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马三立老先生的对对子的歌词啊?谁知道说声哈,谢谢了!!!

如题所述

《对对子》(对春联)

马三立、赵佩如

马:作一个相声演员可不容易——首先说口齿要清晰、嗓音得好。

赵:脑筋啊还得快。

马:对,另外呀,还得有文化。当然了,相声演员不必有太高的文化。

赵:我们说相声的也没有多高的文化呀。

马:可是也需要多认识几个字。有好处,你就不错呀,你的学问就不小啊!

赵:嗨,我有什么学问啊。差的远呐。

马:哎——客气、客气,他们所有这些个相声演员当中,赵佩茹,高。

赵:嗨——高什么呀?您别捧我了。

马:哎——不是捧,在所有说相声的人里面,他们谁也比不了您。

赵:您知道。

马:......当然啦,比我那还......差点儿。

赵:不、不、不,您先等会儿吧——你是捧我呀是捧你自己呀?!——相声演员里我的学问最高,可比他还差点儿,这么说你比我们全高了?

马:其实高也高不到哪儿去,也就高那么一点儿。

赵:从哪儿看出来高呢?再者说了有学问没学问得别人说呀,有自己说的么?

马:哎——认‘ZHER’多、知道‘SIR’多。

赵:知道还‘SIR’多?

马:你到天津你打听打听——我们这名写家“华、马、严、赵”,你打听打听……

赵:你先等会儿,你说天津谁?谁?

马:你不懂啊,我们——“华、马、严、赵”,写字儿的...

赵:我不懂?我要是几岁的小孩你能把我唬住了,没经过、家大人也没告诉过,我在天津住几十年了我不知道?天津的四大名写家,华、孟、严、赵——华世魁、孟广惠、严修、赵元礼,这里哪儿有你呀?

马:我就说华、孟、严、赵啊。

赵:刚才你不是说华、马、严、赵吗?

马:我...我说错了,说错了还新鲜?是华...华、孟、严、赵啊。华、孟、严、赵、马——后续的我,华世魁、孟广惠、严修、赵元礼、甘绵阳、杜小岑、刘道元...这都是名写家...马三立...我们这些位都是名写家。

赵:您说那老几位我都知道,就您这马三立我没听说过。

马:没听说过?你是没见过我写的字儿啊,我那会儿写字儿我学华世魁华老,他那个叫什么——颜体儿啊...知道他的字么?

赵:知道啊——劝业场那块匾那不就华世魁写的么。

马:对呀,那叫颜体么,我照那个练呐...我有那什么呀,那什么呀...就那玩意...

赵:你有什么呀?你有贴饽饽呀是怎么着?

马:就...就是那个...白底儿黑字的那个...那...这么厚的一本儿...折子啊...

赵:那叫折子吗?他连帖都不懂!

马:我说帖我怕你不懂,有帖。我那会儿写字我净学...学张伯扬...

赵:谁?!

马:张伯扬啊!

赵:张伯扬?那你就不如学石慧茹了,石慧茹那艺术多好啊?

马:我学石慧茹干吗?

赵:唱单弦啊。

马:我唱单弦干吗?我是说写字——学张伯扬。

赵:张伯扬会写字吗?

马:少见多怪么,你根本没见过他老人家写的字么——北京琉璃厂,两边那字号挂的匾差不多全是张伯扬写的。

赵:对吗?你看清楚了再说——写琉璃厂那些个匾的那叫张伯英——前清的八顾,名写家张伯英。

马:张伯英?我记得有个张伯扬来着?

赵:张伯扬唱单弦的。

马:噢——对、对、对,张伯英,我跟他学呀,我要叩他么...

赵:我不懂什么叫叩他啊?

马:叩头嘛,叩头拜师嘛!

赵:你就说你拜他不就完了吗,还叩他?学这么一嘴炉灰渣子。

马:就是叩头嘛,拜师嘛,人家也看得起咱、愿意教咱——咱说膀的立的啊......

赵:你这什么词汇啊?膀的立的?大伙您听听,哪个有学问的一张嘴膀的立的?

马:我跟你转文干吗?我跟你转文你听的懂吗?这可不就大白话么。我们写字的时候得...得这样,胳膊肘不能粘桌子,这叫悬肘你懂吗?

