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很多同学说红楼梦垃圾。我没看过,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额—— 怪我没说清楚,我说的是书。 不是电视剧
他们的看法
红楼梦就是一群女人的故事,连贾宝玉也是一副阴柔的模样,有什么好看的。竟然成为四大名著之首,把国人的血性都抹杀了。
曹雪芹的才华很高,红楼梦写的确实不错。但是就像李煜一样,作品虽好,却不应该成为主流,更不应该被推崇,被发扬光大。
红楼梦里的贾府和后宫没有什么区别(呵呵,我估计最近很火的后宫戏就是源于红楼梦)

首先,请您不要把《红楼梦》跟现在浅薄的穿越剧、后宫剧相类比,没有任何可比性。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中国再有200年也无法企及,而现在所谓很红很火的影视剧,再过几年十几年也许就化作尘封,为人遗忘。

《红楼梦》已经被无数人研究了200年了(当然,现在的红学有些畸变,其中不乏打着红学的幌子,借着《红楼梦》的名气炒作自己的伪学术家)而且以红楼梦现存的前八十回包含内容之丰富,人生哲学之深奥,诗词曲赋之精妙,再研究200年也不能穷尽。

不知您是否读过《红楼梦》,个人喜好不能勉强,不过如果你想有自己的认识,还是去看原著,如果没兴趣、没耐心,最好也不要人云亦云,不评价就是了,毕竟是中国文学发展了那么久,《红楼梦》还是最高峰,不要用“垃圾”这么恶劣的字眼来形容,因为有很多人很爱她。

把《红楼梦》看成是一群女人的故事,这本身就是很荒谬的,表面上就讲不通,难道林如海、贾雨村、贾政、贾赦、贾琏、薛蟠、薛蝌、柳湘莲不算男性角色?他们的篇幅就被这么华丽的无视了么,至于贾宝玉,表面上看他是“内帏厮混”久了,平时对待女孩们和蔼一些,多情一些,(诚然他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可是说这“把国人的血性抹杀了”,我就觉得很奇怪了。莫非宝二爷每天都像第三十回似的,一脚把袭人踹得吐了血,就刚毅有血性了?

曹雪芹的文学才华,表面上看就不说了,其中的诗词等等,字字皆心血,读得透就能明白。曹雪芹所用的写作手法真是难为他想的,《红楼》中人名都是谐音的,有不同寓意,第五回是全书总纲,《好了歌》与其注解是全书基调(这是我的理解),如果深挖掘了看,处处有伏笔,句句有玄机,字字设关联,一字一句都可能在影射政治,可能就在唾骂当权者。其中的巧妙构思岂是偶像剧、“男人的戏”所能比拟的。

四大名著中的其他三大名著,《西游记》是根据《大唐西域记》里玄奘游学取经经历编著的;《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创作的;《水浒传》是根据北宋宋江起义的传说和民间话本编著的;而《红楼梦》是平地起高楼,全部由曹雪芹结合自身经历构思创作,且文笔意境远高于其他三著,为首没什么可质疑的。

其实并不指望您能采纳我的话,我来回答只是个人意见不吐不快。因为人各有所爱,大家对于《红楼》喜爱与否无所谓,但没有人有贬低他人心目中经典的权利~~

还有,社会的主流不是由一二人所决定的,更不是什么书决定的。古人说“盂方水方”,说到底,当权者是什么样,人民就什么样。

如果中国能有一天文化氛围好到把阅读《红楼梦》作为主流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强盛(再次强调,红楼梦不是爱情小说或者家族兴亡史,贾宝玉不是伪娘,林黛玉也不是只会哭只会生病只会耍小性,红楼梦是伟大的,如果片面地看待她就太肤浅了)追答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这几句话跟红楼梦无关……只是在讲社会的主流而已。
是就你所说的《红楼梦》不应成为社会的主流,我来谈的自己的浅见。(当然你说的是应不应该,我答的是能不能够……貌似答非所问了……)
只能中庸的回答你了,每一种东西都是一分为二的,红楼梦里面关于前世今生、消极信命,魇镇害人什么的迷信色彩,包括贾宝玉某种程度上的“阴柔”,确实不应该成为主流;但是其他方面,仅举一例吧,智通寺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引导的是一种很正确的价值观,很多文字,书中不置可否,只能留给读者自己领悟。什么该成为主流,也该看过再做选择。(可能我回答的又偏题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07
只能说你的同学被现在充斥的垃圾信息给误导了···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写的是以贾府为中心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我针对你同学的看法逐条分析一下:
1、写的的确是以女人为主,但不能说是一群女人的故事。应该说是以这一群优秀的闺秀们令人垂怜的命运,昭示着封建社会对人性、人权的摧残和压迫。至于贾宝玉本身就是以护花使者的身份出现的,可能是对女孩子太温柔,但是本身不阴柔吧···血性的问题与本文的题材不相符,根本就没关系。本来写的就是闺阁中的小姐,写出血性来是完全不合适的……
2、成为四大名著之首是当之无愧的。红楼梦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名著,洋洋洒洒百万字,深刻的刻画了封建社会末期中国的方方面面,这种深度是其他三本无法比拟的,世界上也极为少见。
3、成为主流的问题我认为你理解错了。封建社会是我们努力批判了好多年的渣滓,《红楼梦》本身就是写的封建社会的末路,应该是不矛盾的。至于书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当然是不为现代人所取的。这样的作品怎么能不成为主流被推崇,被发扬光大呢?
4、后宫和这个根本就没关系。请不要拿现在这些后宫戏来污蔑中国古典名著好吗?

