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全诗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全诗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此联是一幅高超的集引联,上联取自于欧阳修的《沧浪亭》,下联取自于苏舜钦的《过苏州》,经大师契合,相映成辉。

清风明月这样悠然的自然景色原本就是无价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眼前的流水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别有情趣。


清风明月本无价原文

子美寄我沧浪吟,邀我共作沧浪篇。
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心悠然。
荒湾野水气象古,高林翠阜相回环。
新篁抽笋添夏影,老蘖乱发争春妍。
水禽闲暇事高格,山鸟日夕相呼喧。
不知此地几兴废,仰视乔木皆苍烟。
堪嗟人迹到不远,虽有来路曾无缘。
穷奇极怪谁似子,搜索幽隐探神仙。
初寻一迳入蒙密,豁目异境无穷边。
风高月白最宜夜,一片莹净铺琼田。
清光不辨水与月,但见空碧涵漪涟。
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祗卖四万钱。
又疑此境天乞与,壮土憔悴天应怜。
鸱夷古亦有独往,江湖波涛渺翻天。
崎岖世路欲脱去,反以身试蛟龙渊。
岂如扁舟任飘兀,红蕖渌浪摇醉眠。
丈夫身在岂长弃,新诗美酒聊穷年。
虽然不许俗客到,莫惜佳句人间传。


出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沧浪亭》这首诗依据苏舜钦所寄诗文,在想象中描绘了沧浪亭幽雅景致,表现作者对沧浪亭的向往之情及对友人放废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全诗铺叙自然,语言流畅,以清新自然的句式表现与苏舜钦之间的心赏心知。