赵:哪只手?这只手,右手知道不知道?他连哪只手写字都不知道。

马:......我这只手也行,俩手都行。

赵:我还没听说过俩手写字的呢。

马:哎,我就行啊——“双手能写梅花篆字,太后老佛爷十分宠爱,封为御儿干殿下,加封九千岁之职...”

赵:你说的这是刘瑾啊。

马:对呀,我们就是要学他老人家,他是我们上辈,我们老祖先。

赵:你怎么滥认祖先这不没有的事吗?你不姓马、你不马大学问吗?刘瑾姓刘啊,怎么会是你的祖先呐?你们祖先是马寡妇——开店的。

马:你少理我,少理我!打这儿你别理我,我告你说你赵佩如你算完了,你哪点儿都好你冲这点儿你就完了——不尊重老前辈。

赵:你算哪门子的老前辈呀?

马:我没见过你这么当面耍笑的——“你呀、你呀?”,我给人写字那会儿人家甭提多客气了——“哟嗬,您来啦?请坐!”那么多人都站着呢单给我找一座,“请坐,快、快,倒茶...给对碗热的...”

赵:还对碗热的?真够渴的。

马:“端面去!”

赵:您瞧这吃喝吧——端面去?当初请华士魁写字的时候没一个端面的啊!人家都是酒席,到他这儿一碗单勾卤全打发了。

马:我不在乎那碗面,我主要在乎人这心——“端面、端面!快,给包蒜...”大个的、整头的紫皮儿蒜随便吃、不限制!

赵:嗬——您瞧您这口儿,包蒜...弄一嘴蒜气哄哄的?这什么写字的呀?

马:你甭管吃什么啦,就说我给人买卖家开张写的那副对联,好——北京,四九城轰动啦——“了不得啦!马大学问呐,这词儿写的可太好啦!哗——!”

赵:您那是什么词儿啊这么轰动?那一定是出奇了?

马:买卖家开张啊——上联是“生意兴隆通四海”...

赵:好、好、好——下联是“财源茂盛达三江”吧?

马:哎?我写这对子的时候你看见了?

赵:我多咱看见了?

马:没看见你怎么把我的词儿记住了?

赵:你的词儿?你别不害臊了!打你母亲还没结婚就有这对子了!你的词儿?

马:好!好!你...你...有本事你别走,你等着、你等着...

赵:怎么着,找人打架?

马:你就在这儿,你随便出个上联我马上能给你接下联!

赵:你懂什么叫对子么?

马:我当然懂了我干吗的呀,对子嘛——这边五个、那边也五个,这边十个、那边也十个,这边五十、那边也五十,这边五百、那边也五百...

赵:我还没听说过一边五百的对子呢——没那么高的房顶你往哪儿挂呀?它对字对字嘛,废话,一边五个、一边七个那叫什么玩意儿啊?得对字你知道么?

马:我当然知道了,对字吗,这你难不倒我,我懂啊,我干这个的。

赵:比如说我们上联有个上,你对什么?

马:下呀!这...嗤...上对下么,这还用问么,死归对儿啊——上对下么,前对后、高对低、左对右、老对少、文对武啊,你呀不行。

赵:我上联有个天?

马:地呀!你考我,嗤!天对地呀!这还用说吗——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开市大吉、万事亨通...

赵:得、得、得,您瞧哪有有学问的人这模样啊?

马:讲义、讲义!

赵:甭讲义,我上联有个言?

马:盐啊?我给你对醋,盐要对酱那算砸了,盐——咸了、酱也是咸的。盐我这儿对醋,油盐酱醋,五味调和。

赵:我上联有个好?

马:好——歹呀,好要对坏那算栽了,歹,好歹贤愚,这是一个成(Ceng)语。

赵:成语!我上联有个事。

马:仕?我给你对炮,你那儿支仕,我拨炮,你跳马,我出车...

赵:好么又下上了,我这五个字连起来就是“上天言好事”。

马: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灶王龛,我四岁就会,俗套子活。

赵:什么你四岁就会呀?你对回宫降吉祥了吗?我说上你对的什么?

马:下。

赵:天?

马:地。

赵:言?

马:...醋。

赵:好?

马:...歹。

赵:事?

马:...炮。

赵:上天言好事?你那个呢?

马:下——地——醋——歹——炮。

赵:你让大伙听听这叫什么玩意儿?

马:下地的时候那醋把炮逮着了,逮它么。

赵:不象话!你这叫什么对子啊?

