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特点 用几句话介绍一下

如题所述

汉族的特点:
1、汉族是主体民族,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的主体族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在中国各地皆有分布。
2、汉族在全国分布的特点是东密西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是主体民族。有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8%。汉族是外族对华夏族的称呼。称谓始于汉代,并沿用至今。汉族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民族迁徙和融合,使汉族不断得以发展兴旺,逐渐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民族。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的主体族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在中国各地皆有分布。

扩展资料:

汉族的人口特点:

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 [34]  在世界各地皆有分布,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或地区的主体族群。占中国大陆人口92%, [34]  [35]  占新加坡人口74%,占马来西亚人口24.5%,占中国台湾人口98%。

汉族之内因基因、语言、文化及社会多样性上可分出不少汉族民系;根据复旦大学的基因研究对照历史迁移记录,汉民族的扩张主因是历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动:在晋朝以前汉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随后因永嘉之乱大举向南迁徙,南迁汉族则和与汉族基因及语言相异的中国南方包括傣族、南亚语系及苗瑶语族的原住民混居。这历史上由北往南的大规模移动也改变了南北人口分布密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2

汉族的特点:

1、汉族是主体民族,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的主体族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在中国各地皆有分布。

2、汉族在全国分布的特点是东密西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是主体民族。有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8%。

汉族是外族对华夏族的称呼。称谓始于汉代,并沿用至今。汉族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民族迁徙和融合,使汉族不断得以发展兴旺,逐渐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民族。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的主体族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在中国各地皆有分布。

扩展资料: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  “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汉族历来以勤劳、富于创造精神著称。汉族历史上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是一种典型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汉族的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来发达,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汉族的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而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以及外族入侵和躲避战乱等因素,汉族也发生了大规模迁移,一直在从中原地区向南迁移。客家人继承了当时中原汉人的文化传统,比如说古语,风俗习惯也有历史痕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3-31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朝.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中国两岸四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汉族在全国分布的特点是东密西疏,据2005年的统计,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汉族占总人口比重91.59%.
  汗族形成历史
  从约公元前5000年起,当今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并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公元前2700年,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的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其南面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两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此产生.   汉族的先民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制时代.在黄帝以前,经过“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见母系氏族制)的阶段;关于黄帝的传说,则标志着由母系氏族部落转化为父系氏族部落(见父系氏族制),并已进入部落联盟阶段.传说在黄帝之后相继以禅让方式为大部落联盟首领的尧、舜、禹,被认为是黄帝的子孙   公元前21世纪,中原地区的原始公社制时代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阶级社会已经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几个王朝.首先在黄河及其支流渭、汾、伊、洛下至河济之间以及淮河支流汝、颍上游;继而发展至淮河、泗水、长江、汉水的广大地区.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 以与蛮、夷、戎、 狄相区别.但是,这时华夷之辨尚不甚严.   春秋(前770~前476)时,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华夷因礼俗、服饰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秦、楚不仅与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而且是两个最强大的华夏诸侯.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建立了秦朝,随后汉朝建立,并统治中国400馀年,该时期中国版图空前扩大,此时汉族人口分布仍集中与黄河、淮河流域,从西晋末年起,五胡乱华,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珠江及中国东南部大规模迁徙,而从西晋到隋代的建立这一段期间,汉族进入中亚和云南.到明,清时,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后满人禁止汉人出关进入东北,清朝后期为充实边疆,准许汉族进入中国东北,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大量引入山东汉族.自明朝起汉族开始零星向东南亚移民,从19世纪起又有汉族向欧洲,北美等地移民.
  语言文字
  汉族的语言为汉语,使用汉字书写.汉语属汉藏语系,按学术界较常见的划分方法,可分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七大方言(有许多不同的划分方法,参见汉语方言词条).近几年来不少学者认为广西的平话、山西的晋语应与其他七大方言并列.对汉语标准语的规定,汉族所在的不同地区各有不同,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定为标准官话(以官话区的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语言,其称谓因所在地的不同而分别称为普通话、国语、华语),香港定位标准粤语(广州话).汉字的书写方式分别有正体字和简化字.   此外,有的学者还将闽方言分为闽南话和闽北话.这些方言有各自的分布通行地域,每个方言内部又可再分区划片,从而构成了汉语方言复杂,南北互不相通的语言状态.尽管如此,由于汉字的高度统一,对汉族具有强大的内聚作用,所以,我们似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汉字,就没有汉族.
  经济发展
  汉族历来以勤劳俭朴、富于创造精神著称.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这种“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始终占绝对优势.农业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物质基础,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称发达,尤其以发达的水利灌溉与精耕细作著称于世.历代都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其中有些一直造福至于现在.比如公元前3世纪中叶,秦蜀郡守李冰领导兴修的都江堰,不仅在古代使成都平原成为全国著名的粮仓,享有“天府之国”的美名,一直到现在,仍使成都平原受益无穷.都江堰可算是古代水利灌溉工程的典型代表.在耕作技术方面,汉族及其祖先,自古以来一贯注重农时、改良土壤、轮休耕地,以及施肥、保墒、选种、培养新品种、改良农具,同时也不断从国内各民族中甚至从国外吸收新的作物品种和学习耕作技术.因而不仅创造了在古代堪称水平很高的产量,而且作物品种之丰富,也是世所罕有.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在高度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古代科学技术如天文、数学、农学、医药学、冶炼术、建筑学等都在世界文明发达史上大放异彩,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火药用于作战,指南针用于航海,以及养蚕、织造丝绸、制瓷、制茶等技术,对世界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商业在古代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除以汉族为代表的农耕民族区之外,还有广大的游牧区、狩猎区和渔猎区各民族,这两大类民族之间农业、手工业产品与畜牧狩猎产品及其他土特产品的交换,不仅是生活的需要,而且促进了各族人民的生产发展.唐宋以来形成的“茶马互市”是汉族与各兄弟民族经济上互相补充、交流关系的主要形式.商业的发达,反过来有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至明代(1368~1644)中晚期,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尤其在江南地区一些城镇的手工业工场与商业中,资本主义萌芽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从19世纪中后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工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样主要是在沿海及交通较发达的内地大中城市汉族聚居的地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汉族的特点:
  1、汉族是主体民族,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的主体族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在中国各地皆有分布。
  2、汉族在全国分布的特点是东密西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是主体民族。有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8%。
  汉族是外族对华夏族的称呼。称谓始于汉代,并沿用至今。汉族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民族迁徙和融合,使汉族不断得以发展兴旺,逐渐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民族。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的主体族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在中国各地皆有分布。
第4个回答  2019-03-09
1、汉族是主体民族,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的主体族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在中国各地皆有分布。

2、汉族在全国分布的特点是东密西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是主体民族。有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8%。

汉族是外族对华夏族的称呼。称谓始于汉代,并沿用至今。汉族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民族迁徙和融合,使汉族不断得以发展兴旺,逐渐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民族。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的主体族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在中国各地皆有分布。

扩展资料: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  “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汉族历来以勤劳、富于创造精神著称。汉族历史上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是一种典型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汉族的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来发达,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汉族的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而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以及外族入侵和躲避战乱等因素,汉族也发生了大规模迁移,一直在从中原地区向南迁移。客家人继承了当时中原汉人的文化传统,比如说古语,风俗习惯也有历史痕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