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适用《合同法》107条规定的多项违约责任

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具体哪种方式,可以由被违约方选择吗?

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合同法107条,表达的意思,为选择性,违约补偿、救济方式。但根据基本法理维护合同稳定性,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这三个途径是依次有先后顺序。

法院在审理合同案件,首先会考虑合同是否能够继续履行,如果可以继续履行,仍然会判决合同继续履行。如果一方违约导致无法履行,才会进一步考虑采取补救措施后,能否再继续履行,最后,根据合同性质,缔约双方的目的等如果无法继续履行,最终,确定解除合同,赔偿损失。

所以,如果守约方想直接选择后两种,那必须找到法定或者约定的解除合同事由,首先否定合同继续履行的可能,才能要求赔偿损失。

扩展资料:

法律意义

如何确定违约归责原则,意义重大。

1.能体现国家对违约行为立法政策的选择。如严格责任在于合理补充债权人的损失,体现了维护非违约方利益,保障社会公平的旨趣;而过错责品交易中所提倡的道德价值观念相一致,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则能体现合同责任的惩罚和教育功能。

2.理论意义。由于归责原则所解决的是合同责任的责任根据或标准,它对违约责任制度的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归责原则也就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任何人对违约责任制度予以探讨,都不可能回避归责原则问题。

3.司法意义。司法人员正确掌握归责原则,有利于从案件伊始判明非违约方有无证明违约方过错的义务,从而正确司法。

4.对当事人的意义。当事人明确自己案件适用何种归责原则,利于收集有利于自己主张的证据,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提出合理的诉讼请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违约责任归责原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1

根据《合同法》赋予的请求权,具体适用方式如下:

1、继续履行的适用:

(1)存在违约行为;

(2)须有守约方请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债务的行为。守约方的请求一般应当明示地通知违约方,但通过主张抵销等行为,一般也应视为请求违约方继续履行。

(3)须违约方能够继续履行合同。如果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无论是法律上不能履行还是事实上不能履行,都不可以再发生继续履行责任的承担。

2、采取补救措施的适用:

(1)采取补救措施的适用以合同对质量不合格的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而依合同法第61条仍不能确定违约责任为前提。换言之,对于不适当履行的违约责任形式,当事人有约定者应依其约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者,首先应按照合同法第61条规定确定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又不能按照合同法第61条规定确定违约责任的,才适用这些补救措施。

(2)应以标的物的性质和损失大小为依据,确定与之相适应的补救方式。

(3)受害方对补救措施享有选择权,但选定的方式应当合理。

3、赔偿损失的适用:

(1)完全赔偿原则。

违约方对于守约方因违约所遭受的全部损失承担的赔偿责任。具体包括: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积极损失与消极损失(可得利益损失)。

合同法第113条规定,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可见其赔偿范围包括现有财产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前者主要表现为标的物灭失、为准备履行合同而支出的费用、停工损失、为减少违约损失而支出的费用、诉讼费用等:后者是指在合同适当履行后可以实现和取得的财产利益。

(2)合理预见规则。

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以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损失为限。合理预见规则是限制法定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一项重要规则,其理论基础是意思自治原则和公平原则。

(3)减轻损失规则。

一方违约后,另一方应当及时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否则,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其特点是:一方违约导致了损失的发生;相对方未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造成了损失的扩大。

另外,《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了请求权:“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扩展资料:

合同违约行为形态:

一级分类:

违约行为总体上分为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

二级分类:

1、预期违约可分为明示毁约和默示毁约。

2、实际违约可分为不履行、迟延履行和不完全履行 [1]  。

三级分类:

1、不履行可分为拒绝履行和履行不能。

2、迟延履行可分为给付迟延和受领迟延。

3、不完全履行可分为不适当履行、瑕疵给付和加害给付 [2]  。

四级分类:

1、给付迟延可分为全部迟延、部分迟延及金钱债务的迟延。

2、瑕疵履行可分为质量瑕疵、数量瑕疵、方法和方式瑕疵、时间和地点瑕疵以及其他不符合合同义务的行为等。

3、不适当履行可分为部分不适当履行及附随义务不适当履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合同违约

百度百科--违约行为形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7
  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合同法107条,表达的意思,为选择性,违约补偿、救济方式。但根据基本法理维护合同稳定性,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这三个途径是依次有先后顺序。
  法院在审理合同案件,首先会考虑合同是否能够继续履行,如果可以继续履行,仍然会判决合同继续履行。如果一方违约导致无法履行,才会进一步考虑采取补救措施后,能否再继续履行,最后,根据合同性质,缔约双方的目的等如果无法继续履行,最终,确定解除合同,赔偿损失。
  所以,如果守约方想直接选择后两种,那必须找到法定或者约定的解除合同事由,首先否定合同继续履行的可能,才能要求赔偿损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3
根据你的描述:
合同法107条,表达的意思,为选择性,违约补偿、救济方式。但根据基本法理维护合同稳定性,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这三个途径是依次有先后顺序。
法院在审理合同案件,首先会考虑合同是否能够继续履行,如果可以继续履行,仍然会判决合同继续履行。如果一方违约导致无法履行,才会进一步考虑采取补救措施后,能否再继续履行,最后,根据合同性质,缔约双方的目的等如果无法继续履行,最终,确定解除合同,赔偿损失。
所以,如果守约方想直接选择后两种,那必须找到法定或者约定的解除合同事由,首先否定合同继续履行的可能,才能要求赔偿损失。
你的问题涉及了一部分法理,所以,你想准确理解,可能有点困难。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的理解有帮助。追问

请问可以继续履行的情况下,可以要求乙方赔偿合同履行延期带来的损失吗?

追答

当然可以,你看一下双方签订的合同条款,关于交付或履行是有期限约定的。没有按期履行给对方造成损失,应当承当违约责任或者损害赔偿责任。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4-06-05
如果违约方可以履行合同,基于保护交易的目的,守约方会选择继续履行。如果符合解除合同的条件,守约方可以解除合同,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金。追问

那继续履行合同,可以同时要求赔偿吗?比如某工厂订购一套机械设备,约定15工作日安装完毕,现在20个工作日还未安装完毕,可以让乙方继续完成安装合同的同时,要求乙方赔偿延期带来的损失吗?

追答

可以要求,相信合同中也会有逾期违约条款。

追问

违约条款没有明确约定,只约定"按《合同法》规定承担违约责任“,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