译文

子美寄给我咏唱沧浪亭的诗文,邀我一同写作沧浪亭诗篇。

沧浪亭美景不可能亲眼去看,使我东望时心中向往遥遥思念。

想那荒落曲折的河岸,一湾野水气象古老悠远,高大的林木苍翠的山冈,在沧浪亭四周回环。

新竹抽笋增添了夏日景致,老树枝条乱长,争斗春天的鲜妍。

水禽三三两两闲暇地逗留,仰慕着主人情趣格调高搴,山中小鸟无论早晨还是夜晚,啼鸣细碎一片声喧。

不知道此地经过了几番兴废,抬头只见古老的大树织成一片苍烟。

真该叹息俗人的足迹到不了此间,虽有道路可通却寻访无缘。

谁能像你这样穷尽了山水的瑰异奇险?一直搜索到幽深隐秘之处,探求的地方居住着神仙。

最初找到的那条小路深隐在繁密的草木之间,小路尽处眼界忽然开阔,突现的境地神奇无边。

风高月白的良夜,清幽的佳景最令人留恋,晶莹的月光铺在水面,仿佛是一片白玉田。

分不出清清的是水光还是月色,只看见碧空与绿波连成一片。

清风明月本没有价目,可惜卖给你才只四万铜钱。

我又觉得这山水佳境是老天爷特别赐与,壮士失意老天理当爱怜。

古代的鸱夷子曾独自去往江海,也不管江湖上波涛浩渺翻天。

一心想脱离崎岖的世间道路,宁愿只身去到蛟龙腾跃的深渊。

哪儿比得上你驾起一叶扁舟,飘忽来往于沧浪亭边,水中红的莲花绿的水波,轻摇着你酣然醉眠。

大丈夫只要活在世间,怎么会长期被弃置不管?姑且吟咏新诗畅饮美酒,逍遥地度过眼前流年。

虽然那清幽的沧浪亭,不让我这俗客亲眼得见,还望你切莫吝惜笔墨,一定时时寄来佳句好向人间流传。


注释

    沧浪亭:在苏州,为苏舜钦被削职为民后在苏州所建。至今仍为苏州名胜。

    子美:苏舜钦,字子美。

    东望:苏州在滁州东南。悠然:思绪深远貌。

    阜:土山。

    篁:泛指竹子。

    枿:树木经斫伐后重新生长的枝条。

    高格:水禽浮于水上,一派闲暇自得的高士风度。

    啾喧:杂乱的鸟鸣声。

    苍烟:青色的烟雾。形容树木高大茂盛,年代已久。

    穷奇极怪:穷尽奇异的景物。子:您,指苏舜钦。

    蒙密:茂密,指茂密的草木。

    豁目:开扩视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庆历七年(1047)。苏舜钦是“庆历新政”时宰相兼枢密使杜衍的女婿。他在政治上是个激进分子,对范仲淹所提的十条纲领并不满意,认为太温和,没有抓住要害。尽管他对范仲淹持批评态度,也被权贵势力划入“新政党人”之列。庆历四年(1044)十一月的一天,时任集贤校理监进奏院的苏舜钦按照惯例,用进奏院卖故纸的钱祭神后饮宴宾客。这时保守派和革新派的斗争正处在白刃相搏的时候,保守派认为苏舜钦饮宴宾客这件事是一个打击杜衍、范仲淹(集贤校理为范所荐)的好题目,就上书弹劾苏舜钦犯了“自盗罪”。苏舜钦竟因这件事被“除名”,同时还有不少人因参加饮宴被牵连贬谪。苏舜钦被除名后,到苏州定居,于庆历六年(1046)建沧浪亭。欧阳修与苏舜钦志趣相投,经常以诗文唱和,以翰墨传情。苏舜钦构筑沧浪亭后,曾赠诗文给好友欧阳修。欧阳修当时贬知滁州,欣然应邀创作了这首诗寄赠苏舜钦予以赞美。


赏析

欧阳修从未到过沧浪亭,但沧浪亭在欧阳修的这首长诗中得到了拓展。诗人依据苏舜钦的《沧浪亭记》,在想象中描绘了沧浪亭四周高古葱翠的气象,春朝夏日,清风白月之夜的幽雅景致,以及自己对沧浪亭的向往之情。诗中对“壮士憔悴”——友人放废的不幸遭遇给以深切同情,并且为他能得山水佳地逍遥度日感到庆幸。篇末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及对其未来命运的祝福,对其诗文的褒美。全诗铺叙自然,语言流畅,以清新自然的句式表现与苏舜钦之间的心赏心知。但正如陈衍所评“未免辞费”,然其中亦自有流传佳句,如“风高月白最宜夜,一片莹净铺琼田”,“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等。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幼贫而好学。天圣八年(1030)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议新法与王安石不合,退居颖州。谥文忠。提倡古文,奖掖后进,为北宋古文运动领袖。散文富阴柔之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学韩愈、李白,古体高秀,近体妍雅。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

近水遥山皆有情原文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


出自北宋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过苏州》。这首诗中盛赞苏州山明水秀、风物清雅的美景,又写出诗人怀无限眷恋、不忍离开此地的心情,并于羁旅穷愁的抒发中,见其放旷闲逸、一任自然的豁达胸襟。诗写得感情至深,别有韵致。


译文

东出盘门景物看得格外分明,落一阵萧萧细雨改换了阴晴。
绿杨依依白鹭点点,全都各自怡乐欢欣,近处的水远处的山,一处处隐含着深情。
世间万物有盛有衰,凭仗上天旨意施行,叹息我尝尽羁旅愁苦,却被凡夫俗子们看轻。
这无穷美景可惜无缘留住,客船黄昏时竟还匆匆远行。


注释

⑴盘门:苏州城西南门。初名蟠门,后因此地水陆萦回曲折,改称盘门。刮眼明:景物格外美好,使眼界开朗。唐韩愈《过襄城》诗:“郾城辞罢过襄城,颍水嵩山刮眼明。”

⑵更:改变。

⑶自得:自己得意舒适。

⑷盛衰:兴盛与衰败。

⑸羁(jī)苦:客居困顿。俗人轻:被世俗之人所看轻。

⑹住:留住。

⑺无穷:一作“无情”。

⑻旅棹(zhào):客船。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何年难以确证,有人说系晚年复起为湖州长史时期,途经苏州所作,似乎可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过苏州时流连光景之作。作品不仅描摹了苏州的明媚风光,也抒发了诗人达观不羁的情怀。

首联总写苏州风光之明媚爽目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之江南景物特色:“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这两句是说:行舯东出盘门,一片清雅明媚之色,此刻,刚下过一阵细雨,天也放晴了。不说景物如何明媚,而说“刮眼明”,一个“刮”字的妙用,使人具体感受到大地如洗的新美,爽气得沁人肺腑。