马:不象话呀,就这个、就这个,这怨你、这怨你你知道么,你这叫发坏,成心往外掏坏,上天言好事你不一块说,你一字一字地往外蹦,你跟我这儿破闷儿玩儿,弄一下地醋歹炮这赖谁呀?这得赖你,你这叫蔫损坏!各位,马大学问这就算栽了么?不是——纯粹是你蔫损坏!别这样,咱们之间别过这个,咱跟咱甭来这个,学点儿好,学点儿好的,哎——学唱戏罗倌别学泼皮烂人嫌。

赵:行、行,算你有理,那我可说上联了。

马:你随便说,只要你能说出来我就能给你对下句,我要没词儿了、我说不上来了...我...给你一毛钱。

赵:我要你一毛钱干吗?那我可说上句了?

马:你敞开了说,你照一百个字儿说!

赵:一百个字儿?我没那么长的气儿。你老觉得字多就难,不对,字越少越难说——你听这个,俩字儿——羊肉。

马:完啦,嗤!萝卜。

赵:我这可有讲究,羊肉它是个吃物。

马:萝卜也是吃的呀——羊肉熬萝卜多好啊。

赵:哦——你再听这个——胡琴。

马:萝卜(锣钹)。

赵:你这可不象话——胡琴是个乐器。

马:锣钹呀——敲的那锣、打的那钹。

赵:哦——你再对——绸缎。

马:萝卜(罗布)。

赵:绸缎是布匹。

马:是啊,罗布呀,纱罗洋纺、尼龙布匹呀。

赵:岳飞。

马:萝卜(罗布)。

赵:你这不象话,岳飞你也对萝卜?岳飞是个英雄。

马:罗布啊——《木莲僧救母》,木莲僧是谁呀?

赵:傅罗布...

马:噫!着啊——忠臣配孝子!

赵:你嘀咕什么呀?再听这个——一二三四五六七。

马:这怎么回事儿?

赵:就为躲你那萝卜,我要是六个字你来仨萝卜就算对付了,我这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七个字,你横不能来仨个半萝卜吧?

马:一二三四五六七呀——萝卜快了不洗泥!

赵:你这叫什么对子啊?

马:没有一个字俩字的最少仨字儿。

赵:好,我说一个仨字儿的——马牙枣。

马:羊角葱。

赵:我这马牙枣可是吃的。

马:羊角葱也是啊!

赵:能对的上吗?

马:太能了,你瞧啊马牙、羊角,枣、葱——马牙枣八月的、羊角葱二月的,马牙枣秋天的、羊角葱春天的,马牙枣树上的、羊角葱地上的,马牙枣红的、羊角葱绿的,马牙枣甜的、羊角葱辣的,马牙枣...

赵:你怎么那么贫啊?碎嘴子!告你我这可还能加字——马吃马牙枣,马牙枣熟了掉在地上让马给吃了。

马:羊啃羊角葱。羊角葱在地上长着让羊给啃了。怎么样?

赵:哦——!好!

马:嘿嘿——“虽不中,而不远矣,不知未矣...”

赵:慢点晃,晃多了它可泻黄啊。你听这个——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

马:怎么意思?到底往哪儿飞呀?

赵:这不是胡说,北雁南飞——北边的大雁朝南边飞,翅膀朝哪边?东西,它不可能不动啊,飞的时候是上下飞的,所以叫——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

马:听我的,下联有了、下联有了、下联有了。

赵:有了你倒是说呀!

马:——前车后辙两轮左右走高低。

赵:哦——上下?

马:高低。

赵:高低?

马:上下,嘿嘿——“虽不中...”

赵:“...而不远矣。”

马:哦?这个也泻了?

赵:嗨——!你再听这个——小老鼠偷吃热凉粉。

马:改大白话啦,不象话。没劲。

赵:没劲呀?你别看它话白这里可有学问——小老鼠,有这么大的老鼠叫什么?

马:叫老鼠。

赵:有这么小的呢?

马:它也叫老鼠。

赵:它老么?

马:它不老。

赵:它叫什么?

马:它叫老鼠。

赵:你能叫它少鼠么?

马:不能。

赵:有在锅里炒着吃的凉粉它叫什么?

马:它也叫凉粉。

赵:它凉么?

马:它不凉。

赵:它不凉它叫什么?

