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好文章推荐几篇

如题所述

3岁的彬彬性格开朗活泼,已经去幼儿园半年了,很适应幼儿园的群体生活。平时上下课由奶奶接送,一天,妈妈早下班去接彬彬放学,妈妈一看到彬彬大叫了起来,原来彬彬的手臂上有一块青色的牙印,应该是被哪个小朋友咬了,妈妈大声质问:“怎么回事?谁咬的?”

正在玩的彬彬被妈妈突然的语气吓得哭了起来,妈妈一边说,一边用眼睛凌厉扫视彬彬的小同学们,似乎每个小朋友都有嫌疑。“谁这么野蛮?告诉我,我陪你去找老师!一定要好好地处罚他!"彬彬把头低了下来,哭声止不住,拉着妈妈的收就要走,”妈妈,我不玩了,我们回家吧,我们回家吧……”妈妈不依不饶,怒气冲冲的拉着孩子跑去了老师的办公室。这件事情过后,彬彬变得话少了,越来越不想去幼儿园,奶奶多次询问下,彬彬才说:“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肯和我玩了……

彬彬妈妈的这种做法,不光丢了孩子的脸,还破坏了彬彬在幼儿园里的人际关系。仔细想想,妈妈到底是出于爱彬彬,还是这就是妈妈坚持的“不吃亏”原则。有很多的家长告诉孩子:“我们不占别人便宜,但绝对不让人欺负。”或者直接告诉孩子:“你不要主动打别人,但是别人打你,你一定要还手,如果你不还手,回家我就打你。”认为这就是加强培养男孩子气的方法,事实孩子的世界往往没有成人想的这么复杂,他们的矛盾,无非就是抢玩具或者打闹间没有分寸,总是把孩子之间的矛盾看成是欺负和被欺负的关系。

家长应该不要真正的为孩子的矛盾生气,否则因这种小事生气是对孩子一个最坏的示范,这是在引导孩子变成一个斤斤计较小气没有格局的人。家长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协调好和小朋友之间的关系,寻找同伴并迎合同伴,有所付出,本来就是孩子天性中正常的表达。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之间就算发生矛盾或者打骂,但是很快他们又能快乐的一起玩耍,不记恨的美好天性。

家长们需要谨记的是,你对孩子的态度,是你自己本身性格和心理的反应,有时甚至和童年时父母对你的态度的翻版。为了孩子,我们应当让自己变得更好。追答

当你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问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什么?有人曾做过调查,将中外父母的问话进行了对比:

在中国,父母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说的第一句话通常是:

1、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
2、你今天学什么了?
3、有人欺负你吗?
4、今天老师布置作业了吗?
  国外父母问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

1、你今天快乐吗?
2、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吗?
3、你有什么作品吗?
4、今天和大家玩得高兴吗?

  不同的问话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中国的父母比较关注孩子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而国外的父母则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情绪情感、兴趣、能力以及孩子自身成功感的建立和与伙伴交往上。前者的关心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可能会让孩子自己对生活和学习过程有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情绪情感的变化、成功感的建立等。而后者的问话,更容易让孩子有倾谈的欲望,有表达的意愿,会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为有所感触,并且会对明天的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

  专家指出,父母每天接孩子回家时,是孩子思维最活跃、最兴奋的阶段,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黄金时间,家长可以好好利用这段时间,给孩子的表达创造良好的机会。

例如,可以提一些这样的问题:

你今天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今天你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么游戏?
你听见、看见了哪些有趣的事?
今天你又学习了什么新本领?
你的好朋友是谁?

  像这样的提问,内容具体明确,孩子知道如何回答,而且有回答的欲望。孩子说得多,就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活动情况。这样的问话,还能激发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在表达的过程中,有时还会附带他自己的见解,这会让孩子的思维更加活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2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