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区别和论争

区别和论争请分开回答!区别是区别,论争是论争!

一、区别

1、概念不同

今文学派是两汉间以儒家经书研究而形成的学派,它的出现需溯源至秦始皇的思想政策。今文经,则指汉初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经典。

古文经学,是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籍的学术流派。与“今文经学”相对。古文经,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儒家经书。

2、形成方式不同

今文经指汉初由儒生口传,并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籍。

古文经指汉代前期从民间征集或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用先秦古籀文字写成的经籍。

3、对孔子态度不同

今文经学认为六经皆孔子所作,视孔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以董仲舒、何休等为代表,最重《春秋公羊传》

古文经学崇奉周公,视孔子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偏重训诂,与现实政治问题联系较弱;以刘歆、贾逵等为代表,最重《周礼》

4、经典顺序不同

今文经学视孔子为教育家、思想家,所以将五经顺序定为《诗》、《书》、《礼》、《易》、《春秋》,由浅入深;

古文经学视孔子为史学家,将五经顺序定为《易》、《书》、《诗》、《礼》、《春秋》,按时间顺序排列。钱穆先生认为今古文经学之争始于利益之争,当是定论之言。

5、兴盛衰落不同

汉武帝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学,今文经学长期垄断汉代官学。后今文经学逐渐陷入了僵化和烦琐,且又与谶纬结合,流于妄诞,西汉后期见衰。

古文经学却不断发展壮大,王莽当政时一度得立学官,东汉后期逐成压倒今文经学之势。

汉末,古文经学家马融、郑玄兼采今、古文之说,今、古文之争遂息。至清代,今、古文经学之争再起,古文经学的治学路数为乾嘉学派和章太炎等所发扬,今文经学则为常州学派所复兴,并最终成为康有为推动变法维新的理论依据。

二、争论

1、西汉末年论争

汉哀帝时,刘歆领校秘书,发现古文经不但文字与当时立于学官的博士本有异,而且有的博士本定为今文经。他指责今文经为秦代焚书之余,残阙不全。

基于此,刘歆请立古文经《毛诗》、《左传》、逸《礼》于学官。因遭到太常博士群起反对,刘歆离开京都。这是今古文经学的第一次重要争论。

西汉末,王莽欲篡权,提出“王田”的主张,要将土地收归国有,利用《周礼》关于井田制的说法,以为现论依据。《周礼》属古文经,古文经学地位因得以提高。平帝时,立五个古文博士,以与今文经学对抗。

2、东汉初年的争论

东汉初刘秀利用谶语巩固政权,即位后,倡今文,废古文。谶纬之风影响了东汉经学的今古两派。

东汉光武帝立今文经十四博士,再次确立今文经学在官学中的统治地位。但是尚书令韩歆上疏,欲为古文《费氏易》、《左氏春秋》置博士。

博士范升反对,与韩歆等争论,并奏《左氏》错失十四事,不可采三十一事。学者陈元上书与范升辩论,认为左丘明亲受业于孔子,其书弘美,宜立博士,书凡十馀上。

光武帝乃立《左氏》博士,诸儒议论喧哗,从公卿以下,多次在朝廷上争论,终于又被罢废。汉章帝时,贾逵(公元 30~101)作《长义》四十一条,说“《公羊》理短,《左氏》理长”,为古文经张目。博士李育乃作《难左氏义》四十一事,以《公羊》难逵。这是今古文经学的又一次重要争论。

汉章帝赞同贾逵的主张,诏诸儒选高材生从逵受《左氏》、《谷梁》、《古文尚书》、《毛诗》,四经遂行于世。东汉马融(公元79~166)以古学授郑玄,玄遍注群经,于是郑、贾之学流行数百年,为诸儒所宗。

3、唐宋时的争论

唐代,太宗诏使国子祭酒孔颖达统一异说纷纭的南北经说,撰定《五经正义》一百八十卷,使明经取学者屏弃今古文的门户之见,自出亲意,宋人抛开旧注,直接往经文中寻求义理,敢于怀疑和独立思考,遂成为“宋学”。明代经学衰弱,少有建树。

4、清代

直至清代,乾嘉学者所用方法,称为“汉学”、“朴学”,无论吴派、皖派、扬州学派,皆与古文经学为近。

惟常州学派上承汉代的今文经学,依据《公羊传》及董仲舒、何休等人著作,借阐发孔子“微言大义”表达自己的历史哲学和政治态度,影响及于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思想家。

5、近代章太炎是古文经学的著名大师。 古文经学的特点是讲文字训诂,明典章制度,研究经文本身的涵义,不讲“非常疑义可怪之论”及“阴阳灾异”。

古人以后,经学今古文之争遂告结束。然作为不同的治学方法与对待古代思想文化典籍的不同态度,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影响并未结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文经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今文经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5

