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春》的结局是怎样的?

BL穿越小说《又一春》的结局是马小东(王爷)跟苏衍之还是裴其宣?

我是作摸了很久才明白的!!其实其宣爱的是柴颐,衍之已经想通了,他知道柴容其实生前爱的是他二哥!!但是,他们2个真的明白那个躯壳和灵魂的不同吗?不,至始至终只有卿书一人,从遇到他到爱上的都是马小东!
四个人一起生活貌似不过五年。 符卿书死的是最早的,战死边疆。那个在奈何桥上等了十年两个月零四天的人就是小符了。 小符去了后,过了四年,其宣病死。 然后马小东又与衍之一起生活了五年。最后两人一起感染了瘟疫而死。 奈何桥头,马小东看到了小符,以为他认不出自己。“我走到奈何桥头,立了几秒,继续向前。”“人生若望到头,谁都是这个结果,所以这世上的人,认命的多,看开的更多。比如我便清楚上了奈何桥,谁能认得老子;几百年几千年以后,谁又认得谁?”结果,小符说:你便是上了奈何桥,我还是认得出你。 “到了第二年春暖花开,回来了。”这句其实是小符已经战死。但是马小东不愿面对。后来作者提到了“那一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华英雄跟孙将军跪在王府内院,我仿佛记得华英雄说:“王爷,你,你就开棺看一眼罢。”又有什么好看,那壳子,又不是他。立了块碑的土堆更不是。”“隔壁白晃晃一片也罢,哭声也罢,都不过是一场春光一场梦。扛着梯子隔着山墙一天天等下去,总有一天能等到。”
再补充一点在马小东之前,似乎其宣是喜欢九王爷的,柴一和柴颐是一个发音。但是其宣给了马小东半生。 楼上有亲说的对,十二王爷生前爱的是苏行止,而马小东最爱的是符卿书。所以后来衍之和马小东将死之时,“衍之又轻轻笑了一声,‘也罢,要么我还要琢磨,是不是把烧的灰分两半,一半同瓶子埋一处,再把后院的那个梯子烧了,与另一半一道装在酒坛子里埋了。’”也就是说,一半与苏行止,一半与符卿书。但是衍之给了马小东一辈子。 最悲莫过符卿书,相处不过数年,却是生生世世的事了。 风大在最后一章暗淡了小符的死,却在最后两人在奈何桥上认出了彼此。 越是最爱的那个人,你越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其实前面,我们早就看到了,小符最纯粹的爱。 衍之也好,其宣也好,各有自己的爱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15

四个人一起生活貌似不过五年。 符卿书死的是最早的,战死边疆。那个在奈何桥上等了十年两个月零四天的人就是小符了。 小符去了后,过了四年,其宣病死。 然后马小东又与衍之一起生活了五年。最后两人一起感染了瘟疫而死。

《又一春》是晋江文学城连载的架空历史小说,作者是大风刮过。小说讲述了马小东的爱情故事。小说现已完结。

主要角色:马小东,符卿书,苏衍之,裴其宣。

浅读:

大风刮过的《又一春》,很多人推荐,说是经典的虐心DM文。于是在一个寂静的夜里找来看了。

我从不相信所谓的经典。见过太多披着经典外衣的烂文,所谓经典,不过传说罢了。

这篇,很是特别,如若没有足够的耐性读到最后,很容易判定此文为小白搞笑文。

全书五分之四的篇幅,无不诙谐幽默,即将柳暗花明之时,却突然来个急转弯,让你欲哭无泪,欲罢不能。

其实,作者不是没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从《银钩》和《回波辞》两篇番外,可见作者的功力笔锋非同一般。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8-15
人生三苦,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柴荣再见不到苏行止。裴其宣只能把人生初遇的九皇子藏在心里,苏衍之最终只能心归佛门,符卿书和马小东,看似最圆满的一对。可符卿书还在时,马小东总是在几人中徘徊。直到死了才看清。

以下内容,很长很长。会有个人的脑洞,慎读。

N刷了《又一春》,说实话这个小说,每次读都能读出不一样的情节出来。很多年了,看过的耽美文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但我一直放不下它。

小说看似大部分是轻松的日常,没有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起承转合,其实却是喜剧的外衣包裹着悲剧的内核。

