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现代设计的发展概况和特点、名家

最佳答案可追加分数

1、概况:日本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针对日本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不同的两种设计体制也是双轨并行的。

2、特点:在创造空间时,对表层选材的处理十分重视,往往强调素材的肌理,暗示功能性来突破框框。大胆地原封不动地表露水泥表面、木材质地,以及铝合金、钢铁等金属板格、金属复合板材、人造石、马赛克等饰面。

着意显示素材的肌理效果或本来面目,加以精密的打磨,使这些现代技术加工的表层材料质感完全像是用相机拍摄的效果一样,或像透过滤色镜观看材质一样的诉诸视觉的材料运用。

3、名家:,丹下健三、黑川纪章、矶崎新、安藤忠雄等。

扩展资料:

名家代表作:

1、丹下健三

东京奥运会主会场、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广岛和平纪念公园、、东京罗马天主教圣玛丽大教堂等。

丹下健三,日本著名建筑师,曾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东京奥运会主会场就是他的杰作。1961年他创建了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究所。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达到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

2、黑川纪章

大阪国家人种学博物馆,福冈现代艺术博物馆,郑东新区CBD等。

第二代日本建筑师,曾多次获奖并获得多项国际荣誉。他曾与和矶崎新、安藤忠雄并称日本建筑界三杰。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现代日式风格

百度百科-黑川纪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3

概况:日本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针对日本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不同的两种设计体制也是双轨并行的。

特点:综观日本的设计总体,可以看到两种完全不同的特征:一种是比较民族化的、传统的、温煦的、历史的;另外一种则是现代的、发展的、国际的。

名家及作品:这一时期产生了一些标志着日本现代建筑趋于成熟的作品。主要有:广岛和平中心(1949~1955),丹下健三设计,包括一座拱门式墓碑、一幢陈列馆和一幢纪念馆,造型均为西方现代建筑风格。

扩展资料:

丹下健三的建筑生涯

丹下健三(1913年-2005年),世界知名的日本建筑师。他先后获得过包括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在内的七个博士和名誉博士学位。曾获得日本天皇亲授的文化勋章,美国建筑师协会、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和法国建筑科学院的金奖。

丹下健三作为日本建筑师乃至日本文化艺术界的代表而为世界所知。

1913年9月,丹下健三出生于日本大阪,从小成绩优秀,几乎全是10分。1935年,考取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到日本著名的建筑师前川国男的事务所工作,在这里,他的作品在全国的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并且开始了对城市规划方面的研究。

1946年,丹下健三回到东大建筑系当助教,同时成立了“丹下研究室”,这是个充满生机和创造力的研究室。在此之后的十五、十六年时间里他设计了广岛和平公园和原子弹爆炸纪念馆、东京都厅舍、香川县厅舍等一批优秀的建筑,还不断到欧洲和美洲参加学术会议、讲学。

第一阶段

为战后50年代,丹下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提出“功能典型化”的概念,赋予建筑比较理性的形式,开拓了日本现代建筑的新境界。代表作品有: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广岛和平纪念公园(1955年)、旧东京都厅舍(1952-1957)、日本香川县厅舍(1955-1958)、仓敷县厅舍(1958-1960)等。

第二阶段

为60年代,是丹下和他的研究所成果辉煌的时期。在1960年的东京规划中,提出了“都市轴”的理论,对以后城市设计有很大影响。在大跨度建筑方面作了新的探索,最著名的是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1961-1964)。

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的民族风格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如山梨文化会馆(1966)、东京罗马天主教圣玛丽大教堂(1964年)、静冈新闻广播东京支社(1966)等。

第三阶段

为1970年以后,丹下健三及其研究所在北非和中东做了不少建筑设计,如约旦哈西姆皇宫工程、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城市规划(1976年)、阿尔及尔国际机场等。这一时期,丹下健三还对镜面玻璃幕墙进行了探索,重要作品有东京都新市政厅、东京草月会馆新馆。

以及大阪万博场址、基础设施规划、御祭广场(1970年)、广岛国际会议场(1989年)、新东京都厅舍(1991年)、新宿公园塔(1994年)、富士电视台总部大楼(1996年)、东京'Dome' Hotel(“穹隆”大酒店)(2000年)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日式庭院设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丹下健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概况:
  日本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针对日本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不同的两种设计体制也是双轨并行的。世界上很少国家能够在发展现代化时能够完整地保持、甚至发扬了自己的民族传统设计,也很少有国家能够使两者并存,同样得到发扬光大。日本在这方面为世界,特别是为那些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样板。
  日本的设计具有非常与众不同的特点,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发展现代设计以来,它的传统设计基本没有因为现代化而被破坏。它的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一样,都达到几乎完美的地步,无论是日本的陶瓷、传统工艺美术品、传统服装、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的设计(如茶道、花道、盆景设计),还是现代设计,如汽车、家用电器、照相机、现代建筑和环境设计、现代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都是令人侧目的。因此,近年以来,不少人对于日本设计的本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日本人自己也对于他们设计的特征和,二生的原因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出版物层出不穷,但是,就某些具体的问题来讲,依然没有得出统一的看法。

