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孟浩然的故事

如题所述

《新唐书·文艺传》载:孟浩然“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李白此诗对孟的称誉与以上记载相符。李白性爱自由,毕生对隐逸之士特怀敬重和神往之情,孟年长李白十二岁,且既有清誉,又有诗名,这正为李白所心仪。此诗前六句以叙述语写出传说中的孟浩然飘逸脱俗的风采神韵,李白此时尚未见其人,故此想像之辞中,洋溢着一种不无神秘色彩的称誉之意和敬仰之情。七八句于仰慕之外,又含未能谋面的遗憾。访者和被访者,都透出一股淡泊超旷、潇洒风流的隐逸之气。《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quot;矫然不变,三四(句)十字尽一生。"
译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07
《赠孟浩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