看似在写马小东借尸还魂以后的幸福生活,却隐藏了柴荣过去的一条暗线。一张糖纸结结实实的包着玻璃碴子。

每一个人,纠纠缠缠,看似完满,却终究都是求不得。

下面的内容是我个人的一些解读,甚至有可能只是我个人的脑洞。

作者看似在写np,实质上仍然在写一生一世都只有那一个人。

像结尾说的,那个时候苏衍之,裴其宣,符卿书,马小东,四人都在,剪不断理还乱的过着糊涂日子。

但其实各有各的隐晦。

作者说,这本书原本只是一个番外。《银钩》才是正剧。

苏衍之和裴其宣,是属于过去的人。

当然还有柴荣和苏行止。

作者因为写第一人称的缘故,很多话写出来,都是主观的,所以她把情节都藏在了零碎的细节里。

说到底这些人的壳子和心,都不在一处。

裴其宣

裴其宣心心念念的仍是人生初遇的九皇子柴颐。番外《回波辞》写了一些,裴顾得罪皇后换来满门抄斩,裴其宣跪在雪地里求柴颐,柴颐面圣以后回来他就从侍读变成了侍童。

当初柴荣跟他讨要裴其宣,被他抡起棋盘照着头就是一下。这是发了多大的火。

后来柴颐死了,裴其宣成了柴荣的第一个内娈。

我之前一直不明白,礼部侍郎裴顾肯定不是第一天营业,皇后嫁二夫肯定也不是什么新闻,为什么忽然就要说起这个事来。

我复位了一下所有事件的时间节点,终于明白了一件事。

这件事发生以后的第二年,柴颐就死了。又过了一年,新皇就登基了。可见当时先皇帝大概已经是强弩之末,朝廷内外必然暗潮汹涌,这个时候出来动皇后,要动的其实是太子的根基。

柴颐是否有卷入这场夺嫡的政治斗争不可知,如果有无疑是输了,为了保住裴其宣不得不说出那翻话,把他变成侍童,明着是为了打裴顾的脸,实质却为了救裴其宣。

所以所谓九皇子旧疾复发到底真的是旧疾呢,还是不得不死呢?

后来他把裴其宣托付给了柴荣。絮絮叨叨的念着,若水细细长流。他只希望他能好好活着,侍读也好侍童也罢,不过都只是虚名罢了。

柴颐死于十五岁的中秋。

聪明如其宣又怎么会不明白这些苦心?

往后的岁月里他又怎么能真的放得下。

于是柴荣叫他改名若水,他说随便十二殿下怎么改。他死了以后,行走在世间的不过也只是一具躯壳罢了。

这之后的每个中秋,他都只能独自喝醉了。

想来柴荣必然和柴颐也是有几分相似的,裴其宣对马小东的态度,说主动有时又拒绝,一方面是他当若水当的久了,另一方面,人生漫长,那么寂寞,有个与他相似的人温存总好过长夜漫漫孤枕难眠。只是后来,对马小东肯定也是有几分真心实意。但像他说的,听戏的不小心入了戏,就唱完罢。

裴其宣说,照我,有一点也比没有强,糊涂也罢,只要糊涂的快活。

柴荣

很多人认为他是坏。复盘一遍以后,我发现我真的想替他说两句。

文中提到关于柴荣的一些内容,一岁断奶,两岁认字,一开始皇后和皇上应该都很溺爱的,转折发生在五岁时发生苏文远的橘子事件。从此皇帝开始不喜欢他。

柴荣是谁,他是唯一一个,皇后与皇上的亲儿子。皇帝是接收了哥哥的老婆和孩子登上了皇位,估计手段也有那么些不干净,太子从一出生就已经是太子了,时隔十年皇后才和现在的皇帝又有了小儿子。还很聪明早惠讨人喜欢。

你们觉得太子会怎么想。

柴荣五岁的时候,太子十五岁了,在他登基之前,聪明如柴荣,会用什么方法明哲保身呢?五岁时他坐在二哥哥怀里说了那大逆不道的话。

为的就是后面的,皇帝不喜。

至于是真不喜还是假不喜,我倾向于皇帝为了保护小十二半真半假的迁怒。

和柴荣有关的传闻都是不好的,跋扈张扬,荒淫无状。

十三岁宣布断袖,十五岁接收了九皇兄的裴其宣就更顺理成章了。

作者后来写《皇叔》,我觉得是作者写不了《银钩》了,多少把这个角色投射到了皇叔身上。

断袖是多好用的一个表忠心的借口。

有些人装坏人装久了,自己都觉得自己是那个最坏的人。他弄坏自己的名声以证明自己没有夺嫡之心,说自己是断袖更是为了让太子放心。搞不好自己连子嗣都不会有。

柴昱是不待见这个亲弟弟的,文中很多地方都能体现。后来把马小东派去查岁贡的信物是一块临时打造的铁牌,一来暗戳他什么身份用什么物件,二来如果丢了皇帝可以借题发挥,半真半假的治罪。

