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包拯都不敢铡的柴文意,背景到底有多强?

如题所述

柴文意是周世宗柴荣的子孙后代,而柴氏家族成员,是宋太祖赵匡胤曾下令犯罪也不能责罚的人。因此即使是包拯也无可奈何,具体分析如下:

一.柴宗训禅位给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设立祖训,不得加刑于柴氏子孙。

据史料记载,柴荣是后周开国君主郭威的养子,属于年少成名,深得郭威赏识,在其去世后继承帝王,并立下雄心壮志,期望结束混战的局面一统天下。继位后的柴荣实行廉政,努力开拓疆土,被称为最有希望结束后周分裂局势的君主。但遗憾的是,在未实现统一大业之前,柴荣就突发疾病英年早逝,并传位于他年仅七岁的第四子柴宗训。

其后,柴荣下属赵匡胤在发动陈桥兵变后,接受了柴宗训的禅位,改周为宋,开启了宋王朝近三百多年的历史。成为皇帝后的宋太祖,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为了更加名正言顺的继位,也有人说是出于对前君主柴荣的愧疚。不仅没有下令处置柴宗训,还册封其为郑王,赠予他丹书铁券护身。

并立下有关善待柴氏子孙的祖训,要求历代宋朝皇帝遵守。这条祖训的大概意思是,若柴氏子孙犯罪,不得加刑。即使是犯了逆反死罪,也只能在狱中秘密处死,不能连坐其家人,也不能将其在午门闹市斩首。而正因为有了赵匡胤的遗训,即便柴文意犯下滔天大罪,宋朝皇帝也不敢动他,包拯作为臣子更是无可奈何。

二.剧中柴文意为柴王爷嫡长子,断了案判了刑,包拯也不能动他。

影视剧《包青天》中柴文意的父亲柴王爷,在历史上其实就是郑王柴宗训的后代子孙。因为有丹书铁券和宋太祖遗训的庇护,柴文意很是嚣张跋扈,在民间强抢良家妇女无恶不作。且生性残暴,因私人恩怨加害边关大将杨家声后,又设计谋害杨家声全家,导致其几乎被灭门。

在剧中,柴文意因他人告发,被刚正不阿的包拯抓捕后,仍然没有悔改之心,还将自己的父亲柴王爷逼迫至死,为的就是继承柴王爷的爵位。因为一旦拥有了小商王的爵位,柴文意就可以免受身体上的刑法。

包拯忠心为国,一心为民除害,因而拥有了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这三把铡刀。上至皇亲国戚,下至普通百姓,他都可以秉公处理,还被皇帝赐予可以先斩后奏的特权。但纵使包拯知晓柴文意罪恶滔天,想要用龙头铡来处死他,却始终不能如愿。先是庞太师送来的丹书铁券,再是杀了柴文意可能要被株连九族,甚至会连累皇上的告诫,最终让包拯只能无罪释放柴文意。

三.罪恶滔天却不能被处罚,影视剧中给了他被雷劈死的结局。

过于强大的背景让柴文意免除死罪,但在剧中他也没有得到好下场,在出了开封府后,就被突然而至的天雷击中并劈死,也算是应了坏人必遭天谴这句话。清正廉明的包拯,终归只是人臣,上面还有天子的管束。虽然皇帝给予了他能够斩杀皇亲国戚的权利,但面对柴文意这种特殊人物,包拯也万万不敢以下犯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13

包拯,北宋名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包拯此人处事廉洁公正、性格刚毅,不随意攀附权贵,处理事情铁面无私并且英明决断,替老百姓着想,敢于抱不平,因此有“包青天”及“包公”之称号。由于包拯刚正不阿,是一个难得的好官,因此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因为民间相传包拯是黑面形象,因此他被称为“包青天”。

刚正不阿、斩尽奸佞的包拯

包拯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论是在民间传说还是各类文学小说和电视剧中,包拯一直都被塑造成一个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青天”形象。在各种各样的故事和文化形式里,包拯坐堂的开封府里都有着三把御赐的铡刀,这三把铡刀就是包拯用来惩治奸佞的武器。


第一把是龙头铡,龙头铡是一把钝刀,从名字上就可以知道这把铡刀肯定是与龙子龙孙有关的,龙头铡就是专门用来处置皇亲国戚。之所以是一把钝刀,目的就是为了让知法犯法的贵族慢慢死去,让他们忍受极大的痛苦,视为对他们的惩罚。

第二把是虎头铡,虎不同于龙,但是也有一定的权利,因此专门用虎头铡来惩治贪官污吏,用来杀一儆百,平复百姓心中怨气。

第三把狗头铡,狗头铡级别最低,是用来处置民间犯人的。随着等级的递减,铡刀也越来越锋利。

有了这三把铡刀,包拯就相当于有了“尚方特权”,大到皇子皇孙,小到平民百姓,包拯都可以依法惩治他们,可以先斩后奏,龙头铡就象征着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思想。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三件法宝,包拯才敢屡次抗旨不遵,斩尽天下奸佞。


包拯在开封府用龙头铡铡了当朝驸马陈世美,太师之子庞昱,包括自己的侄子包勉。包拯不畏皇权、不惧怕官威,不徇私枉法,甚至可以大义灭亲,刚正不阿的包拯看似无懈可击。但是,在电视剧《包青天》里,却有一个人,连包拯都不能将他绳之以法,这个人就是柴文意。

