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无才便是德?

古语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是不是女子无德就有才了呢?那德才兼备怎么来?

清人张岱《公祭祁夫人文》曾提到:“眉公曰:‘丈夫有德便(辩)是才,女子无才便(辩)是德。’

意思是:女子不与人争辩是有道德修养的缘故,而非贬辱女人不能有才干。

什么是女德,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强烈的歧视色彩,是男权社会里的专有名词,是性别不平等的产物。它从根本上说不是产生于内心对道德的追求,人性的进化,而是外界强加的,是一群人对另外一群人居高临下的审判。

扩展资料:

“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严格的来说,并不是陈继儒自己说的,而是被陈氏收录在《安得长者言》一书中。所以应是陈氏引录“长者”辈所言。这句话虽在晚明才诞生,但早已根植。传统的才德观正是它的土壤。

“德重于才”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信念,不分男女。此外,中国人对于男性总是主张要以“德”为本,宁舍“才”而有“德”,故谓“男子有德便是才”。

至于女性,中国人向来就不重视她们的才学,而重视她们的“妇德”,又恐“才可妨德”,因此出现“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类话。

而这所谓“才”,广义固然包括各方面的才能、智慧,但由于以往中国女性生活圈子较窄,没有比诗词歌赋更能显示她们的“才”,故此“才”很多时候是狭义地指“文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女子无才便是得和“主义”何干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重讲“三从四德”,女神们吃这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女子无才便是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6
1女子无才便是德要看怎么理解。
2此话原来整句为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有人用白话文解释到:“男子有德行便是才干,女子无才干便是德行。”
很显然,这样的解释有失原义。
3很好的品行,是男子的第一才干,美德就是首要的才华。德重于才,才源于德。故此,明朝晚期出现了“男子有德便是才”的警语。
4在过去,不会强调女子非得要德才双全的,女子没有什么才华不要紧,最要紧的是要有良好的女德和妇德。以德修己,以德育人,是女人的本分。女人是一个家庭的灵魂人物。一个家庭如果没有主妇,就不是一个完全的家。而家庭教育的主角,自古以来往往就是由主妇担任的。家庭教育的惟一秘诀,就是让自己的儿女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这是家庭教育的底线。无德之人,再有才干,也是一个无用的人。在底线之上,再去帮助子女力争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故此,明代后期出现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警语。
5古文中所展现的言语文字,看起来是一回事,真正搞得懂了,又是一回事情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良好的品德才是最重要的,“才”在其次。从待人接物的处世思想上说,德大于才,德是才干之首。德是为人之根本,才是美德之外延。有德便能有才,有才难保有德。
6女人没有什么出奇的才华,却有恒久的美德,她的人生照样很美好。当然德才双全的女人,是女中的豪杰,更是一位智慧型女人、更加贤良的女人,这样的女人才称得上“窈窕淑女”、和贤女。
7然而人们常常称道的,却是那些普普通通、任劳任怨、勤俭持家、传递贤德的贤惠的女人。
第2个回答  2021-01-19

第3个回答  2019-09-17

“女子无才便是德”,被误解了几千年,你明白它的真正含义吗?

第4个回答  2020-03-13
这是男人这么说的,因为他们怕自己的女人比过自己,其实在21世纪,女子有才才有德,可以靠自己,不在依靠那些男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