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这本书里大致内容是什么?

如题所述

边城》书本的大致内容:

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主人公翠翠和她爷爷老船夫。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nuó)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提前托媒人提了亲。

天保告诉傩送一年前他就爱上了翠翠,而傩送告诉天保他两年前就爱上了翠翠,天保听了后也吃了一惊。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

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老船夫忍不住去问,本以为是老大唱的,却得知:唱歌人是傩送,老大讲出实情后便去做生意。几天后老船夫听说老大坐水船出了事,淹死了……

码头的船总顺顺因为儿子天保的死对老船夫变得冷淡。船总顺顺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

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 

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也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边城》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

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

《边城》写以歌求婚、兄弟让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边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5
《边城》主要情节
作品主要是以30年代湘西的社会为背景,以湘、渝、黔边交界的茶洞渡口为描述对象,以老船公和外孙女的生活经历为载体,把湘西朴实的民风及独特环境中那种人性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一条清澈见底的茶洞河畔的渡口中,住着一个年过花甲的老船公和他的外孙女。他们任风吹雨打,长年累月摆渡,护送日月星辰,过着山里人宁静的生活。随着岁月的流逝,外孙女翠翠慢慢长大了。奔波于湘、黔、渝做生意的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大佬天保和二佬傩送,在翠翠爷孙俩护渡中,兄弟俩不约而同地爱上了翠翠,而翠翠的心里只有傩送。爷爷不知外孙女的心思,二佬的双亲也猜不透年轻人的心,按照苗家人的礼节,把翠翠“放话”给大佬天保,为二佬傩送也物色一个富家的千金,并有碾房作陪嫁。但傩送宁愿要渡船也不要碾房。在河边游水长大的天保怀着重重心思竟然在一次乘船外出中溺水身亡,傩送悲痛不已,外出未归。老船公在一次山洪中谢世,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埋葬了老船公。翠翠依然在渡口的船中静静地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边城》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青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16岁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傩送……
《边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保与傩送一个身亡,一个出走,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

《边城)中人物活动的背景是湘西一小山城茶垌。小说中的茶垌
既真实又带有想象和象征意味,不仅有令人神往的湘西风景,又有情
趣盎然的乡野风俗,加上当地人古朴的风习,淳厚的人性,带有地域
性的传统道德观念,一起构成一个新奇独特的理想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既生活着船夫、船总顺顺等老一辈人,又活跃着
翠翠、天保、傩送等年轻人,他们之间不论作为祖孙、父子关系,还是
作为恋人、邻里往来,都平和相处,或者相亲相爱。其中,作者着重描
写了撑渡船的老船夫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
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
70岁的老船夫为人淳朴忠厚,忠于职守。他在城边碧溪蛆渡口
摆渡50年,从来没有误过一次工,也从来不多收一文钱,万不得已收
下一些赏钱,也要把这钱买了草烟、茶叶,放在船上免费供应。他从
不思索自己的职业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地很忠实地在那里活
下去,与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有着安居乐业的朴素情怀。
掌水码头的船总顺顺,虽然在当地算是个头面人物,但是他并不
自恃有钱有身份,而是“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无
论对本地人还是外乡人,都慷慨好义,通情达理。
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也从他们父亲处学到了勇气和义
气,刻苦耐劳,坦诚热情。兄弟俩当都喜欢上翠翠时,虽然也感到懊
恼,但都能克制自己,本着友爱而公正的态度,以当地传统方式,通过
对歌,表白各自的感情,接受翠翠的选择,显示出天真自然的意趣与
山野村人纯真坦荡的心灵。
老二傩送与翠翠真诚相爱,但是因为天保未获爱情,矜持离家,
不幸途中遇难,傩送便心怀内疚,不忍向翠翠求婚,心中却仍对翠翠
一往情深。他拒绝了父亲要他与寨中一有钱乡绅的女儿订婚的提
议,宁愿要渡船,也不要富家女陪嫁的磨坊,不为钱财所动,执著地追
求爱情。
17岁的翠翠,很自然地保存了爷爷身上的美好品格,善良热情,
纯真美丽,既有少女的羞怯,又充满青春的活力。自从她真心爱上一
个人后,就矢志不移。在老船夫溘然长逝,傩送又远离家乡后,翠翠
怀着对老祖父的伤悼和对恋人的系念,继续守着渡口,期待着傩送的
归来。
在(边城)中,作者赋予他笔下的所有人以一种淳厚质朴的人性、
遵从古礼的美德、无欲无争的人生。作品通过对男女之爱、亲子之
情、邻里之睦等世态人情的细腻刻划,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们古朴的
民风,淳良的人性。作者向往“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
人生形式”,厌恶所谓的“现代文明”,痛恨现实的黑暗,于是企图将过
去生活的美对照现实的丑,于是他在作品中构筑了一个理想世界,以
此来寄托他重造民族品格的希望,表达自己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
从批判黑暗社会,追求健康人生、美好人性的角度出发来看,作品是
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作品所描绘的至善至美的环境和人物,与30
年代动荡黑暗的社会现实距离甚远,表现出作者对现实政治的隔膜。
第2个回答  2013-10-15
翠翠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边城》的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昨晚看完了沈从文的《边城》,说不出的感觉,心里好像有点堵。庆幸自己生活在今天—— 一个可以不必再压抑情感、不再那么缓慢的时代。当然,也被文中秀美、恬静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风所深深吸引,仿若自己也成为边城的一员,呼吸着那里纯净的空气。