犯下滔天大罪却大有来头的柴文意

首先我们看看柴文意究竟犯了什么罪,在电视剧中的他生性残暴不仁并且无法无天。先是因为个人恩怨杀害了镇守边关的一员大将杨家声,然后又接连谋害了数条人命,他犯下这些滔天大罪后,不仅没有丝毫悔改,甚至还企图逼死自己的父亲。

就是这样一个十恶不赦之徒落到了包拯手里,包拯审判完了他的罪行之后,却不敢按照法律将以龙铡刀处以死刑,只能无奈之下将其当庭释放。

那么这个柴文意到底是什么背景,连不畏强权的包拯都不敢铡。《包青天》给柴文意设定的身份是柴王爷的嫡长子,也就是未来的小王爷。这个身份可以说是大有来头。根据探究,历史上的柴王爷,指的是五代的后周世宗柴荣,这可是一位被历代史家所称赞的“一代英主”。


柴荣胸有大志在少年时期就已经成名,后来他继承了义父郭威的后周帝位,并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在位期间,柴荣连败后蜀、南唐两国,又北伐辽国,开疆扩土没有战败过一次。

柴荣本来是最有希望终结这五代乱世的人,但是他却壮志未酬,没有完成统一大业就英年早逝了。之后他麾下的部将发动了一场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这个坐收渔翁之利的人就是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继承了柴荣的力量发动了兵变,最终才统一了全国,因此赵匡胤本人也对柴荣抱有一定的愧疚。他为了得到一个好名声,因此并没有处置柴绍的幼子柴宗训,反而将他封为“郑王”,并赐予其“丹书铁券”。后来宋太祖在太庙立下的第一条祖训,就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而还有一条则是“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诛之”。

《包青天》中的柴王爷,原型就是柴宗训郑王的后代。他不仅拥有免死的丹书铁券,而且还有宋朝太庙祖训,这就是他的两道护身符,因此即使他犯下了滔天大罪,但是并没有人能治他得罪,包括宋朝皇帝。


包拯审判完柴文意之后,得知此人罪恶滔天,自然是想要处斩他,但是就在在包拯要铡柴文意时,庞太师送来了丹书铁券,并且告诫包拯,铡了柴文意,不仅包拯要被诛九族,而且还要逼得皇上背上不遵祖训的骂名,被扣上宋室不肖子孙的名头。

封建时代的律法说到底是皇家的律法,包拯作为人臣自然不敢以下犯上,因此只能迫于无奈将柴文意释放。不过电视剧中柴文意还是为他的罪行付出了代价,在柴文意安然无恙地走出开封府之后,包拯内心十分痛恨于是跪地拜天,祈求上天秉持公理正义,惩治奸恶。

没想到的是上天接受了包拯的要求,降下了滚滚天雷,将刚刚依靠那两道护身符和祖宗庇佑侥幸逃脱包拯铡刀的柴文意劈死在开封府外,他最终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代价。

第2个回答  2020-09-18

在电视剧《包青天》中杨家一门忠义,却被潘仁美害的只剩下孤儿寡母,然而剧中的柴文意,残忍的杀了边关守将杨家生和杨老夫人,包拯迫于太祖遗诏,对他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离去,最后编剧为了正义战胜邪恶,不让包拯辞官,给它来一个让天降霹雳打死了柴文意 的结局。

 电视剧中柴文意设定的身份柴王爷的嫡长子,未来的小商王,这个身份可是大有来头的。历史上的柴王爷,指的是五代的后周世宗柴荣,这是一位被历代史家所称赞的“一代英主” 。

五代时期后周开国君主郭威早年无子嗣,便收养内侄柴荣为养子。后来改为郭姓,后世仍以柴荣习称。郭威对柴荣非常的器重,柴荣担任澶州节度使的时候,免除了人民交纳的羊毛以及服差役等负担。《册府元龟》记载:郭威褒奖柴荣“留心政道,虽米盐细务,不懈于躬亲,而会敛无名,尽思于放,能惠穷困,深协眷怀”。

陈桥兵变后,柴宗训把皇位禅让给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在太庙立下的第一条祖训“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而还有一条则是“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就是说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然犯了谋逆罪,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宋朝的皇帝们都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遗训。   《包青天》中柴王爷原型就是柴宗训郑王的后代。拥有免死的丹书铁券和宋朝太庙祖训两道护身符,这是真的无人敢惹,包括宋朝皇帝。在包拯要铡柴文意时,庞太师送来丹书铁券的时候就告诫包拯,铡了柴文意,不仅包拯要株连九族,还要得使当今皇上背上不遵祖训,宋室不肖子孙的骂名。

第3个回答  2020-08-17
背景超强,他是柴王爷的嫡长子,柴王爷是后周世宗,柴文意就相当于是一个小王爷了。
第4个回答  2020-08-19
《包青天》中柴王爷原型就是柴宗训郑王的后代。拥有免死的丹书铁券和宋朝太庙祖训两道护身符,这是真的无人敢惹,包括宋朝皇帝。在包拯要铡柴文意时,庞太师送来丹书铁券的时候就告诫包拯,铡了柴文意,不仅包拯要株连九族,还要得使当今皇上背上不遵祖训,宋室不肖子孙的骂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