性关节炎的白芍总甙〔1〕。又如最近报道的常用中药黄芪通过系统成分分析,从黄芪总皂甙分离出21种成分,其中黄芪皂甙Ⅲ、Ⅳ、Ⅵ治疗心力衰竭有效,以黄芪皂甙Ⅳ疗效最佳,可能成为新型的非洋地黄类强心药物。又据最近信息,美、韩从高丽参发现一种全新成分人参甙Rf,可能作为新型非成瘾性高效止痛剂〔6〕。

3. 从古方、验方研究开发中药新药

古方、验方通常是千百年来临床经验总结,许多方剂疗效确切,这是我国的优势,是新药研究的前提。从临床、药理证明青黛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当归芦荟丸”的有效单味药,从中分得有效成分靛玉红,再经结构改造合成了“异靛甲”,其疗效更高,毒性更小。陈竺教授等对民间用于治疗淋巴结核、皮肤癌等有效的验方(含砒霜、轻粉、蟾酥)逐一筛选,从复方到单味中药砒霜,又到化学纯三氧化二砷,终于研制成功“以毒攻毒”的“癌灵一号”注射液,创造了白血病临床治疗的“人间奇迹”。

4. 加强中药有效部位研究,提高中药新药研制水平

中药有效部位研究,可为相关学科的融合渗透提供新的增长点和新领域,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

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中药复方,它是中医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体现了中医治疗重视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等整体观、系统论和辨证施治的法则,是多系统、多靶点和多层次发挥全方位药效作用的治疗方法,所有这些都非单一成分所能概括达到的。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开发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能较好地显示这种优势和特色〔4〕。

乔延江等从化学的角度对有效中药复方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探讨〔7〕。因为复方药效不仅与药效物质或药效物质群有关,而且与辅助成分也有关。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所谓的多模式、多指标控制体系的研究工作。化学模式识别被认为是较理想的方法之一,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关联化学数据阵与药效数据阵,确定可用于复方质量控制的模式,并对未知样本进行识别。直接试验方法应用于中药复方全方筛选、优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结果;直接试验设计运用蒙托卡洛方法,在规定的实验域内随机模拟取点,结合药效实验,经分析、整和、比较、评价等操作,最终确定“最优”复方确定复方有效部位,探讨有效部位的主次(即有效部位的君、臣、佐、使),建立复方量效关系,对有效部位中主要药效物质基础或者主要药效物质群的研究是中药复方化学研究的重点,也是探明中药复方配伍规律、药效作用机制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出组方合理、工艺先进、高效安全、体现中医药特色的中药新药,推动中药走向世界。

5. 将生物技术应用于中药新药的研究

应用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对于开发新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药化学成分代谢关键酶的基因调控、发酵培养条件的调控,可以大大增加有效成分的含量,在研制开发中药新药的过程中,对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构效关系的研究,定向诱导有效活性成分的生成,新剂型、新工艺的研制等都可应用生物技术〔8〕。

6. 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是提高中药新药研制水平的保证

长期以来检测中药及其制剂是以TLC、HPLC等为主,这些手段所提供的参数,如Rf值、tR值等都不是绝对的,而是仪器设备依存的;作为标准参数,尚存在一定困难。从分析仪器发展的趋势来看,联用技术将会逐渐替代独立的分离和分析仪器。气质联用(GC/MC)或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GC/FTIR)或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质谱联用(GC/FTIR/MS)用于中药挥发性样品分析。电喷雾(ESI)或离子喷雾技术以及近期发展起来的大气压离子化技术能够把极性强、不挥发和热不稳定的化学成分的离子从溶液中蒸发出来,进行质谱分析,从指纹鉴定的角度来看它是远较色谱优越,如质荷比,是一个物理参数,不会受仪器和实验条件不同变化,容易建立标准谱图库;质谱仪提供的分子量是指示成分化学属性的重要参数;对于一些非极性成分可以应用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除上述优点外,还提供液相色谱�质谱(LC/MS)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质谱(LC/MS/MS)联用等技术,亦可与新兴的分离技术如毛细管电泳(CE)相结合,使成分分离的能力大大提高;CE/MS和CE/MS/MS是研究中药复杂体系,尤其是复方的有力工具。此外超临界色谱(SFC)和高速逆流色谱(HSCCC)在中药分析中颇为有用。

上述的高新科技仪器无疑会在中药研究和质量析方面产生突破性的冲击,这些高效率和高信息量的分析方法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质量分析方法的主流〔9〕。

7. 制剂工艺现代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如微波萃取、超临界萃取、液滴逆流萃取、超声波萃取等和分离技术中的层离技术、大孔吸附技术、凝胶分子筛选技术、模分离技术、超速离心技术等,以及干燥技术的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等。此外,尚有新辅料、固体分散技术和β�环糊精包合等技术的应用〔4,10〕。

8. 其它

重视中药新药新释药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的研究和海洋药物〔6〕及中药非处方药的研究开发。

开发恶性肿瘤,艾滋病,心脑血管疾病,肝病,感染性疾病,风湿及类风湿病,老年性常见病如前列腺肥大、骨质疏松、更年期综合症、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等,抗衰老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补益类等具有高效、低毒、速效、长效的中药新药,将有很好的前景〔11〕。

三、结语

总之,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必须坚持以中医药理论和经验为基础,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开展中西医药学相结合的研究方向,多学科的渗透与协作,推行国际规范,走真正创新之路,中药新药在21世纪必将创造辉煌!
第3个回答  2007-09-23
大体过程如楼上所说:研发过程需要经过药物的设计与筛选、化学合成与改造、药剂学与药动学研究、工艺与制剂、质量检测与控制、安全性与临床评价、市场反馈等等许多步骤,面临问题复杂。

但是,你能找到的资料都是笼统的,片面的,真正的研制过程是严格保密的。
第4个回答  2007-10-03
除了回答者:人的智慧 - 童生 一级 9-22 16:18
其他人都回的很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