他要证明他没有夺储之心。才能在刀口下活着。

皇帝的态度明里是纵容宠溺,你尽管为所欲为。这边抢了恩科状元,那边就帮忙扣了汪探花全家。于是柴荣/马小东想放人也放不得,便顺理成章地打了全天下读书人的脸。

这个皇帝哥哥多半不是兄友弟恭的主。要不是有太后压着,很难说柴荣能活到多大岁数。

柴荣这种尴尬的身世,看惯了朝廷上明争暗斗,对于对很多事大概就没有那么较真了。

泼天的荣宠也好,鼎沸的污名也罢,他通通接着照单全收。

说到他养的男宠,书中提到了几个,裴其宣是九皇兄托付的,华英雄也是因为满门抄斩他把他留下了,其他笔墨不多我脑补大多应该都是顶着抢回家当内娈之名行救人之实。有些是秦楼楚馆带回来的估计就是有点“集邮癖”。唯一不一样的是那个和苏二赌气抢来慕秦,和苏衍之。

所以马小东让这些公子出府时各个看破红尘死生不惧的,书里说是因为马小东不用家人威胁他们。又怎么知道柴荣生前不是用这些手段威胁他们好好活着呢?

堂堂一个王爷,要什么样的风情绝色没有。非要养一屋子寻死觅活的自找晦气么。

关于小王爷和苏二的故事,是书里最重要的伏线,茶楼初遇苏衍之,王爷应是被他清秀外表吸引的。直到后来见到天高云淡的苏行止。

苏家两个儿子,一个到死都清隽淡雅,一个被形容为十足地道。

柴荣说:衍之如茶,清雅澄透,平和冲淡。行止如墨,漆黑油亮,沾了渗,触了染。

十足地道的苏行止一开始接近他也抱着明确的政治目的,说到底他俩才是同一种基色的人。从送礼事件可见柴荣和苏行止兴趣相投心有灵犀,但官场之人虚实过招三分真七分假,最后连自己都分不清有几分真心。柴荣对其他人的情份都始于皮囊,唯独苏二不是。

从一开始两人就是同类。

小王爷喜欢银钩,苏行止年年送。小王爷喜欢苏衍之,当哥哥的就替他捐了官。

在徽州时他和苏行止秘谈了十天,后来苏行止抢了扬州江家的两江总商,并且于两年间频繁来往于京城。

这中间应当就是两人培养感情的过程,我想一开始,苏行止能当两江总商,应当少不了皇上的授意。一个王爷和江淮织造密谈十天,什么探子都会报到皇帝跟前。更何况小顺应该就是皇帝放在王爷身边的暗线。(文中有写他向其他人汇报王爷情况。)

柴荣表面上奉旨查岁贡,实质应当还有其他任务在身,而这个事不得不以王爷骄纵跋扈之名才能完成。所以文中提到,弹劾苏行止和柴荣的奏折堆的比人都高,皇帝也置之不理。

要的就是天下人的不满。

后来为什么变了呢,书里说的权大的压了权小的,我比较倾向于,两人来往过密,引起了皇帝的不满。

一个是当朝王爷,一个是江淮织造和两江总商,这里面是真金白银的利益。要是过从甚密,还生出来真情实感来,皇帝自然君心大怒。

皇帝会向谁施压呢?

那个时候俩人应该还未互相表明心意,但暧昧情愫是少不了的,很显然慕秦事件是苏行止像吃醋一样讽刺王爷“朝秦暮楚”,被骂惯了的小王爷也就顺水推舟的做给你看了。

想来后面说压了岁贡的价钱,是要让苏行止低头之类的,怕是小王爷下了断舍离的决心。

再被苏行止听到那句,衍之如茶,行止如墨。

苏行止会怎么想呢,一开始我们的小王爷就说过对衍之的喜爱,但自己在他心里却是如墨般不配沾染的。

苏行止的心里怕是比那场大雨还凉。

后来小王爷等来了苏行止的死讯

王爷挖坟掘墓,跪在殿外求一道“天下禁种银钩”的圣旨,所有人再不能提苏行止三个字。

因为,有悔。

后来一年后遇见汪探花,也许只是看见了他的字,是类似于苏行止的行草,只是类似,就让小王爷疯了一般掳了回府。

小王爷死的那一天,是苏行止的忌日。那个晚上除了苏衍之一杯加了料的茶,还有一杯银钩。

他激的汪探花出手杀他,好像就能赎罪一般。

终究这府里凑齐了二十个公子,却没有一人与那人相似的。

那么多的绝色,但都不是你。

苏衍之

总归到最后,苏衍之,是最让我意难平的一个。

苏衍之,是作为侍读入的府。从书中很多细节都能看出柴荣对他是有尊重的。地位在一众公子之上,还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

这个时候的苏衍之,在文中是留白的。也许是往事太不堪回首,文中只说等苏衍之知道上了贼船以后已经下不来了。但真的是因为下不来吗?