最后,我建议你看一下,看了之后你就会发现红楼梦的魅力不是能用言语表达的。从清代开始“开篇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三百年来多少文学大家为其倾倒,不是咱们这种尚未登堂入室的人所能理解的。还有,拜托你提醒一下你的同学们尊重经典吧……
第2个回答  2012-01-06
红楼梦无价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我就不在此赘述了,因为大家都有目共睹,实在看不出来了,我也没有办法扭转。
我来插话的原因是被楼主最后一句话给吓到了= =
恕我直言,我觉得把红楼梦和后宫戏相提并论或是说后宫戏是源于红楼的说法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污蔑。
不要看大观园里似乎每个女孩都喜欢宝玉就觉得这是宝玉的后宫,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来看。宝玉是大观园里唯一的地位高贵的年轻男子,而且生的风流倜傥,在女子不能抛头露面的当时,大观园里的姑娘们能接触的适龄男子只有他,而宝玉又知情知趣,那些女孩倾心于他是正常的。当然,在我们看来,宝玉有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但是在没有对比的时候他不失为一个好选择。但是这些喜欢里也不是单纯的只有喜欢而已。丫鬟们想要摆脱奴籍自然要靠他,宝钗想要嫁个好人家他也是首选。大观园里的女子倾心宝玉是各种各样的私人原因和现实限制多重作用下的结果。而不可以仅仅说这就是后宫。
在我看来,要是真的能走出大观园跟别人接触,那些姑娘还有几个喜欢宝玉就很不好说了。
最后说一句,红楼梦成书于清朝,至今几百年,其书的深度和高度达到了古代小说的顶峰。而后宫文才出现了多久?后宫文这种毫无营养的YY娱乐根本上是源于人们想要曾为绝对中心的自满心理和男人想要左拥右抱的劣根性,跟红楼梦没有一个铜板的关系。
第3个回答  2012-01-08
中国封建文化的百科全书,是不可能简单被否定的,
其实是一本反封建的书,写了自由恋爱。和政治斗争。
其中字谜和伏笔最有意思,你一定会喜欢的。
80回后是高鹗续书,原版80回后,被清廷没收,因为政治斗争暴露无遗。
里面的血泪史是很悲情和可怕的,如果你的聪明才智能够发现的话。
比如贾赦、贾政——————涉政。原应叹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一.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
此句若反读则为:马做金堂为玉白,假不贾。进而分段解读则为:马做金,堂为玉白,假不贾。其中“马做金”,应解为:马做成了“金”,或马成就了“金”。此“金”非他“金”,而指的是“后金”(书中的金陵),即“满清”;“堂为玉白”,“堂”即房子,应解为“家”,“玉白”可合为一个“皇”字多一点,应解为“皇家”的一个“分支”,或者叫作“皇家”的另一“房”;而“假不贾”,则应直接解为:这一家的姓在书中是假的,其实并不姓“贾”。贾倒过来写像是曹。
全句连起来,应解为:这一家是满清皇家的另一房,其实并不姓贾。
本句,作者采用的是“倒装句”的写作手法。因此我认为,倒着解读(反读法)比正着解读更有意义和乐趣。
二.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此句关键在句尾的“一个史”上。作者在这里巧妙的运用了一个拆字谜(制谜法),将“吏”字拆成了“一个史”。“阿房宫,三百里,主不下”,隐藏“大”的意思;“金陵”则为满清皇朝。
全句应解为:这一家是满清皇朝的就连阿房宫这么大的皇宫都装不下的吏、大官。
三.东海缺少白玉床, 龙王来请金陵王.
此句作者采用的是“藏头字”(藏字法)的写作手法,把“东”“床”“龙”“王”藏在句子的首尾。“东床”是“女婿”,“龙王”则是“真龙”家的“王爷”(因“王”在句中出现了两次)。
全句应解为:这是一家有皇家王爷作女婿的家族(王夫人应为王爷的夫人)。
四.丰年好大雪, 珍珠如土金如铁.
上半句藏“雪”字,取同音为“薛”;下半句则点明其家中有败家子(特指薛蟠),取“子”字儿。两字合(合字谜)起来便是“孽”字儿。
全句应解为:这一家有一个败家子儿。
我不透剧了,自己研究吧。可以结合红学家的研究成果。如刘心武的百家讲坛、周汝昌、俞伯平

宝玉的阴柔也得看是对谁阴柔,长辈打他他还能还手吗?后宫什么的成分确实有。《红楼梦》在
当时是一本很前卫的书,但时至今日,并不能适应如今的道德价值,毕竟艺术是源于生活的,要为作者的生活环境考虑,不过作者要批判的东西也写出来了。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第4个回答  2012-01-05
首先红楼是悲剧。请用辛酸的情绪去看,哪怕其中的笑。建议结合脂砚斋评语。
其次,红楼绝不只是女人的故事。结合时代,你会明白里面有很多反话,很多无奈。是理想丧失后寻安慰。建议读清史。末世情结,简直无路可走。
最后,红楼的价值是几十代中国文人公认的。“开谈不讲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实非妄言。
建议静心,这不是浮躁的书。千年以后,我们的时代或许被历史忽略,这部书仍会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