  特点:
  综观日本的设计总体,可以看到两种完全不同的特征:一种是比较民族化的、传统的、温煦的、历史的;另外一种则是现代的、发展的、国际的。可以把这两种设计特征大致归纳如下:
  l )传统设计一这是基本基于日本传统的民族美学的、宗教的、讲究信仰的、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因此,是民族的设计传统。这类设计,主要针对日本国内市场,并且有相当程度不仅仅是商品设计,而且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日本的传统设计在日本的民族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很长的时间,不断洗练,达到非常单纯和精练的高度,并且形成自己特别的民族美学标准。
  2 )现代设计,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日本现代设计― 日本的现代设计是完全基于从外国,特别是从美国和欧洲学习的经验发展而成的。利用进口的技术、为出口服务是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心和目的。日本现代设计从国内来讲,大幅度地改善了战后日本人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了西方式的、现代化的新生活方式;对国际贸易来说,日本现代设计使日本的出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的出口贸易,为日本产品出口树立了牢固的基础,为日本设计树立了非常积极的形象,把战前日本产品质量低劣、设计落后的形象一扫而空。现在,日本设计是良好设计的同义词,日本制造是优秀产品的同义词。因此,可以说日本现代设计是为日本人民的现代生活方式、为日本出口贸易服务。
  设计评论家厄尔认为日本设计可以总结为两大类,即:
  l )色彩丰富的,装饰的,华贵的,创造性的;
  2 )单色的,直线的,修饰的,单纯与俭朴的。
  他的这种看法和分析,基本可以说是指出了日本设计的形式风格特征,比较倾向表面分析。对于日本设计形式之所以存在这两个方面的特征,他倒没有做出结论。其实,这两种风格并存的原因,存在于日本文化中的双重性之中,这种双重性是指:
  l )日本文化中的东西方文化并存特征;
  2 )日本文化中华贵装饰与单纯、俭朴并存特征。对于这个特征,日本学者Masaru katusumie 说:他们(指日本人)把折衷主义当作一种优点来吸收,并且利用折衷主义来增加他们生活的多样性,使生活更加丰富。
  日本文化中出现这种双重性,或者折衷性的原因比较复杂,大约可以归纳为几个因素:
  l )因为日本总体文化中的模式和类型众多,日本人珍惜他们辛辛苦苦学习和发展出来的每一个文化体系、每一个文化模式、每一个文化类型,不希望、也努力做到不会出现以某一个文化类型、体系压倒另外一个的情况,尽量做到兼收并蓄,尽量做到文化的多元化,所以他们使每一个模式与类型都得到发挥。目前日本设计中的两种类型并存的状况,特别是日本人对于这种并存的满意,其实是这种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如果要了解日本对于文化多元性的容忍水平,从他们对干宗教的态度来看,就可以了解到。日本自己本身的宗教,或者民族宗教是神道信仰;7 世纪开始从中国传人了佛教,很快得到发展和广泛流传;17 世纪前后欧洲人又把基督教传人日本。长期以来,日本都是三种基本宗教并存,基本没有出现过以某种压抑某种的情况,文化多元的宽容程度可见一斑。从某个角度来说,日本的历史是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使之成为自己文化的组成部分的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
  2 )另外一个因素,是日本人的哲学观念影响。他们一向认为世界的发展是比较辨证的,宇宙一切都像四季,变化交替,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因此在设计上不追求永世不变的单一标准,而更加具有宽容,在观念上和设计上更加具有高度的弹性。比较多的人对日本传统文化能够顺利地与现代文化接轨,而不象其他亚洲国家那样需要经过痛心疾首地研究,唯恐国粹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被蚕食或破坏非常感兴趣。原因是什么呢?日本文化之所以能够与现代文化顺利接轨,究其原因,归结起来看,应该说有以下几个要点是具有决定作用的:
  l )日本的传统文化的基础是大众的,而非贵族的;
  2 )日本传统文化的单一种族基础,使这种文化能够穿越阶级隔阂而成为全民的文化。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全国人民都是一个种族,这种高度单一的文化特征,的确大大减少了文化过渡时的种种障碍,国家狭小,民族单一,因而文化比较容易成为全民的。这是与西方现代文化接轨时非常重要的因素。
  3 )日本重视集团和团体,而轻视个人,因此文化可以兼而具有活跃和稳定的双重特征。这种因素,对于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的结合也非常有意义。
  日本的几个宗教信仰和历史发展阶段都对日本的设计带来本质的影响作用。比如:
  l )日本人传统的神道信仰― 对于自然、祖宗的尊敬和崇拜,形成日本人对于自然风格的高度喜爱,并且形成了干净、整洁的民族习惯和民族文化特征。
  2 )日本人对于佛教禅宗的信仰― 形成日本人俭朴、单纯、自然的文化。并且喜爱非完整、非规则的美学特点,在思想上也推崇老庄的无为学说,精神上推崇退隐化、自我控制、自我修养、以小我为中心的内心世界和孔孟的大我、次序、仁人、中庸、外部体系同时并存。
  3 )日本17 世纪到19 世纪经历了高度商业化的江户时期一这个阶段,日本商业文化高度发展,形成大众、都市文化,形成日本人重视和喜爱奢华平面装饰特征、喜欢商业修饰和大众化的文化特征,是日本设计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特别在平面设计上体现丰富。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占领时期一形成日本人消费社会的趋向、美国大众文化的影响特征。
  5 )朝鲜战争以后日本经济高速度发展一形成日本人对于高科技的喜好的文化特征。
  日本传统文化讲究三个基本立场,这三个基本立场都反映在日本传统与现代设计中,这三个立场是:
  l ) wabi :含义是一无所有、零、有限;
  2 ) sabi :含义是永恒、俭朴、功能与形式的合一;
  3 ) shibui :含义是严峻品味。指以物写意:俭朴、不卖弄。
  以日本的传统建筑来作为例子,分析日本的设计原则和特点是非常典型的。日本的传统住房和用品设计,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设计特征:
  紧凑性
  轻便性和便携性(portability )
  直线性形式(rectilinearity )
  选择性(selectivity )
  减少主义特征(minimalism )
  模数体系和标准化特点(modularity and Standardization)
  从内向外的设计模式
  从细节到整体的设计模式
  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日本对于传统设计的完整的保护和发展,这种保护体系从战后多年的发展来看,是行之有效的。从总的来看,日本人把不少传统的东西都保存得非常好,并且和现代设计的内容融合一体。比如:日本的传统食品、传统服装、传统包装与平面设计、传统建筑等等,都具有相当高水平的传统保存因素。日本的传统食品,如寿司、甜不辣、米酒、果子(点心)等等,基本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日本的传统服装,比如美丽的和服,包括和服的丝绸、刺绣、印染设计在内,都具有高度的传统性,完全没有受现代服装的影响。日本的包装,特别是传统产品的包装,比如日本米酒、日本礼品、日本糕点、日本陶瓷等等产品的包装,具有相当鲜明的民族特征,在世界包装当中独树一帜,不但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还影响到远东不少国家的包装设计。日本的传统建筑,包括园林建筑和园艺在内,也是独特的、民族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现代设计的道路,是一条双轨并行的道路:传统和现代设计平行发展,互相不干预,但是在可能的时候也互相借鉴。