首联是写总体感受,颔联承此而写具体景物:“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清风徐来,绿柳依依,宛如舞姿婆娑;春水泱泱,白鹭相随,宛如爱侣为伴,以说它们“俱自得”。近水如镜,既照着城头的雉堞、纹关石,又照着绿杨、白鹭和透行舟,好象要把世上的一切美秀都收于一镜之中;远山葱翠,或如玉簪亭亭,或发如鬟髻对起,似与近水媲美,所以说它们的喜爱。这一联不仅上下句对仗,而且是句中对偶(如“绿杨”对“白鹭”、“近水”对“远山”),这就使得韵致更谐美,画面更生动。这一联显然是从李商隐《二月二日》“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两句化来,而一经点染,则别有韵致。这联诗还可以说是诗中有画,而且色彩鲜明,风光漪旎,生机盎然,韵味无穷。

处于这样“俱自得”、“皆有情”的环境中,诗人不能不对影自怜而生感慨,于是写出了“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这样语意双关的话。大自然诚然美好,但它既有“盛”,必有“衰”,而这种盛衰又不是主观意志所能主宰得了的,所以说在乎“天意”。“天意在”三字,表面是对造物主而发,实则也是对人世的主宰者而言。这事物的错综颠倒怎能不使人产生“万物盛衰”在“天意”之想。“一身羁苦俗人轻”是对世俗的讽刺。诗人四方漂泊,故曰“羁”;沉沦不僚,不得安闲舒适,故曰“苦”。合观“羁苦”,它兼指羁宦羁旅之苦。世俗之眼,只认荣华富贵,不识道德学问,羁苦之身,白为俗人所轻。诗人被借故劾免之后,曾向欧阳修写信说:“舜钦年将四十,齿摇发苍,才为大理评事。廪禄所人,不足充衣食,性复不能与凶邪之人相就近。今脱去仕籍,非不幸也。”(费衮《梁溪漫志》引)这段话可说是对“一身羁苦”的注脚,也是不畏世欲轻视的自白。

尾联总收一笔:“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无穷好景”回应上边所写美景;“旅棹”回应“羁苦”,表明临去时对苏州的眷恋之情。钱钟书先生曾指出:宋诗“爱讲道理,发议论;道理往往粗浅,议论往往陈旧,也煞费笔墨,去发挥申说。”这一缺陷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尤其是尾联)找到──煞费笔墨议论,而在议论中又缺少形象思维。

刘克庄在《后村诗话·前集》中说“苏子美歌行,雄放于圣俞(梅尧臣),轩不羁,如其为人。”其实轩昂不羁的,不只是他和歌行体,像这首律诗,虽以清切闲淡为主,却也散发着俊快不羁之气。诗之佳处,正在于此。


作者简介

苏舜钦(1008—1048年),宋代诗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后迁开封(今属河南)。苏易简之孙。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曾任大理评事,范仲淹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屡次上书朝廷,讨论时政得失。庆历四年(1044年),因“稍侵权贵”,为保守派忌恨,借故诬陷,被捕入狱,革职为民。退居苏州,买水石,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后起为湖州长史,未赴任,病卒。诗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风格豪迈,笔力雄健。亦能词,仅存1首。有《苏学士文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5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不是一首诗,是对联,此联是一幅高超的集引联。

这是宋代名园沧浪亭石柱上的联语,上联取自于欧阳修的《沧浪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取自于苏舜钦的《过苏州》“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译文:清风明月这样悠然的自然景色原本就是无价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眼前的流水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别有情趣。

扩展资料

赏析

宋代名园沧浪亭的美在于借景,通过内外两道长廊,集园内古典建筑、红花绿树、碧水青山等自然景色融一体。沧浪亭石柱上的联语道出其中情趣。

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又字茝林,号茝邻,晚号退庵,祖籍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生于福州。是一位政绩突出、深受百姓拥戴的官员。晚年从事诗文著作,一生共著诗文近70种。其在楹联创作、研究方面的贡献颇丰,乃楹联学开山之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6-25
这是出自欧阳修《沧浪亭》诗中的两句诗,全诗如下:
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愁思动渔歌。
至今惟有沧浪水,曾见先生对御舸。
此诗的翻译为:
吴越争霸战事已过千年,远山近水依旧沐浴于金陵帝气之中。
唯有那沧浪亭下悠悠流淌的沧浪水,曾经亲睹过先生的御船。
第3个回答  2020-04-23
第4个回答  2017-11-05
,就看见了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