马:它叫凉粉。

赵:对呀——所以这就叫“小老鼠偷吃热凉粉”。

马:听我的——短长虫缠绕矮高粱。

赵:你这又怎么讲呢?

马:短长虫——有这么长的长虫你叫它什么?

赵:长虫。

马:有这么短的长虫你叫它什么?

赵:三寸长的那也叫长虫。

马:它长么?

赵:它不长。

马:不长它叫什么?

赵:它叫长虫。

马:矮高梁——有一人多高的高粱叫什么?

赵:叫高粱。

马:有刚发芽的高粱你叫它什么?

赵:也叫高粱。

马:它高么?

赵:...它不高。

马:它叫什么?

赵:...它叫...高粱。

马:对呀——这就是“短长虫缠绕矮高粱”,上联是有小有老、有凉有热,下联是有短有长、有矮有高,嘿嘿——“虽不中..."

赵:你一会儿不晃你难受是不是!这回我再说一个字多的,听着啊——说"空树藏孔、孔进窟窿、窟窿孔、孔出窟窿、窟窿空"。

马:又改绕口令啦?

赵:谁说这是绕口令啊,我这上联有讲——话说孔圣人周游列国,有这么一天啊走到一片荒野里,突然天降大雨,没有地方躲呀,可巧路边啊有棵老树,圣人啊就藏在树窟窿里——这叫"空树藏孔、孔进窟窿","窟窿孔"呢——树窟窿里有了孔圣人了,这不是"窟窿孔"么;"孔出窟窿"——雨停了,圣人出来了,所以叫"孔出窟窿","窟窿空”呢——圣人出来了,树窟窿空了,所以就是"空树藏孔、孔进窟窿、窟窿孔、孔出窟窿、窟窿空"。

马:哎-哎-哎!缓气呀!好么,差点儿憋死!听我的——“日吧嗒、哐哗啦、喀嚓、扑通、哎哟、卜卜卜、滋滋滋”

赵:你这儿发疟子啊?!不象话!

马:怎么不象话啊?

赵:字数对不上,不是缺一个就是多俩?

马:不可能,你那多少字儿?

赵:你数啊——"空树藏孔、孔进窟窿、窟窿孔、孔出窟窿、窟窿空"。十八个字儿。

马:你瞧我这个,它要是十七个、或者是十九个字儿,那叫什么玩意——“日吧嗒、哐哗啦、喀嚓、扑通、哎哟、噗噗噗、滋滋滋”

赵:也是十八个字儿,可怎么讲呢?

马:你听着啊——想当初啊,就在这个去年夏天...

赵:你这叫什么话?去年夏天怎么叫想当初啊?

马:我听人家讲什么事儿都爱说想当初啊?

赵:人家那说的是古时候的事儿,你这个去年夏天那不叫想当初。

马:就是去年夏天的事,在我们的院子里呀苍蝇、蚊子、跳蚤、蛾子、小咬、知了、马蜂啊、呱呱枣儿啊、燕么虎啊、屎壳郎啊满院子这么一通乱飞...

赵:好么!

马:"日吧嗒"——一只屎壳郎啊撞我们家纱窗上了,日——吧嗒;"哐"--我一害怕把茶杯淬了,哐——"哗啦"——把沙锅砸了--哗啦;"扑通通"——我解炕上掉地下了--扑通通,"哎哟哟"——硌着我腰了--哎哟哟,"噗噗噗"——我摔出仨屁来,"滋滋滋"——崩死仨耗子。

赵:你别挨骂了!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475303.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04
相声《对对子》

文本:

甲 你们是做什么生意的?

乙 说相声的。

甲 噢!我知道啦!就是相貌的相字,声音的声字,讲究说学逗唱,对不对?

乙 对对!您怎么知道呢?

甲 对吗!我不知道还成?

乙 您怎么就应当知道呢?

甲 您不知道,因为我也是说相声的,怎么不应当知道?不知道成吗?

乙 噢!原来哥儿俩同行,失敬了?

甲 岂敢!岂敢!

乙 您跟谁在一块儿呢?怎么今天这么闲着,没做买卖去?

甲 我现在不说相声了,改行啦!

乙 噢!您改行啦?改的是哪一行?今天没有事?

甲 我今天特地来给您帮忙。

乙 我先谢谢您的高情美意!

甲 好说!好说!全是自己弟兄不必客气。

乙 您到底改的是哪一行?干什么又改行呢?