关于苏衍之反抗的内容是书里大夫说当年苏公子把脸划成那样我不也治回来了。

为什么是划脸,这个举动其实很奇怪,要是真的寻死觅活可以上吊可以割腕可以服药可以投湖,为什么偏偏是和脸过不去。

大概他的脸,像极了某个人。

苏衍之,衍之,不就是行止掺了水。

清高如衍之,如果他不想,就算哥哥捐了官,他也不会屈就。我猜测一开始他是乐意的。

苏衍之跟着叔叔苏文远长大,就是那个橘子事件的大学士。想来多少叔叔也会说一些宫里的人事。

初遇小王爷的苏衍之,兴许是动了心的。论相貌才气,小王爷原本也是人中佼佼。后来入了府后,慢慢却不难发现,王爷可能把他当成了苏行止的影子。

苏衍之怕是早早就知道,小王爷心里藏着的,是苏行止。

清高的苏衍之会是怎样彻骨冰凉。

所以划伤了脸,我们就不像了。情愿什么都不要,什么都没有,也不愿当另一个人的替身。

但他能仿王爷的字仿到太后都看不出来的地步,管理王府管理的井井有条。

说没有情份我是打死不信的。

王爷一死,全府的公子都要陪葬。早一些晚一些,也没什么不一样。马小东借尸还魂以后,却又让他那将死之心亮了一下,他看着他说,在下苏行止,字征言。

他也许真的希望自己是苏行止。

他看着醒过来的马小东,他知道,这终究不是他。

对于小王爷他必然是恨过也爱过的,我无法得知他怎么从参赞侍读就变成了府里的第一公子。可能是王爷名声太差,你进了府不管是什么都洗不白了。

后来随马小东回祖宅那次终是放下了一切。

万物皆空。

往后的岁月里,马小东对他说我喜欢你,真的喜欢。我想也许最开始时小王爷也当对他表达过类似的意思,衍之如茶,一如本王最爱的就是银钩。

而最后,弯如钩,碧入骨的分明是十足地道的苏行止。

也许苏衍之曾相信过,再次听到,也只是轻轻的说,裴公子是个不错的人。

还有一个符卿书,看到最后他才知道这是他心尖上的人。

他陪着柴荣走一程,也陪着马小东走一程,自始至终他都是他们身边时间陪伴最长的一个。

但这个人从壳子到心,从柴荣到马小东,从来都不是自己的。

红尘嚣嚣,自己终归只是个过客。

最后他和马小东弥留之际,他说我原以为你要同柴荣一样,到底你还不是柴荣。

马小东不是柴荣,所以不会像柴荣一般把骨灰视若珍宝。人去了抱着这壳子有什么用。

他是马小东,到底不是苏衍之心间留过的人。

求不得的,终究求不得。

他苏衍之爱或不爱,几分真心几分假意都不再重要,这一世太苦,如裴其宣说的,这辈子活到这份上都计较不清了。

苏衍之说“ 缘分尽了,随他去吧。”

符卿书

符卿书是作者的明线,写的人很多了。

这么几个人,只有他,执拗的爱着的马小东。

看一个人,不要听他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

每个重要的时节,符卿书都会来和他一起过。

符卿书只叫他马小东。

马小东,无关柴荣,无关过去,无关他人。

只有他执拗的爱着马小东的灵魂。

他以为马小东死了,说了句,看这壳子做什么,又不是他。然后急急的又要去殉他。

奈何马小东这个大猪蹄子,似乎到他死了才明白过来。

其实他们一样的人,执拗又认死理。

只要梯子架在山墙上,我的符卿书总会从北疆回来。

好在作者最后勉强给了两人一个圆满。

也算过了十六年的快活时光。

这几个人,各有各的隐晦,兜兜转转,纠纠缠缠。

佛曰:求不得与不可说。

人生四季,不过一场春光一场梦。

各凭本心,因果自受。

当年风正清月正明,风流少年,鲜衣怒马,春风得意。多年后蓦然回首,却再看不清来时的路。

问我虐在哪里,大概就像刘过 的这首《唐多令》吧。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第3个回答  2012-01-20
结局是4个人在一起了NP,后来都死了。符小侯战场先死,裴其宣接着病死,最后马小东和苏衍之一起得瘟疫死了。。
马小东在奈何桥上碰到了等了他十年的符小侯。。。
第4个回答  2012-04-04
符卿书战死沙场,马小东不愿面对,仍是扛着梯子隔着山墙一天天等下去,盼望总有一天能等到他回来。
过了四年,其宣病死在马小东的怀里。
又过了五年,和衍之一起感染了瘟疫,双双死亡。
最爱的是符卿书,但陪着其萱和衍之走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