其实,了解一个社会的生存状况,从男女之间的婚恋关系中最可明晰,虽呈现的是男女间的关系,可暴露的却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道德的状况。男女间那源于自然的神秘吸引,中间隔着整整一部人类的艰辛历史。
美丽的边城,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其实还是一个人性受束缚程度较低的环境,可是,我们依然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身上感受到深刻的历史痕迹——那已经深植于中国人血脉中的痕迹。

翠翠,一个青涩、情窦初开的女孩儿,她的羞涩是自然的、不做作的,但却是中国几千年道德、文化在每一个女人血液中的沉淀——是的,是经济文化的产物,而非原初性的;是属于东方的,而非人性的;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而非动物的本能。——是的,那深刻在女性血脉中的面对男性的自卑,那压抑真实感情、等待幸福降临的被动,都是人类几千年历史所赋予女性的性别特质。

那位深爱着孙女、渴望孙女能够得到幸福的善良、可爱的老船夫,亦无法跨越历史和时代所赋予他的局限性。为了孙女的亲事,他内心所呈现出的渴望、焦虑、自尊、自卑、掩饰、吞吞吐吐、欲说还休、矛盾、挣扎——是那样令人痛心和无奈。是的,他岂是在与自己的内心斗争?他是在与整整一部人类历史较量,他怎能超越时代给孙女一份自己把握的了的幸福?—— 最后,老船夫带着一生巨大的遗憾走了,他无法把握女儿的幸福,亦无法把握孙女的幸福。而翠翠,除了等待幸福,还能有第二条可以通向幸福的路吗?

其实,这岂是发生在一个边城的故事?这难道不是中国几千年来天天在发生的故事?那坐在溪边高岩上默想的又岂是翠翠?那难道不是千百年来无数渴望幸福的女人?

是的,谁能把握自己的幸福?谁又能跨越历史享有不受时代束缚的幸福?——男人与女人的真正相遇,中间真的是隔着千山万水、隔着一部厚重而艰难的人类成长史。可那样的一天真的值得期待、值得向往,因为,那是人性真正解放的日子,那是人类走出历史阴影的日子,那是人类不仅在物质上也是在精神上真正丰盈的日子——尽管路还很长,但值得人类不竭地追求和向往。

忽然就被那些大胆直白的、洋溢着青春喜悦的男孩、女孩,男人、女人间那一点不古典、一点不含蓄的“我爱你”深深打动!竟至要流泪了——因为想到了翠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