今文经与古文经的差别:①记录文字不同。②篇章有差异。

③对经书内容的解释和对古代制度的说法往往不一致。

④今文斥古文传授系统可疑,古文斥今文抱残守缺。


章炳麟(1869~1936,号太炎),主张革命,政治立场激进,在学术上却以古文经学反对康有为的今文经学。

晚清今文经学一度复兴。康有为(1858~1927,字长素),近代今文经学大师。著《新学伪经考》,谓古文经皆出刘歆伪造,是新莽一朝之学,“非孔子之经”;又著《孔子改制考》,尊孔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以孔教名义鼓动变法。

举例:

今文、古文《尚书》及其真伪问题

     1、今文《尚书》

    今文《尚书》由伏生传授。伏生,亦叫伏胜,济南人,故秦博士,专治《尚书》。秦始皇焚书时,伏生把《尚书》藏在墙壁里,后来兵乱流亡。汉文帝时,使掌故晁错前往受《尚书》,亡数十篇,只得29篇(其中一篇是《书序》,实际只得28篇)。由于伏生所传《尚书》是用当时通行文字即隶书写成,所以叫《今文尚书》,也称为伏生本。

《今文尚书》28篇,大部分被司马迁采入了《史记》。从文辞上看,虽用汉代通行文字,但文辞艰涩,诘屈聱牙,义奥难懂。与商周以后的文辞截然不同。因此,《今文尚书》是真《尚书》。

 今古文师法之不同。廖平曰:“今学祖孔子,主《王制》;古学祖周公,主《周礼》;今学为孔子晚年之说,古学为孔子壮年之说;今学为经学派,古学为史学派;今学出于齐鲁,古学出于燕赵;今学守专门,古学多异说。——林尹《中国学术思想大纲》

古文《尚书》

     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刘余扩建宫室,拆毁孔子旧宅,从墙壁里得《书》的竹简。经孔安国整理,比《今文尚书》多出16篇。因为它是汉以前的古文(蝌蚪文字)写成的,故称《古文尚书》。汉武帝时,《古文尚书》虽未被列于学官,但在私下流传,从未中断。东汉时古文经学盛行。贾逵所传授的《古文尚书》就是孔安国所传授的《古文尚书》。

古文尚书》也是真《尚书》。其中也被司马迁采入了《史记》。汉代传授今文《尚书》的称今文学家;传授古文《尚书》的称古文学家。由于他们对《尚书》的研究方法不同,形成《尚书》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今文学派注重阐述微言大义,解说烦琐,并且严守家法师法;古文学派则注重文字训诂,考订制度、名物。

追问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论争?

追答

图片上的就是论争,有区别才有论争,两个学派争什么,争观点不同的地方。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1-19

今文经与古文经的差别:①记录文字不同。②篇章有差异。

③对经书内容的解释和对古代制度的说法往往不一致。

④今文斥古文传授系统可疑,古文斥今文抱残守缺。

向左转|向右转

章炳麟(1869~1936,号太炎),主张革命,政治立场激进,在学术上却以古文经学反对康有为的今文经学。

晚清今文经学一度复兴。康有为(1858~1927,字长素),近代今文经学大师。著《新学伪经考》,谓古文经皆出刘歆伪造,是新莽一朝之学,“非孔子之经”;又著《孔子改制考》,尊孔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以孔教名义鼓动变法。

举例:

今文、古文《尚书》及其真伪问题

1、今文《尚书》

今文《尚书》由伏生传授。伏生,亦叫伏胜,济南人,故秦博士,专治《尚书》。秦始皇焚书时,伏生把《尚书》藏在墙壁里,后来兵乱流亡。汉文帝时,使掌故晁错前往受《尚书》,亡数十篇,只得29篇(其中一篇是《书序》,实际只得28篇)。由于伏生所传《尚书》是用当时通行文字即隶书写成,所以叫《今文尚书》,也称为伏生本。

《今文尚书》28篇,大部分被司马迁采入了《史记》。从文辞上看,虽用汉代通行文字,但文辞艰涩,诘屈聱牙,义奥难懂。与商周以后的文辞截然不同。因此,《今文尚书》是真《尚书》。

今古文师法之不同。廖平曰:“今学祖孔子,主《王制》;古学祖周公,主《周礼》;今学为孔子晚年之说,古学为孔子壮年之说;今学为经学派,古学为史学派;今学出于齐鲁,古学出于燕赵;今学守专门,古学多异说。——林尹《中国学术思想大纲》

古文《尚书》

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刘余扩建宫室,拆毁孔子旧宅,从墙壁里得《书》的竹简。经孔安国整理,比《今文尚书》多出16篇。因为它是汉以前的古文(蝌蚪文字)写成的,故称《古文尚书》。汉武帝时,《古文尚书》虽未被列于学官,但在私下流传,从未中断。东汉时古文经学盛行。贾逵所传授的《古文尚书》就是孔安国所传授的《古文尚书》。

古文尚书》也是真《尚书》。其中也被司马迁采入了《史记》。汉代传授今文《尚书》的称今文学家;传授古文《尚书》的称古文学家。由于他们对《尚书》的研究方法不同,形成《尚书》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今文学派注重阐述微言大义,解说烦琐,并且严守家法师法;古文学派则注重文字训诂,考订制度、名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