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下片作者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水调歌头下片作者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水调歌头》的下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然后,作者以一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这句话看似是对月有怨怼之意,实际上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接着,作者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出了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这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与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在这三句中,作者将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
最后,作者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结,表达了词人对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的深挚的慰问与祝愿。这句话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总的来说,从最初的惆怅与怨怼,到最后的理解与洒脱,再到最后的充满哲理与感情的祝愿,作者在《水调歌头》的下片中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13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上片把酒颂月,抒写了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片对月怀人,阐发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全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表现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胸襟。表达出作者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