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诗词意境用当代艺术表现出来

如题所述

毛主席这首诗有很高的艺术浓缩性.仅用一首小令,共四十二个字就把中国近百年的过去和今天写了出来.上阕写旧中国,下阕写新中国,两相对比,异常鲜明.虽是实写,但也用了艺术的象征手法.上段的“长夜”(即:黑暗)象征压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下段的“天下白”(即:光明)象征共产党所创立的新中国乾坤朗朗的气象. 上阕三句,从黑暗写到百年来横行肆虐的坏人、恶人、敌人再到全国各族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不得团聚的惨景.一口气勾勒了中国百年的近代史. 下阕笔锋一转,诗人心情大变,景物豁然明朗.第一句化用李贺《致酒行》中“雄鸡一声天下白”,虽典出唐人之诗句,但心意更为壮阔高远,仅改一个“声”字为“唱”字,不仅意境更美,而且诗人将自己的情怀及感受以革命浪漫主义的形式植入其间.犹如郭沫若所说:“这点石成金的飞跃性点化,表现着时代的飞跃、思想的飞跃、艺术的飞跃.”(见郭沫若《一唱雄鸡天下白》一文) 雄鸡代指中国,天下白指的是全国取得了光明;于阗乐指天底下最美妙的音乐,毛泽东当时是赋柳亚子先生而作,代指举国欢庆新中国的成立. 接着是“万方乐奏有于阗”,于阗古时指西域的国名,这里代指新疆各民族.毛主席用“于阗”二字不但押了一个很难押的韵脚,而且也表现出了丰富的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地理等知识,运用起来轻松自如,自然流利.紧接着又引出最后一行大欢乐、大开怀的心情:台上是歌舞不断,台下是诗人唱和,一幅乐陶陶的欢欣鼓舞的画面不禁跃然目前.这首诗还有一个艺术特色值得注意.即全诗字数不多,但使用的数词却有三处,“百年”、“五亿”、“万方”这些数词表现了毛诗一贯伟岸的特征,同时在这首具体的诗中也起到布局安排上完整性、统一性及意义上的历史性.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这三句写天亮之后赤县神州一派光明、欢乐、解放的情景和情感.前两句侧重写景,后一句侧重抒情,情景相生,意境全生.“一唱雄鸡天下白”从李贺诗“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点化而来.李诗囿于怀才不遇,想象个人得志如何如何;毛词赋予一种新思想、新境界,可谓“化腐朽为神奇”.“雄鸡”比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凭此才迎来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旭日东升的新时代.所以郭沫若称赞这是“点石成金”的“飞跃性的点化”.经过充满激情的、既浪漫又现实的描写,归到"诗人兴会更无前”作结.“诗人”包括毛泽东自己,更多的是指柳亚子先生.毛泽东为朋友的从“牢骚太盛”到“兴会无前”而高兴,充满弦外之音,富有人情味.许多当代艺术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兴会”一词,表现了诗人触景生情、兴奋异常,达到最佳的创作精神状态.“诗人兴会更无前”又是依据柳词“良宵盛会喜空前”衍化而来,显出两位诗人间此呼彼应、灵感相通的友谊和默契.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指新疆),诗人兴会更无前. 译文:旧中国的天黑夜茫茫,一百年来妖魔鬼怪肆意狂欢,五亿各族人民却无法团圆.雄鸡终于高鸣祖国得了光明,东西南北尽歌舞其中还有新疆人,诗人们欣喜唱和兴致无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14
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指新疆),诗人兴会更无前. 译文:旧中国的天黑夜茫茫,一百年来妖魔鬼怪肆意狂欢,五亿各族人民却无法团圆.雄鸡终于高鸣祖国得了光明,东西南北尽歌舞其中还有新疆人,诗人们欣喜唱和兴致无边. 这是新中国建国一周年后的第一个国庆日.是年10月3日晚,全国各少数民族代表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欢聚向毛主席及其他党、政、军领导人献礼、献旗,以表各族人民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热爱.献礼仪式结束后,各少数民族文工团联合演出了文艺节目.观看演出时,柳亚子先生正好坐在毛主席的前排.毛主席兴致勃勃地对他说:“这样的盛况,亚子为什么不填词以志盛呢?我来和.”于是柳亚子即席赋《浣溪沙》一首,“用以纪大团结之盛况云尔!”(柳亚子这首《浣溪沙》一词的题序之末句)呈送后排的毛主席. 毛主席这首诗有很高的艺术浓缩性.仅用一首小令,共四十二个字就把中国近百年的过去和今天写了出来.上阕写旧中国,下阕写新中国,两相对比,异常鲜明.虽是实写,但也用了艺术的象征手法.上段的“长夜”(即:黑暗)象征压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下段的“天下白”(即:光明)象征共产党所创立的新中国乾坤朗朗的气象. 上阕三句,从黑暗写到百年来横行肆虐的坏人、恶人、敌人再到全国各族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不得团聚的惨景.一口气勾勒了中国百年的近代史. 下阕笔锋一转,诗人心情大变,景物豁然明朗.第一句化用李贺《致酒行》中“雄鸡一声天下白”,虽典出唐人之诗句,但心意更为壮阔高远,仅改一个“声”字为“唱”字,不仅意境更美,而且诗人将自己的情怀及感受以革命浪漫主义的形式植入其间.犹如郭沫若所说:“这点石成金的飞跃性点化,表现着时代的飞跃、思想的飞跃、艺术的飞跃.”(见郭沫若《一唱雄鸡天下白》一文) 雄鸡代指中国,天下白指的是全国取得了光明;于阗乐指天底下最美妙的音乐,毛泽东当时是赋柳亚子先生而作,代指举国欢庆新中国的成立. 接着是“万方乐奏有于阗”,于阗古时指西域的国名,这里代指新疆各民族.毛主席用“于阗”二字不但押了一个很难押的韵脚,而且也表现出了丰富的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地理等知识,运用起来轻松自如,自然流利.紧接着又引出最后一行大欢乐、大开怀的心情:台上是歌舞不断,台下是诗人唱和,一幅乐陶陶的欢欣鼓舞的画面不禁跃然目前.这首诗还有一个艺术特色值得注意.即全诗字数不多,但使用的数词却有三处,“百年”、“五亿”、“万方”这些数词表现了毛诗一贯伟岸的特征,同时在这首具体的诗中也起到布局安排上完整性、统一性及意义上的历史性.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这三句写天亮之后赤县神州一派光明、欢乐、解放的情景和情感.前两句侧重写景,后一句侧重抒情,情景相生,意境全生.“一唱雄鸡天下白”从李贺诗“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点化而来.李诗囿于怀才不遇,想象个人得志如何如何;毛词赋予一种新思想、新境界,可谓“化腐朽为神奇”.“雄鸡”比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凭此才迎来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旭日东升的新时代.所以郭沫若称赞这是“点石成金”的“飞跃性的点化”.经过充满激情的、既浪漫又现实的描写,归到"诗人兴会更无前”作结.“诗人”包括毛泽东自己,更多的是指柳亚子先生.毛泽东为朋友的从“牢骚太盛”到“兴会无前”而高兴,充满弦外之音,富有人情味.许多当代艺术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兴会”一词,表现了诗人触景生情、兴奋异常,达到最佳的创作精神状态.“诗人兴会更无前”又是依据柳词“良宵盛会喜空前”衍化而来,显出两位诗人间此呼彼应、灵感相通的友谊和默契.
第2个回答  2017-07-18
大型实景演出是不错的方式,有道具有声乐可以营造意境,还有就是视频,要求较高的创意和领悟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