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2-01-09
一、阅读短文
星期日的一天下午,爸爸妈妈春游代我去金海公园。公园里五颜六色的红花都开了,红得像火,白得像雪......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看到这生龙活虎的景象,情不自禁地说:“多么迷人的春色啊。”
1、用修改符号修改错误
第2个回答 2012-06-09
爱的礼物
那天姐姐收拾家时,无意中翻出我的“百宝箱”,里面什么都有:玻璃弹球、纸剪小鸡、塑胶小人、绣花布片……
“你从哪儿弄来这些没用的东西?该扔了。”
“那可不行,”我连忙阻止,“这是我的宝贝,是我的学生边的礼物!”我一件件把玩着那些东西,那个玻璃弹球是李军送的,那个塑胶小人是霍丽芬送的……我可以说出每一件礼物的来源珠。
这时,一张薄薄的画纸跃入眼帘,我小心地拿起它,那是一天放学后,我抱着一摞作业 向办公室匆匆走去。我的一个学生朝我跑来:“老师,我要送你一件礼物!”她的眼睛因兴奋而闪闪发亮。
“是吗?”我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心里却因为想尽早赶回住处而焦躁起来。
“看,这是我画的小仙女,好看吗?”她从身后拿出她的宝贝,展示给我看。过于艳丽的色彩与稚拙的手法使那个所谓的小仙女看起来像个夜叉。“喏,送给你!”她得意地把那张画递向我。
“哦……谢谢。”我勉强地说,“不过,我现在不能拿。再说,我也没处放。”
“哦。”她脸上的笑容立刻飞走了,垂下手,慢慢地走开了。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后悔,因为我无法忘记她准备送我礼物时眼中的期待与爱,那是只有在孩子的眼光中才能找到的纯真;而且我同样无法忘记我拒绝后她眼光中的失望和沮丧。我立刻找到她,诚恳地说:“你送我的那张好看的画呢?”她看着我,面无表情:“我想你可能不喜欢,所以送给别人了。”
她的表情和决定让我很难受,我想尽可能挽回自己的过失。“也许你愿意再画一张送给我?”我试探地问。
“你喜欢吗?”
“是的!”我努力回忆那张画,我这回不再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看,而是以一个山区10岁孩子的眼光去看它,“那么多种颜色在一起真好看,而且小仙女的梅花耳环很漂亮!”
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我今晚再画一张,明天送给你!”
我看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的表情多么不同啊!
从那以后,我经常收到学生送我的礼物。那些礼物实在不值什么钱,但对我来说却无比贵重。因为当他们送礼物时,可以从他们微笑的脸上看出,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
第3个回答 2012-01-08
父与子
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一个真实故事。
一只鬼子部队向国民党军一个连驻守的土山发起疯狂的攻击,战斗非常激烈。一个四十多岁满脸络腮胡子的老兵击倒鬼子后,猛然发现前方百多米处,有一个向土山飞奔的青年士兵中弹倒下了。他顺着战壕跑到连长面前,请求把倒下的士兵背回来。
连长瞪大了眼睛骂道:“你他妈的不要命了,他恐怕早死了,你再去白送死啊!”
老兵嗫嚅的说:“他可是营部的传令兵啊,说不定带来了营部的重要命令。”说完,他就蹿出了战壕,匍匐着向前爬去。炮弹不断在他身边炸响,子弹呼啸着从他头顶飞过。说来也怪,也许是老兵凭着久经沙场的丰富经验,竟然毫发未损的穿越了战场,把年轻的士兵背在身上。当他返回阵地时,一颗子弹从背后击中了他。
战友们围过来开始为他包扎,连长翻了翻青年士兵的身体说:“死了。”
“我知道,长官!”老兵吃力的回答道,“可我爬到那里是他还有气,他对我说,要我们在坚持半个小时,援兵就到了。”老兵喘息一阵子后又对身边的战友说,“我还清楚的听到他说,爸爸,我知道你回来的,刚才我打死了两个鬼子。”此时老兵眼里闪出了泪花,接着说,“我也告诉了他,我已经打死六个鬼子了。就算我们父子两死了,有八个鬼子陪葬,值了。”说完,老兵头一歪,倒进战壕里。
1.我不知道“嚅”字的读音,需要查字典,应该用( )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激烈—— 猛然—— 竟然—— 毫发未损——
3.按要求写句子。
老兵嗫嚅着说:“他可是营部的传令兵啊,说不定带来了营部的重要命令。”这是一个提示语在前的句子,你能不能也写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长官!”老兵吃力的回答道,“可我爬到那里是他还有气,他对我说,要我们在坚持半个小时,援兵就到了。”这是一个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请你也写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练的语句概括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_∩)O~不知道你写过没有O(∩_∩)O~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