甲 说相声这碗饭,实实在在的不好吃。

乙 怎么?您说说我听听。要是说得对,等过几天我也改行,请您给我维持一下。

甲 好吧!那没有什么,只恐怕您不成。

乙 什么事我不成?请您先说一说我听一听!

甲 好!您听听:我改的这一行是临时的买卖。

乙 什么呀?

甲 现在不是腊月了吗?

乙 是呀。

甲 我会写一笔好字,您知道吧?

乙 我不知道!

甲 您真不知道吗?

乙 我真不知道!咱们二位不认识我怎么会知道?

甲 对呀!我忘啦!(稍一顿)可是话又说回来了,您当真的不认识我吗?

乙 当真不认识!

甲 果然不认识?

乙 果然不认识!

甲 哎呀!

乙 怎么啦?

甲 要唱!

乙 别打哈哈!

甲 对啦,别打哈哈!

乙 可是您会写字又怎么着呢?是给人家衙门里当书记去吗?

甲 不是!不是!我改的是卖对子。

乙 噢!您改的是卖对子,就是年下家家门口贴的红对子?

甲 对啦!

乙 好哇?年下卖对子可真是好买卖。您全写的什么词儿呢?

甲 我这对子词儿,并不是平常人家所写的什么“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这些俗而且厌的词句。

乙 那么您用什么新词呢?

甲 我这对子词儿全是新编。

乙 嗬!这一说您的肚子里真叫不错!真有一点儿学问,不然能自己编对子词吗!可有一样,我听见朋友讲究过,做对子可并不容易的,必须要对仗工整,平仄分明。别打哈哈,要是做得不好写出去叫人家会做的人看了,可难看哪!

甲 那是一定!我告诉你吧兄弟,没有金钢钻决不敢做瓷器活儿!你忘啦!去年不是英国使馆请我去做对子?

乙 对啦!可是那一回你怎么去的,做的是什么词?我全不知道!

甲 我告诉你,那天我到使馆,那位公使迎接出来,见了我非常的欢迎,他耍着洋腔,好似作诗念平仄似的说:“XXX(此处谁说就用谁的名字)久仰大名,如雷震耳!今天可见着你了!好好!快快地请到客厅里边坐,洋使唤小子!快去给X先生弄咖啡去。”

乙 一个公使怎么叫他们听差的“洋使唤小子呀”?

甲 那是在心里说。

乙 好!这就是公使欢迎你吗?

甲 是呀!你不信是怎么着?

乙 我信!我信!请您说吧!

甲 把我让到客厅里,吃了两碗咖啡,先让我说两个笑话,他们的洋太太也出来了,听了我的笑话,把他们乐得直往起蹦。

乙 这是公使吗?公使还蹦哪?

甲 不是公使,是公使的狗。

乙 我说哪,公使虽然听了可笑的笑话也不能蹦起来呀!

甲 那个小娘们听得直抿着小嘴笑,那小眼睛直跟我吊线。

乙 这是公使太太?

甲 不是公使太太,是我媳妇!

乙 噢!那就是了!

甲 说完了两个笑话,那公使非常的欢喜。当时便给了我五十元现大洋,那公使太太给了我一百块。

乙 嗬!这一说公使太太比公使开通啊?

甲 可不是嘛!然后公使又对我说:“听说你会写对子!是真的吗?”

乙 你说什么?

甲 我说:“不敢!不敢!只草草的瞎写一气,哪里敢说会写!”

乙 那么公使说什么?

甲 公使说:“好!请你不要客气!现在我的这里正短一副大对子,请你给写一写吧!写好了我要寄到我们国里去,我们国王要是看着好,一定要接你到我们国里去玩玩。”我说:“好吧。”说着那一个洋使唤小子拿出一张上等的贡宣纸来,又拿出笔墨砚来,把纸铺在大桌子上,我刚要往纸上写,那个公使赶忙的就把我的手托住了。

乙 又不让你写了吧?

甲 不是!是问我写什么词,公使说:“你写什么词句?可不要那俗的!”我说:“您看着吧,俗不了!”说着我拿起笔来就写。

乙 你上联写的是什么?

甲 我上联写“英名千古普照世界”,外国人看了非常的欢喜,又拿出一百块来给我。

乙 嗬!真美!

甲 又写下联。

乙 下联写的是什么?