  名家及作品:
  这一时期产生了一些标志着日本现代建筑趋于成熟的作品。主要有:广岛和平中心(1949~1955),丹下健三设计,包括一座拱门式墓碑、一幢陈列馆和一幢纪念馆,造型均为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原町图书印刷厂(1955),丹下健三和结构工程师横山不学设计,建筑为中间一对钢筋混凝土支柱支承着90米跨度的悬臂钢桁架,11榀钢桁架构成90×120米的巨大空间;神奈川县立图书馆和音乐堂(1956),前川国男事务所设计,结构合理,采用轻型墙面,音乐堂有1300座席,声学效果良好。
  东京中银舱体楼(1972),黑川纪章根据“新陈代谢”理论设计的装配式公寓,中央竖向管井为垂直交通线,舱体式的住宅单元均以悬挑方式固定在竖井周围;东京草月会馆新馆(1974~1977),丹下健三设计,建筑物挺拔简洁,线条分明,蓝色镜面玻璃外墙,建筑两翼互成直角,转角处有很深的凹缝,出现两个45°尖角;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1970~1974),矶崎新设计,外观像堆放在地面上的立方体框格,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大阪国立民族学博物馆(1977),黑川纪章按他的“灰调子建筑”理论设计的作品,面砖、不锈钢、安哥拉石等装修材料都是灰色,该馆也是直线和曲线、内部和外部、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等成对概念相结合的尝试;东京赤坂王子饭店(1982),丹下健三设计,主体呈晶体状,采用镜面玻璃和铝板外墙面,整个建筑单纯、宁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23
概况:日本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针对日本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不同的两种设计体制也是双轨并行的。 特点:综观日本的设计总体,可以看到两种完全不同的特征:一种是比较民族化的、传统的、温煦的、历史的;另外一种则是现代的、发展的、国际的。 名家及作品:这一时期产生了一些标志着日本现代建筑趋于成熟的作品。主要有:广岛和平中心(1949~1955),丹下健三设计,包括一座拱门式墓碑、一幢陈列馆和一幢纪念馆,造型均为西方现代建筑风格。 扩展资料: 丹下健三的建筑生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