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的作品鉴赏

如题所述

雕刻月光的人-读初山几件微画雕(作者:徐林)
有一首歌叫《月色朦胧》,歌词意思是:皎洁的月光把夜色朦胧,我用思念点亮我的心灯,遥望着夜空圆圆的月亮,为你挂一轮最美的笑容……
我喜欢月夜,新近读初山微画雕《春江花月夜》作品,不由让人惊讶!这个人用微画雕把月夜描绘得如梦如痴,我把他称作“雕刻月光的人”!
作者入手擒题,就题生发,用他那独特的细腻尖刀勾勒出一幅月夜壮丽画面:江潮连天,月光浩瀚,气势宏伟,景象壮观。在这幽美恬静的夜空中,仅见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仿佛这世界无处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创作者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作者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整个作品都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我喜欢月夜,此后见到他连续发表了《S219坑头鱼脑冻《琵琶行13.0×10.0×3.0㎝》、《M413坑头石(奇险天下-西岳华山)11.0×8.0×5.0cm》、《S482高山冻(海到无边天作岸)2.5×3.5×9.0×㎝》、《M450高山晶《峨嵋山月歌》6.5×5.5×3.5cm》等等。我好奇地问初山:你这类作品还有几件?答:我也喜欢朦胧的月夜,但这类作品不常创作的,因为创作难度极大。
我真想为这位“雕刻月光的人”写点什么,可惜我写了几次都未能表达出他创作的意境,还是让人们自己去感知吧! 江天一色无纤尘-读初山坑头冻《春江花月夜》-作者:攀登大山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借引唐代张若虚诗作中的这几句诗,把微画雕艺术作品《春江花月夜》一种清峻雄奇之景观描绘得太深刻了。试想创作者当初那徐徐铁笔,那种用刀节奏、那种思路韵律,那种断而复续,飞丝相接的创作进程,而创作出的春江花月夜,将月光之情,作者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目眩五彩、浑然忘我的境界。给人深深地思考着,满怀感慨和迷惘。能把一夕江月渲染得这般淋漓尽致,在其它雕刻作品中实属罕见。(摘要) 1、作品正面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在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间,“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随着江水的流动,大江急流,奔腾远去。月光下,只见花草遍生的春之山野中,时隐时现着屋宇里闪烁的烛光,是否有人一地相思,牵出两地离愁呢?作品从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叫人不能不产生一种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的感叹。 (fgsxd评)
2、《春江花月夜》正面由著名书法家、微刻家怀禅先生微刻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作全文。他那单字结体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字字连贯,游丝牵引;行气欹正呼应、血脉畅通。而整体布局变化错综,起伏跌宕的行书微刻,为初山微画雕艺术作品增色不少!(我读“怀禅八大刻”-林俐)
3、两件题名为《春江花月夜》的作品,诠释张若虚诗作,江流宛转,春江月明,虚拟的良辰美景,令人心往神驰。初山在创作这类作品时,卸下“主题先行”的思想包袱,天马行空,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我更愿意品赏这类的作品,神秘,宁静,亲切,没有感伤,没有牢骚,没有沉重的现实内容,从中可以轻轻松松的获得美的享受。(陈篇祖:初山微画)

4、艺术作品《春江花月夜》图照在2006-10-11首先引作初山微画雕博客头像,而后以“初山微画雕《春江花月夜》二枚”为题在博客上发表,立即引起了很多读者兴趣和反响,一时间各种评论文章纷至沓来,并被多家网站所引载。《春江花月夜》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喜欢,在于作者创作技法巧妙如神来之笔,徐林那篇“雕刻月光的人”我不知读了多少次,感知到作者将月光之情,作者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画面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秋石评)
5、画面上“朦胧的月光,如薄薄之纤纱,如清溪之流水。”“笼住静静的春江、春花、春夜,还有在月楼上盼君归来的多情思妇。”“迷蒙的情怀,隐约的物象。情景交融,景中流情,情中寓景,浑然一体不可拆分。这一切皆如柔柔的小夜曲,浮于春江之上;如雅雅荷香飘于流水之间。含蓄婉转而不拘泥;轻润细腻如思念之情,心欲静而思不止。富于清幽恬雅,隽永和谐的意境。整个微画雕画面以月光为神魂。月色赋予春夜灵气,使所有的意象,物象,情态连为一体。”(读张若虚诗作,看初山微画雕《春江花月夜》-人在三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0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