甲 下联写“国家万载永乐太平”。外国人看了更喜欢了,又拿二百块来,直伸大拇指头,耍着洋腔说了两声“好”!

乙 真不错!上下联还有“英国”两个字。

甲 这也有理,这叫“凤顶格”,你知道吗?

乙 我不知道!

甲 写完了这对子,又拿出一张纸来,叫我写个横幅,说:“这幅对子是给我们国王的,我不敢求你写对子,请你给写一张横幅吧!”

乙 瞧瞧!公使全不敢求你写对子。

甲 我一看这横幅写四个字很好。

乙 你写的是什么呢?

甲 我把笔蘸好了墨,一挥面就,写完了外国人说:“来呀!”

乙 不用说是给你洋钱。

甲 说:“把洋钱全留下,把他给我打出去!”我一声没敢言语,我就跑啊!

乙 怎么写完了不但不给钱反倒把你打出去呢?

甲 不能不打呀!

乙 你写的是什么?

甲 我那四个字写得真好!写的是“卷毛绿眼”!

乙 嘿!我再考你一个,有一家两口子,全是瘸子,要一副对联。

甲 公母俩全是瘸子?好!你听着!上联是:“男行走风摆荷叶。”

乙 怎么讲?

甲 当然有讲!你想瘸子走道一摆一摆的不是?

乙 是!

甲 这上联是说他走道如风摆荷叶一般。

乙 下联呢?

甲 “女卧床长短不齐。”

乙 怎么讲?

甲 我问你瘸子腿一般长吗?

乙 不一般长。

甲 还是呀!说他躲在床上是一长一短不齐,不对吗?

乙 对!一个人是拉洋车的,也要一副对子!

甲 拉人力车的?

乙 对啦!

甲 你听着:“两腿如飞脊背向上。”

乙 下联!

甲 “一脚蹬空爷面朝天!”

乙 怎么讲?

甲 上联是说他拉起车来,两腿如飞一般的快。

乙 脊背向上呢?

甲 他低头拉车,不是脊背向上吗?难道说拉人力车的还仰着脸吗?

乙 对!对!什么叫“一脚蹬空仰面朝天”?

甲 他跑得太快了,忽然一步没站住,躺下了,不是“一脚蹬空仰面朝天”吗?

乙 好!还有!一个开汽车的,也要一副对子!

甲 开汽车的?

乙 对啦!

甲 你听着!上联是:“两手动机关汽车飞走去。”

乙 下联?

甲 “一眼没看到行人趴下来。”

乙 还有一个开电车的!也要一副对联!

甲 又有一个开电车的?好!上联是:“脚铃当当响。”

乙 下联?

甲 “车下哼哼声!”

乙 车下边哼哼什么呀?

甲 轧了人啦!

乙 有两个唱戏的,也要一副对子。

甲 两个唱戏的?

乙 两上唱戏的,也要一副对子。

甲 两个唱戏的?

乙 对啦!

甲 好!你听着,上联是:“台下少柴无米。”

乙 下联呢?

甲 “台上富贵风流!”

乙 又有两上唱戏的结婚,可是这两个唱戏的女的是唱老生的,男的是唱花旦的,也要一副对子?

甲 怎么净这样不好弄的对子?

乙 对啦!您说吧!

甲 上联是:“在台上是假男假女。”

乙 下联呢?

甲 “到家下成真阴真阳。”

乙 有一个要帐的人,非常的厉害,到一家去要帐,这家也非常可恨,偏不爱还帐,这也要一副对子!

甲 你听着!

乙 你说吧,我听着哪!

甲 上联是:“催马拧枪赛霸王之勇来要帐。”

乙 下联呢?

甲 “稳坐家中用孔明妙计不还钱!”

乙 天桥戏棚的女戏子,你也给她们做一副对子。

甲 就是天桥大棚的唱戏的?

乙 啊!

[NextPage甲骨文剧本网]

甲 “此出彼入这唱那唱。”

乙 下联呢?

甲 “破衣烂帽爱穿不穿!”

乙 怎么讲?

甲 你瞧她们唱戏的全是这儿一出那儿一出,出这个戏园子门,进那个戏园子门,这就叫,彼出彼入这唱那唱!

乙 下联呢?

甲 她们的行头是戏棚里预备,没有好的,全是些破烂的,这就是:“破衣烂帽爱穿不穿。”

乙 好!你再给唱坤书的做一副对子!

甲 就是那女子唱大鼓的?

乙 对啦!

甲 上联是:“慢启朱唇出妙曲。”

乙 下联呢?

甲 “轻敲擅板放佳音!”

乙 您给窑子也写一副对子!

甲 窑子不一样,有头等小班,二等茶室,三等下处。

乙 您先写头等小班的!

甲 头等小班的上联是:“鼓打二更你欢我爱一处乐。”

乙 下联呢?

甲 “鸡鸣三唱人离财散两分开!”

乙 二等茶室呢?

甲 二等茶室的对子,上联是:“兰房夜夜迎旧客。”

乙 下联呢?

甲 “闺阁日日接新人!”

乙 三等下处呢?

甲 三等下处就差一点了!

乙 那也要说一说!

甲 “XXXXXX。”(此句删去六个字)

乙 下联呢?

甲 “XXXXXX。”(此句删去六个字)

乙 茶馆也要一副对子!

甲 就是那大茶馆子!

乙 对啦!

甲 上联是:“南山采得高龙井。”

乙 下联呢?

甲 “北海汲来水底泉!”

乙 药铺也要一副对子!

甲 药铺?

乙 啊!

甲 上联是:“架上有丸散均为长生妙药。”

乙 下联呢?

甲 下联是“壶中藏膏丹俱是不老仙苓!”

乙 理发馆也要一副对子!

甲 就是剃头的铺子?

乙 对啦?

甲 可以!上联是:“推光犹如耕地。”

乙 下联呢?

甲 “剃头好似打柴!”

乙 澡堂子也要一副对子!

甲 洗澡的地方?

乙 对啦!

甲 上联是:“进门来好像打架。”

乙 怎么会像打架?

甲 洗澡的人进门摘帽子脱衣裳,不是像打架吗?

乙 对!下联呢?

甲 “出堂去满面放光!”

乙 戏园子也要一副对子!

甲 戏园子的对子可难一点!

乙 怎么?

甲 戏园子的对联太多了,所说的话全被前人占去了,所以很难,我做一个看,可不一定好!

乙 可以可以!您说一说!

甲 上联是:“虽然假哭假笑是真面目。”

乙 不错!下联呢?

甲 “即使新腔新调用古衣冠!”

乙 还对付!可是我这样的问你,上下联只你一个人去做,容易得多,我出一个法子好不好?

甲 你说吧!什么法子?

乙 我出上联,你管下联好不好?

甲 好!那没什么!你说吧!

乙 “忠厚传家久。”

甲 “诗书继世长。”

乙 “春风和煦千门柳。”

甲 “暖雨晴开一径花。”“春风春月春光好,人德人心人寿长”;“五风十雨皆为瑞,万紫千红总是春”;“五族共和斯为民国,一阴乍转即是新年”。就是这个呀!得啦,您家里呆一呆去吧!这对子谁全知道,要不然花四枚铜子到大街书摊上买一本,有好几百副。

乙 别打哈哈!

甲 对啦!您说点新鲜的。

乙 好!“笔筒。”

甲 “夜壶。”

乙 什么夜壶哇!不好!

甲 不能对夜壶哇?

乙 不能对夜壶!

甲 那么对什么?

乙 我知道你呀!我要说了还用你对!

甲 “箭囊!”

乙 这个好!一文一武,“笔筒”对“箭囊”。我再说一个:“马牙枣。”

甲 我对“羊角葱”。

乙 咱们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对一对看,能不能对上。

甲 可以!可以!

乙 我的“马”。

甲 我对“羊”。

乙 我的“牙”。

甲 我对“角”。

乙 我的“枣”。

甲 我对“葱”。

乙 好!我还有!

甲 你说!

乙 “风吹穿棂纸犹如放屁。”

甲 “雨打房檐瓦好似撒尿。”

乙 我的有讲解。

甲 我的也有讲解。

乙 我的是窗户上漏了一个小窟窿,夜风一吹,噗噗的一响就如同放屁一样。

甲 我的雨打在房檐瓦上,滴滴答答的往下流水,就好像撒尿一般。

乙 “因火为烟若不抛去终是苦。”

甲 “官舍是馆入难回头怎为人。”

乙 我的有讲解。

甲 我的也有批语。

乙 我的说是因火合在一处是一个烟字,若要不能抛了,终归落一个苦字,这是说吸大烟的。

甲 我的说是官舍合在一处是一个馆字,就是鸦片烟馆,入进去如难回头,就不能成一个人了。

乙 你对得真不错!

甲 什么话呢!我学过这个。我跟你一说你就知道我是怎么样了:做诗讲究平仄声,分韵。诗韵分平(上平、下平)、上、去、入四声,上平的诗韵是东冬江支微鱼虞齐佳灰真文无寒删十五韵,下平的诗韵是先萧肴豪歌麻阳庚青蒸龙侵覃盐咸等十五韵,上声的诗韵是董肿讲纸尾语X(上鹿下吴)荠蟹贿轸吻阮旱潜铣X(上竹下条)巧皓哿马养便回有寝感俭X(左豆右兼)等二十九韵,去声的诗韵是送宋绛寘未御遇霁泰卦队震问愿翰谏霰啸效号个祃漾敬径宥沁勘艳陷等三十韵,入声的诗韵是屋沃觉质物月曷黠屑药陌锡职缉合叶洽等十七韵,这是做诗用的。要是对对子容易多了,什么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我告诉说吧,我研究这很有几年了,你如何考得住我!

乙 就听你这一说,倒是一个行家了,虽然这样,我还是要考一考你。

甲 请你考!

乙 我出“上”。

甲 我对“下”!

乙 我出“南”。

甲 我对“北”!

乙 我出“左”。

甲 我对“右”!

乙 好!你听着!

甲 你说吧!

乙 “北雁南飞左右两翅飞上下。”

甲 嗬!全叫你一个人给用了,好!我对:“东车西去前后二轮走高低。”

乙 拆开对一对。

甲 可以!

乙 “北雁。”

甲 “东车。”

乙 “南飞。”

甲 “西去。”

乙 “左右。”

甲 “前后。”

乙 “两翅。”

甲 “二轮”。

乙 “飞上下。”

甲 “走高低。”

乙 好!我还有!

甲 你说!

乙 “红粉佳人。”

甲 我对“白面书生”。

乙 我要添字。

甲 我也加字。

乙 “红粉佳人,鬓边斜嵌一枝嫩海棠。”

甲 “白面书生,腰间正插半截老山药。”

乙 我的是说一个佳人鬓边戴着一枝海棠花。

甲 我的是说一个学生裤腰带上插着半截山药。

乙 腰里带着山药做什么用?

甲 因为这个学生上菜市买东西,买得太多了,没有法子拿,就把半截山药插在裤腰带上了。

乙 我还要添字。

甲 我也要加字。

乙 “红粉佳人,鬓边斜嵌一枝嫩海棠,有三五十朵花。”

甲 “白面书生,腰间正插半截老山药,带七八百根须。”

乙 “红粉佳人,鬓边斜嵌一枝嫩海棠,有三五十朵花,失去海棠花瓣两个。”

甲 你是多少字?

乙 咱算一算!粉红佳人鬓边斜嵌一枝嫩海棠有三五十朵花失去海棠花瓣两个,一共是二十七个字。

甲 你听着!

乙 好!你说吧!

(甲乙二人均用手指记数)

甲 “白面书生腰间正插半截老山药带七八百根须丢了山药嫩豆二枚。”

乙 “风吹荷叶如卷饼。”

甲 “雨打菱角疙瘩汤。”

乙 有干的有稀的省得噎死。

甲 你喝口吧。

乙 还有“锅漏漏干船漏满。”

甲 “灯吹吹灭火吹焰。”

乙 “船载货物货重船轻轻载重。”

甲 “丈量地土地长丈短短量长。”

乙 “墨童研墨墨抹墨童一目墨。”

甲 “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乙 “鹭鸶啾藕戏银鱼鱼白水白鸟白白白白。”

甲 “印度唐山去挖煤人黑煤黑窖黑黑黑黑。”

乙 “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

甲 “妞妞轰牛牛拧妞妞拧牛。”

乙 “南大人向北征东杀西退。”

甲 “春掌柜卖夏布秋收冬藏。”

乙 “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

甲 “二更鼓两面锣哐哐哐哐。”

乙 “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塔。”

甲 “五台山上有五台台台台台。”

乙 总算能对。

甲 没叫你问短了吧?

乙 没问短。

甲 该我出个上联了吧?

乙 今天我有事,对不起您明天再对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